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合 作品数:47 被引量:31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汉坦病毒双启动子双价核酸疫苗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10年 构建单质粒双启动增强子共表达汉坦病毒的汉滩型(HTNV)和汉城型(SEOV)双价M2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Vero-E6中瞬时表达。 郭咏娟 孙允伟 王传合 杜红梅 于彤彤 罗恩杰关键词:汉坦病毒 核酸疫苗 FT3/FT4比值及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FT3/FT4)比值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0607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重要数据缺失、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及失访患者后最终纳入9343例。以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3.2年(2~8年)。最终死亡3915例,其中心血管死亡2728例。根据FT3/FT4比值将患者三等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资料,Cox回归以及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FT3/FT4比值对心衰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整体鉴别指数(IDI)分析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评估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T3/FT4比值是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强预测因子。FT3/FT4比值每升高0.1,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4.8%(HR=0.852,95%CI:0.765~0.948,P=0.003),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4.5%(HR=0.755,95%CI:0.662~0.860,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FT3/FT4比值越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累积生存率越低。根据ROC曲线、NRI、IDI分析,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对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显著优于单独应用FT3/FT4比值或NT-proBNP。结论FT3/FT4比值降低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且FT3/FT4比值联合NT-proBNP显著优于单独应用FT3/FT4比值或NT-proBNP的预测价值。 李影 王传合 韩苏 佟菲 李志超 孙志军关键词: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后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与出院后心衰易损期发生联合终点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入院血红蛋白(Hb)浓度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pEF)患者出院后易损期(出院后60~90 d)联合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及心衰再住院)发生的关系。方法98例HFpEF患者,住院后24 h内完善Hb化验并记录相关临床信息。出院后随访3个月,以Hb浓度对HFpEF患者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因心衰再住院)预测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选取最佳切点Hb=13.1 g/dL。根据Hb浓度将HFpEF患者分为低Hb组(Hb<13.1 g/dL)和高Hb组(Hb≥13.1 g/dL)。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基线资料,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Hb浓度与HFpEF患者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高Hb组相比,低Hb组患者女性比例、NYHA心功能分级、血脑钠肽、D-二聚体、肌酐、尿素氮水平及呋塞米使用比例高,而红细胞压积及白蛋白水平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基线Hb水平是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HR 0.963,95%CI 0.939~0.987;P=0.003)的独立预测因子,且Hb浓度每增加1 g/dL可减少3.7%的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易损期随访期间,低Hb组易损期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高Hb组更高(33.3%比15.1%,P=0.034),两组易损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Hb浓度可以独立预测HFpEF患者易损期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b<13.1 g/dL时HFpEF患者易损期内联合终点事件增加。 李志超 王传合 孙志军关键词:心力衰竭 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4965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Ⅱ级1080例,Ⅲ级2367例,Ⅳ级1518例。在院死亡204例(4.1%),全因死亡1783例(35.9%)。平均随访3.2年(2~8年),以全因死亡为终点。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研究血清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胱抑素C值越高,重度心功能不全比例越高,院内死亡率及远期死亡率也明显升高;多因素Cox分析剔除其他混杂因素干扰后,高胱抑素C组远期死亡风险是低胱抑素C组的1.989倍(95%CI:1.391~2.843,P<0.001)。ROC曲线约登指数确定胱抑素C预测远期死亡发生的最佳界值是1.63 mg/L,曲线下面积0.686,灵敏度54%,特异度76%。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王力 王传合 韩苏 佟菲 孙志军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胱抑素C 预后 低白蛋白血症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低白蛋白血症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14例HFpEF的住院患者,以血清白蛋白中位数为参考,将患者分为低白蛋白组(白蛋白<35g/L)和正常白蛋白组(白蛋白≥35g/L).通过COX回归分析低白蛋白血症与HFpE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低白蛋白组较正常白蛋白组心血管病死率较高[20.2%(20/99)比9.8%(21/21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正常白蛋白组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比为0.554(0.374~0.820),心源性死亡的相对危险比为0.283(0.148~0.538),P值均小于0.05.