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忠
- 作品数:103 被引量:59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4年
-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 李辉王升忠冷雪天
- 关键词:泥炭沼泽稳定同位素古气候古植被古环境
- 氮沉降对泥炭地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3年
- 泥炭地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碳库,其养分贫乏的环境特征、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正受到氮沉降的影响。本文从6个方面就氮沉降对泥炭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予以综述:(1)泥炭地多受氮限制,氮沉降增加土壤氮含量,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促进细菌数量的增加,提高微生物酶活性,改变泥炭地的土壤环境;(2)在高氮沉降的泥炭地中,泥炭藓对氮的持留能力、传输能力和耐受能力均降低,造成致毒效应,并最终被喜氮的维管植物代替;(3)氮沉降改变了泥炭地氮贫乏的状况,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主要以促进为主;(4)氮沉降增加维管植物氮的供应,促进其生长,而使泥炭藓处于光竞争的劣势地位,改变泥炭藓及其与维管植物的种间关系;(5)氮沉降改变植物体内氮磷比,影响苔藓植物的繁殖与更新,导致泥炭地植被物种组成的变化,甚至引发植被演替;(6)氮沉降通过与泥炭地地上和地下生物组分相互作用,促进泥炭地分解,严重威胁着泥炭地的碳库功能。最后,文章指出了目前泥炭地氮沉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泥炭地氮沉降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曾竞卜兆君王猛马进泽赵红艳李鸿凯王升忠
- 关键词:泥炭藓碳库生产力生物多样性
- 泥炭保护根系对不同Pb浓度土壤油菜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06年
- 植物在污染环境下的有效生长是实施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之一,而在植物根部构建小型生长保护区域,为植物进入污染环境提供一定的生长缓冲空间,将有助于提高植物在污染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此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泥炭保护根系和直播2种栽培方式处理的油菜在不同Pb浓度土壤中生长情况,研究泥炭保护根系条件下,植物对Pb污染土壤的适应能力,探讨利用泥炭等清洁的有机物质和植物在根部结合消除土壤重金属危害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泥炭保护根系处理比直播处理的苗期油菜平均生物量提高26.28%,在500、1000、2000mg·kg-1的加Pb量的条件下,成熟期油菜地上部鲜重明显高于相应直播处理,分别提高36.70%、51.33%、72.45%,地上部Pb含量比直播处理分别降低50.0%、66.8%和69.9%。泥炭保护根系的措施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Pb在植物地上部的积累。
- 王忠强孟宪民王升忠吴良欢孙丽林叶彬
- 关键词:泥炭根系油菜PB污染土壤
-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空间变化及其来源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利用2009~2010年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10处监测点水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结合水化学因子相关关系分析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态氮(NO3--N)质量浓度为0.7~7.6 mg.L-1,其中,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地表水监测点(东便门和通惠河)水体NO3--N质量浓度为7.0~7.6 mg.L-1,显著高于上游8个监测点NO3--N质量浓度(P<0.01);Cl-质量浓度为14.8~86.0 mg.L-1,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Cl-质量浓度为81.5~85.0 mg.L-1,约为上游其他8个监测点的2.3~5.8倍.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电导率(EC)、SO24-质量浓度也表现出同NO3--N、Cl-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东便门、通惠河两处地表水监测点附近存在明显的污染源.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Cl-/Na+和SO24-/Ca2+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说明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比较单一;水体中NO3--N/Cl-及NO3--N的质量浓度状况说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垃圾沥出液及生活污水.未来北京市地表水治理应重点关注东便门、通惠河等东南部下游水体污染治理.
- 徐志伟张心昱任玉芬孙晓敏王效科王升忠
-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酸盐污水
- 复湿对退化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和铁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白江河泥炭沼泽为例
- 2024年
-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之一,泥炭沼泽土壤碳的变化对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酶和铁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重要因素。以长白山白江河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4月,采集自然区、排水区和水位恢复区0~2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形态铁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铁结合有机碳及土壤有机碳含量,阐明“酶闩”与“铁门”在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相对重要性,为退化泥炭沼泽恢复过程中的碳库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水位恢复2 a后,水位恢复区土壤pH升高,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土壤中Fe^(2+)和络合态铁氧化物含量高于排水区,排水区土壤中Fe^(3+)、无定型态铁氧化物和游离态铁氧化物含量都高于水位恢复区;0~5 cm深度土壤水解酶活性降低,氧化酶活性增高,而>5~20 cm深度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全氮和铁含量的影响;总体上,水位恢复区土壤有机碳和铁结合有机碳含量高于排水区;水位恢复后,络合态铁氧化物含量升高,促进了铁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升高,但“铁门”机制并不是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铁含量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使得“酶闩”机制在春季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 徐光远徐光远王钰婷董彦民徐志伟董彦民
- 关键词:泥炭沼泽水位恢复土壤铁
- 一种水体净化用炭化吸附颗粒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净化用炭化吸附颗粒的制备方法,将泥炭、木屑、秸秆、竹渣等有机物料与硅藻土、蛭石、珍珠岩、水泥等无机物料按比例配比与硅藻土、高岭土、水泥、熟石灰等混合,通过高温炭化工艺形成具有多孔...
- 王忠强何春光孟宪民盛连喜王升忠
- 一种控制退化泥炭地非目标种并促进优势植被重建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退化泥炭地非目标种并促进优势植被重建的方法,它包括:1)表土清除及松耙;2)塔头苔草获取;3)苔草移栽;4)水位控制;5)后期管理;6)越冬保护;本发明优点在于:1)有效的控制恢复地非目标物种的繁殖;...
- 段磊磊王铭王升忠李兴丽赵婧
- 文献传递
- 泥炭沼泽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被引量:18
- 1997年
- 草丘微地貌是泥炭沼泽重要的景观特征之一.根据对中国和白俄罗斯不同类型泥炭沼泽的野外观测,分析草丘微地貌的类型、结构和形态,论述了其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对草丘微地貌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 王升忠王树生魏民
- 关键词:泥炭沼泽微地貌水动力条件
- 陆地地貌的空间尺度与格局被引量:3
- 2007年
- 陆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基础要素,是地球各大圈层交互作用最为强烈、物质交换最为频繁的界面。来自宇宙和地球内部的各种能量在地球表面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陆地地表形态,而陆地地貌形态的复杂性和成因的多元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气候条件的空间分异、生物群落类型的分化和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因此,地貌类型的识别和地貌过程的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是研究和理解自然地理规律的基础。
- 王升忠
- 关键词:地貌形态自然景观地球表面
- 长白山地泥炭分布、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被引量:35
- 2002年
- 本文阐述了长白山地泥炭分布规律 ,计算了泥炭厚度累积速率和碳累积速率。早全新世泥炭仅在南部局地沉积 ,速率较小 ,中全新世沉积普遍 ,速率最大 ,晚全新世继续沉积 ,速率较大 ;相应地 ,气候上早全新世开始转暖 ,偏凉 ,中全新世温暖湿润 ,晚全新世偏冷、偏湿。这一结论与孢粉分析。
- 赵红艳冷雪天王升忠
- 关键词:沉积速率全新世泥炭气候变化地层分析孢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