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九林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化疗
  • 3篇宫颈
  • 3篇宫颈癌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宫颈癌治疗
  • 2篇辅助化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表达水平
  • 1篇受体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新辅助
  • 1篇术前新辅助化...
  • 1篇盆腔
  • 1篇盆腔复发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癌
  • 1篇晚期

机构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潘九林
  • 3篇刘萍
  • 2篇尹香花
  • 1篇韩素萍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宫颈癌在全世界是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放疗设备的缺乏,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放疗后长期并发症以及转移性疾病的控制不良,使得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本文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了解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作用。
刘萍潘九林尹香花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补救性放化疗对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和未控患者的治疗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局部复发或未控的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宫颈癌术后复发或未控进行补救性放化疗患者32例。从宫颈癌术后到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27个月。全盆腔体外放疗的剂量临床靶区剂量(CTV)50.0~50.4 Gy,肿瘤靶区(GTV)在CTV基础上局部推量10.0~15.0 Gy。在体外放疗结束后,针对残端复发患者进行阴道模后装放疗,总量15.0~30.0 Gy。32例患者均接受顺铂同步化疗,10例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后接受了顺铂联合紫杉醇的巩固化疗。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采用时序检验方法分析最初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盆壁浸润、复发肿瘤大小和缓解状态与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了剂量≥50.0 Gy的放疗。26例(81.2%,26/32)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IGO分期、复发肿瘤的大小及盆壁的浸润是达完全缓解的重要预测因素。5年无进展生存期、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68.7%,78.1%,81.3%,75.0%。单变量时序检验表明,FIGO分期、盆壁浸润和完全缓解状态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同步放化疗轻中度急性和晚期毒性发生率为4例(12.5%)和1例(3.1%)。维持性化疗的急性毒性发生率为40%(4/10)。结论对于局限于盆腔的复发或未控宫颈癌,积极补救行同步放化疗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可接受的毒性。
刘萍潘九林
关键词:放化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A2期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165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将患者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观察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等情况,并对术后病理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新辅助化疗组中,ⅠB2期患者的CR、PR分别为12.8%、78.7%,总有效率为91.5%;ⅡA2期患者的CR、PR分别为7.9%、76.3%,总有效率为84.2%。新辅助化疗组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为25.9%、16.5%、9.4%,与直接手术组的40.0%、32.5%、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能缩小癌肿病灶,降低手术分期,降低术后病理预后危险因素,减少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比率。
刘萍潘九林尹香花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
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内膜,48例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中MT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4.58%)明显高于正常宫内膜(5.56%)(P<0.001),其中,雌激素受体阴性组的表达高于阳性组(P<0.001)。低分化的宫内膜癌,较之中、高分化者,有更高水平的MTA1蛋白表达(P=0.001),有肌层浸润组的蛋白表达率高于无肌层浸润组(P=0.017)。未发现MTA1蛋白的表达与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TA1蛋白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组织浸润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宫内膜癌关系更密切。MTA1蛋白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潘九林韩素萍
关键词:MTA1蛋白子宫内膜癌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