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正刚
- 作品数:68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峡谷地区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研究及其洪家渡坝工程应用
- 杨泽艳赵三其湛正刚汪小刚田应富罗光其文亚豪徐泽平颜义忠张晋秋
- 该项目在建设洪家渡坝过程中,通过设计、建设、科研和施工等各方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取得集成创新成果:坝体变形控制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性突破;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系统取得重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堆石碾压和检测工艺;310m高陡坝肩...
- 关键词:
-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技术检测工艺
- 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渗水处理方法及反渗排水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板堆石坝施工期反渗水处理方法和反渗排水系统,在过渡区和上游堆石区的水平交界面内铺设排水盲材,排水盲材上游侧连接套管,套管的另一侧连接带有单向止水阀的水平排水管,水平排水钢管的两端外部均设接头螺纹,其另一...
- 湛正刚蔡大咏田业军慕洪友陈娟刘雯童文辉史鹏飞
- 文献传递
-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总结概要
-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于2005年完建,是我国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之一,已历经3年多的运行检验,各项监测指标稳定、正常,其坝体变形控制技术、止水新结构新材料、堆石碾压与检测新工艺、窄趾板新结构、安全监测新技术等筑坝技术水平处...
- 湛正刚杨泽艳蔡大咏
-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坝体变形
- 文献传递
- 董箐水电站工程枢纽布置被引量:1
- 2007年
- 董箐水电站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工程第二批电源点之一,坝址区为较开阔的"V"型河谷,地层岩性为砂岩夹泥岩,地基承载力不高;电站坝址位于广西龙滩水电站库区,受龙滩水电站库水位变幅的影响,电站最高尾水水头达60m,存在高尾水位变幅问题。通过砂泥岩筑坝技术研究,进行了董箐水电站高尾水变幅下合理利用水能、水轮发电机组的适应性、建筑物结构及防护等研究和论证,选择了面板堆石坝、岸边开敞式溢洪道、坝后地面厂房等建筑物布局的工程枢纽总布置,使枢纽布置紧凑、合理,并充分利用了溢洪道开挖的砂泥岩料筑坝,达到了节省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满足了环保、节能的要求。
- 慕洪友湛正刚陈本龙蔡大咏
- 关键词:水工结构枢纽布置董箐水电站
- 一种水电站厂房有压水流孔洞的密封结构
- <B>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厂房有压水流孔洞的密封结构。有压水流孔洞包括底部的内孔(</B> <B>1</B> <B>)和内孔(</B> <B>1</B> <B>)上方的外孔(</B> <B>2</B> <B>);内...
- 陈本龙慕洪友湛正刚宋静罗光其吴基昌杨泽艳
- 文献传递
- 洪家渡水电站左岸地下洞室布置设计被引量:1
- 2001年
- 洪家渡水电站坝址处于高山峡谷岩溶地区 ,河流为向西凸出的直角河湾 ,枢纽布置采取裁弯取直 ,泄洪、引水发电等过水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永久和临时洞室布置纵横交错 ,布置复杂 ,设计难度大。在综合考虑全局 ,一洞多用 ,巧妙构思的设计原则指导下 。
- 王刚湛正刚
- 关键词: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地下洞室
-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总结概要
- 洪家渡面板堆石坝于2005年完建,是我国200m级高面板堆石坝之一,已历经3年多的运行检验,各项监测指标稳定、正常,其坝体变形控制技术、止水新结构新材料、堆石碾压与检测新工艺、窄趾板新结构、安全监测新技术等筑坝技术水平处...
- 湛正刚杨泽艳蔡大咏
-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
- 文献传递
- 自强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
- 自强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了一套适合本电站的方案,特别是结构设计上采用压力钢管独立承担内水压力、取消固结灌浆,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难度方面技术较为先进,达到了节约工程投资、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 李晓彬杨鹏湛正刚
- 关键词:压力钢管钢材
- 文献传递
- 软硬岩混合料填筑的董箐面板堆石坝运行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董箐面板堆石坝坝高150m,坝体2/3的填筑料采用的是溢洪道开挖的砂泥岩混合的软硬岩料,大坝于2009年完工,迄今已运行了5年多的时间。通过运行期大坝变形、大坝渗流渗压、面板接缝及挠度变形等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大坝的运行状态稳定、正常,揭示了软岩填筑的大坝变形性状及安全运行状况。实践证明,董箐面板堆石坝充分发挥了堆石坝就地取材的优势,根据坝体填筑材料的特性采取恰当的变形控制措施后,软岩用于高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是安全可行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与参考。
- 湛正刚史鹏飞夏遵全
-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
- 洪家渡水电站进水口顺向坡加固处理设计
- 2005年
- 经过对洪家渡水电站进水口顺向坡稳定问题的系统分析研究,采用了以大型抗滑桩与锚索联合加固并辅以排水的处理方案,通过对抗滑桩、锚索及施工支洞的合理布置与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进水口顺向坡处理技术难度大、施工干扰大和工期紧的难题。目前,洪家渡水电站进水口顺向坡锚索及抗滑桩施工已顺利完成,并已经受了下闸蓄水和发电运行的初步考验,监测情况表明,稳定状况良好。
- 蔡大咏湛正刚杨秋罗海涛
- 关键词:水工结构加固处理洪家渡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