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4篇乳腺
  • 14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肿瘤
  • 5篇淋巴
  • 4篇影像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4篇扩散
  • 4篇扩散加权
  • 4篇病变
  • 3篇腺肿瘤
  • 3篇淋巴结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加权成像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3篇MRI
  • 2篇新辅助化疗

机构

  • 23篇复旦大学附属...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25篇沈茜刚
  • 15篇彭卫军
  • 13篇顾雅佳
  • 12篇毛健
  • 8篇周良平
  • 7篇李瑞敏
  • 6篇谭红娜
  • 5篇钱敏
  • 4篇刘晓航
  • 4篇岳磊
  • 4篇唐峰
  • 3篇张灵
  • 3篇丁建辉
  • 2篇欧丹
  • 2篇姚之丰
  • 2篇汪晓红
  • 2篇张云燕
  • 2篇程竞仪
  • 2篇何霞云
  • 2篇王朝夫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淋巴管造影显示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钆剂增强的MR淋巴管造影(MR-LG)用于VX2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VX2肿瘤软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30只兔原位乳腺癌动物模型。实验兔在肿瘤接种前后共行2次MR-LG检查(包括对比剂注射前的STIR序列扫描)。图像3D重建后,淋巴管引流通路上距离原发肿瘤最近的淋巴结定义为SLN,且成像效果根据3D图像上有无淋巴结和淋巴管显像分成良好和较差两个等级;记录STIR序列扫描和MR-LG显示的所有淋巴结,并与前哨淋巴结病理对照。结果:80%(24/30)的荷瘤兔完成第二次MR-LC检查,良好3D图像为79.2%(19/24)。在MR-LG图像上,淋巴结信噪比(SNR)均高于其引流淋巴管和同层肌肉(P值均<0.05),SLN与n-SLN、引流淋巴管与同层肌肉之间的SNR无统计学差异。MR-LG图像上可清晰显示SLN和n-SLN(共26枚)的17只荷瘤兔,其STIR图像上共有28枚淋巴结,且两者淋巴结的大小无明显差异(t=0.124,P=0.902);其SLNB检查获得32枚淋巴结(SLN 18枚,n-SLN 14枚),且淋巴结大小与MR-LG图像上和STIR序列扫描所显示的淋巴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钆剂增强MR-LG可较好地显像VX2兔乳腺癌SLN。
谭红娜彭卫军杨犇龙刘海泉顾雅佳李瑞敏赵广垠沈茜刚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淋巴管造影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涎管成像评价早期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与口干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C30v3.0和QLQ-H&N35量表进行分析。结果共10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为(37.99±3.70)Gy,双侧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为(55.65±2.99)Gy。MRS图像显示酸刺激使涎腺导管评分升高,放疗后导管评分下降,对酸刺激反应较放疗前差。放疗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导管评分差值与QLQ-c30量表的总生活质量领域得分呈正相关性(rs=o.636,P=o.048),与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条目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94,P=0.026)。结论MRS可无创检测涎腺放疗前后影像变化,用来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口干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欧丹张云燕何霞云顾雅佳胡超苏应红梅朱国培吴永如毛健沈茜刚岳磊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技术的辐射剂量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其中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FFDM和DBT的大角度曝光,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FFDM和DBT的小角度曝光,比较DBT-HR与DBT-ST两种模式的AGD均值差异。结果:DBTHR模式组头尾位(cranio-caudal 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 lateral oblique view,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ST模式组CC、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HR与DBT-ST模式CC、MLO的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BT-ST模式时,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DBT-HR模式时,DBT的AGD均值高于FFDM的AGD均值,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因此DB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
沈茜刚沈茜刚郑晓静顾雅佳鲍文宪肖勤彭卫军
关键词:断层摄影乳腺X线摄影
不同病理级别的乳腺叶状肿瘤MRI成像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级别乳腺叶状肿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MRI诊断能力。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39例,按良性、交界性、恶性分成三组,根据ACR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采用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级别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平扫信号特点、强化表现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39例叶状肿瘤中,良性7例,交界性22例,恶性10例。三组间肿块形态、分隔、T2WI低信号裂隙等征象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454、0. 156、0. 204)。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及囊变;良性叶状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强化均匀、未见囊变。边界、强化表现、囊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4、0. 001、0. 02)。结论应用BI-RADS判读乳腺叶状肿瘤的MRI征象,进一步提高不同病理级别叶状肿瘤的诊断能力以及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
谷红玉罗松邓小毅沈茜刚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磁共振成像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1
2017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X线摄影新技术的出现对乳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旨在对比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线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经临床或超声检查怀疑乳腺病变的2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全屏数字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DBT和MRI检查。高年资影像医师双盲阅片,参照2013版BI-RADS分类标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利用Z检验比较DBT与其他检查方法的统计学差异。结果:30例患者因图像不符合诊断要求而排除,剩余197例患者共发现205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73例,恶性病灶132例。B超、FFDM、DBT、DBT+FFDM和MRI基于BI-RADS分类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 8、0.859 2、0.9167、0.919 8和0.935 4;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BT的AUC高于B超和FFD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比B超相比,Z=7.36,P=0.006 7;与FFDM相比,Z=4.89,P=0.027 1);DBT与MRI、DBT+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RI相比,Z=0.02,P=0.900 2;与DBT+FFDM相比,Z=0.69,P=0.404 8)。结论:DBT较B超、FFDM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与MRI诊断效能相当。DBT作为乳腺X摄影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汤伟李瑞敏高毅王奇峰沈茜刚顾雅佳彭卫军
