王惠凌
- 作品数:66 被引量:33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有高血压史的脑梗死患者G蛋白β3亚基基因C825T多态性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G蛋白β3亚基(Gproteiβ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和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10名40岁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和92例原发性高血压、80例有高血压史的脑梗死患者GNB3基因C825T多态性进行检测,记录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并测定体质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tyceride,TG)、高密度脂蚩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空腹血糖浓度。采用多变量logistic同归分析筛选与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3组人群GNB3基因C825T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在有高血压史的脑梗死患者中CC、CT和TT等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57%和20%,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分别为33%、42%和25%,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6%、54%和20%,无显著差异(x2=4.030,P=0.402);3组人群中825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40%和47%,无显著差异(x2=0.367,P=0.83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品示,TC[优势比(oddsratio,OR)10.81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645~44.136,P=0.000、TG(OR5.453,95%CI1.662~17.881,P=0.005)、HDL—C(OR0.181,95%C10.041~0.795,P=0.027)、血糖(OR2.386,95%CI1.062~5.363,P=0.035)、糖尿病(OR7.156,95%,C11.271~40.291,P=0.026)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GNB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未进入模型。结论GNB3基因C825T多态性町能与脑梗死和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 王惠凌李震中张军峰王志尊史福平
- 关键词:GTP结合蛋白脑梗死高血压
- 钙调神经磷酸酶Aα对大鼠主动脉钙化的调节作用
- 王志尊李绍冰宋书江王惠凌郭文哲孙鹏王景艳周晓东
- 该课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为杂交方法首次观察比较了正常大鼠主动脉与钙化大鼠主动脉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蛋白质、CaNAαmRNA表达,并测定主动脉组织CaN酶活性变化,发现钙化大鼠主动脉中CaN蛋白质、CaNAα...
- 关键词: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82例脑梗死患者、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2例人群对照进行AGT基因M235T和T174M多态性分析。结果:AGT M235T和T174M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布有显著相差异(χ2=25.165,p=0.001<0.05;χ2=3.955,p=0.047<0.05),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235T T基因型频率为57.69%,高于人群对照组,而174MT+MM基因型频率为14.10%,低于人群对照组26.83%;脑梗死组与人群对照组M235T多态性分布也有显著性差异(χ2=25.165,p=0.001<0.05),235T T基因型频率在脑梗死组为53.66%,高于人群对照组。而T174M多态性在脑梗死组与人群对照组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235T和T174M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相关,M235T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生相关。
- 岳月红李震中王惠凌杨素红曹翠芳王洪娟尹晶张军锋刘慧
- 关键词: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
-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趋势分析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明确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发展趋势,以便对早期预防打下基础。方法:通过两次对同一居住地间隔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两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男性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的患病率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较前次比较明显下降;两次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工作方面,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对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压、血糖。
- 张军峰许月红李震中王惠凌王洪娟尹晶
- 关键词:知晓率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
- 美洛西林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早发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病房早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常见多发致病菌,如何合理选用抗生素,取得最佳临床疗效,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方法 91例早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美洛西林钠;对照组48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4.41%vs 79.17%和73.33%vs 86.87%;两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8株,对照组32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P<0.05);治疗组检出广谱β-内酰胺(ESBL)阳性菌株30株,对照组34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P>0.05)。结论对照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较治疗组疗效不明显,但多重耐药菌检查菌株却明显高于治疗组。对于早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应注意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控制头孢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频度,减少产生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 王惠凌苏立凯王德超王强霍红凡李震中
-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抗生素药物多重耐药菌
- 生大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D-LAC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条件的重症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生大黄15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患者血浆D-LAC。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血浆D-LAC水平[(59.50±10.43)mmol/L]与对照组[(61.32±9.56)m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LAC水平[(51.18±8.47)mmol/L]较对照组[(56.98±6.99)m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大黄能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道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 张红王惠凌姜源涛朱丽娟李欣丁然
- 关键词:生大黄重症脑卒中肠黏膜屏障细菌移位
-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滋养量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EN)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的重症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常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鼻饲,并给予滋养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起始量10~20mL鼻饲低速泵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态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较低,肠内营养达标时间较短。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血WBC、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添加益生菌的滋养量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金鑫史颖袁蓓王惠凌刘海燕陈雅静邸卫英王楚涵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益生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脑卒中
-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 目的:高血压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公认的独立危险素因素,因此与其相关的基因也是脑卒中的候选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高血压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
- 王惠凌
- 关键词:高血压脑梗死基因多态性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表现为多发性脑梗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6年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ACNS ) 又称原发性脑血管炎、非感染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性血管炎,
- 李颖蕾王惠凌孟亚楠白艳梅苏立凯王德超邸卫英
-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多发性脑梗死文献复习非感染性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改变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肠黏膜屏障的改变。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2例SAH患者进行血清D哥L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检测,结果与3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SAH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D—LAC、DA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SAH组患者血清D—LAC、DAO水平在发病后2h、8h、24h、72h和1周这5个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H组患者血清D—LAC、DAO水平在发病后2周时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SAH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 王德超苏立凯王惠凌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肠黏膜屏障D-乳酸二胺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