结论在HFpEF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的心功能相对较差,病情更重;低白蛋白血症可能是HFpEF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 何微 谢嘉怡 王传合 孙志军关键词:低白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胸痛发作小于3h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差异化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在胸痛发作小于3 h的情况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差异化风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AAS患者69例,NSTEMI患者136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AS及NSTEMI的差异化风险因素。比较各差异化风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各因素鉴别AAS及NSTEMI的价值,并确定部分差异风险因素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NSTEMI,D-二聚体(OR 8.872,95%CI 4.064~19.366)、血小板分布宽度(PDW)(OR 1.635,95%CI 1.253~2.133)、非结合胆红素(UCB)(OR 1.149,95%CI 1.003~1.317)、收缩压(SBP)(OR 1.025,95%CI 1.006~1.045)是AAS发生的高风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UC_(D-二聚体)=0.944(95%CI 0.897~0.973),AUC_(PDW)=0.794(95%CI 0.724~0.853)。利用ROC曲线的约登指数确定D-二聚体及PDW从NSTEMI中鉴别AAS的最佳界值,D-二聚体的ROC曲线分界点为247.5μg/L,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3.8%;PDW的ROC曲线分界点为16.05%,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95.6%。结论D-二聚体、PDW、UCB、SBP是AAS及NSTEMI的差异化风险因素;当D-二聚体<247.5μg/L时,可有效除外AAS;当PDW>16.05%时,大概率发生AAS。 佟菲 王传合 韩苏 李影 李志超 孙志军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内血肿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2年1月因CHF住院患者925例,使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向方差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分析观察胱抑素C水平与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结果心功能Ⅱ、Ⅲ、Ⅳ级,胱抑素C浓度分别为1.22±0.62、1.56±0.91、1.72±1.00 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调整了多种潜在影响因素后,胱抑素C作为连续变量时OR值为2.087(95%CI:1.125~3.874),作为二分类变量时OR值为2.335(95%CI:1.243~4.385)。通过ROC曲线获得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灵敏度为95%的界值是0.77 mg/L,特异度为95%的界值是2.57 mg/L。结论胱抑素C是评价CHF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CHF患者,胱抑素C作为中、重度心功能不全的评价指标的最佳界值为1.37 mg/L。 王传合 常冶 郑黎强 王力 司兵兵 董玲玲 孟庆坤 韩苏 孙兆靑 孙志军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胱抑素C 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慢性心力衰竭院内死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PTA)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3494例,记录患者入院时PTA,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死亡进行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出与PTA密切相关的因素。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测慢性心衰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院内死亡组129例,生存组3365例。院内死亡组PTA较生存组明显降低[76%)61%~91%)对88%)75%~99%),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A与白蛋白、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TA与脑钠肽(BNP)、总胆红素呈负相关;PTA与性别相关(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TA降低是慢性心衰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佟菲 王传合 韩苏 李影 李志超 孙志军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凝血酶原活动度 国际标准化比值 肝脏 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367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719例)及非糖尿病组(1648例),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糖尿病对PCI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男性更少,甘油三酯、N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比例、慢性闭塞比例、Gensini评分更高,平均支架个数更多,平均支架长度更长。术后随访显示,两组患者的全因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PCI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PCI患者在临床方面存在特殊性,但长期预后并无显著不良。 王卓 于彤彤 董媛媛 宋娇磊 李影 陈子涵 王传合 韩苏 孙志军 孙兆青关键词:冠心病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不同部位起搏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右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收集关于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用Rev Man4.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395篇,最终纳入10篇;均研究报告了术后左射血分数(LVEF),各研究具有高度异质性(I2=77.3%,P<0.01);Meta分析结果示:WMD的95%CI在无效竖线的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42;95%CI:1.54,5.30;P=0.0004<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12个月,在血流动力学和心室同步性方面,右室间隔部起搏均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王力 王传合 孙志军关键词:起搏器 心功能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