关键词:乳腺疾病超声成像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价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自带体部线圈在显示及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性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1.5T Signa TwinSpeed with Excite超导型MRI扫描仪的自带体部线圈,对20例空芯针穿刺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行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记录显像淋巴结的个数及形状,测量其最大径和最小径,并与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MRI横断位FSE T2加权成像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①20例乳腺癌患者中,17例病理证实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共35枚淋巴结,包括1例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②17例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设备自带体部线圈FSE T2WI序列扫描后腋窝均显示肿大淋巴结,共35枚,检出率为100.0%(35/35);而专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T2WI扫描仅显示12枚肿大淋巴结(34.3%,12/35),两者在显示腋窝淋巴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34.255,P〈0.01)。③体部线圈T2WI序列扫描显示的35枚淋巴结中,平均最长径为20.6mm(10.6~50.7 mm),平均最短径为16.4 mm(9.3~28.6 mm);形状为球形20枚、椭圆形8枚和不规则形7枚。结论 1.5TMRI扫描仪设备自带体部线圈行横断位FSE T2WI序列可有效显示腋窝淋巴结。
沈茜刚周良平彭卫军毛健张灵岳磊李瑞敏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磁共振成像
T2*磁共振灌注成像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 T2*首过灌注成像(T2*-PWI)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及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分析45例乳腺癌(均为浸润性导管癌)T2*-PWI,比较19例按疗程随访的PWI结果(化疗前,
汪晓红彭卫军顾雅佳唐峰毛健钱敏沈茜刚
文献传递
乳腺叶状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瘤(P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27例(28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患者MRI表现,并与病理学分级结果相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精确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PT病灶的大小、MRI表现异同及其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1)28个PT病灶中,病理学分级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者分别为4(14.3%)、15(53.6%)和9(32.1%)个.(2)恶性、交界性和良性PT病灶的平均最大径分别为(6.4±3.9)、(5.7±2.2)和(4.8±1.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7.541,P=0.000),其中良性和恶性病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3)与病理学分级对照,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PT病灶中,T2WI上有低信号分隔者分别为2、13和13个,无低信号分隔者分别为2、2和6个;增强后有裂隙状低信号影者分别为3、3和6个,无裂隙状低信号影者分别为1、12和3个;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持续型者分别为2、11和1个,平台型者分别为1、2和3个,廓清型者分别为1、2和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34、6.765和9.296,P值均<0.05).(4)将BI-RADS 4a作为可疑恶性病灶,MRI检出病变的准确率为96.4%( 27/28),且BI-RADS分级与乳腺PT的恶性程度呈低度相关(r=0.382,P=0.045).结论 乳腺PT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大小及MRI的一些特殊征象与其病理学分级呈低度相关.
沈茜刚谭红娜彭卫军李瑞敏顾雅佳黄丹毛健周良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fMRI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1H-MRS)、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首过灌注成像(PWI)对早期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19例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比较化疗前和2个疗程后病灶的1H-MRS,DWI和PWI表现,观察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乳腺癌在DWI上信号强度较高,ADCb=1000值较低[(1.12±0.03)×10-3mm2/s];17例化疗后缓解病例在治疗后ADC值升高[(1.29±0.05)×10-3mm2/s],肿瘤有缩小趋势。1H-MRS示乳腺癌组织可出现明显的胆碱复合峰(11/17);化疗后部分缓解病例(10/11),肿瘤内胆碱复合峰下降或消失。PWI示乳腺癌灶的负性灌注曲线表现为MR信号在短暂平台期后快速下降,较少或不出现信号强度恢复;新辅助化疗后肿瘤负性灌注曲线渐趋平缓。结论:1H-MRS、DWI和PWI均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并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监测疗效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汪晓红彭卫军沈坤炜唐峰陈舒捷毛健钱敏沈茜刚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新辅助化疗
数据挖掘技术判定MRI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评价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分析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价值。方法对55例行乳腺MR检查,且MRI增强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患者,应用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2种分类模型,对55个病灶进行分析。再将资料进行“10-折交叉验证”。结果55个病灶包括28个恶性肿瘤和27个良性病灶。簇状小环样和块状强化多出现在恶性病灶中[分别为12和d个;决策树模型中占8d.2%(16/19),Logistic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分别为2.128和1.723]。均匀、丛状、网状和线样导管样强化更易出现在良性病灶中[分别为4、9、1和7个;决策树模型中占72.4%(21/29),Logistic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分别为均匀0.357,丛状1.861,网状18.870]。10-折交叉验证评估2种模型Logistic回归的准确度57.0%,敏感度43.3%,特异度71.7%;决策树的准确度69.3%,敏感度66.7%,特异度71.7%。结论基于BI—RADS—MRI的非肿块样强化描述对该类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效能不高,进一步对各种征象作出补充非常必要。
谭红娜苏懿李瑞敏陈瑛王佩华唐峰毛健沈茜刚钱敏顾雅佳
关键词:乳腺肿瘤数据显示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