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自体
  • 2篇骨不连
  • 2篇关节
  • 1篇血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碱性磷酸...
  • 1篇压痛
  • 1篇脂肪组织
  • 1篇生物材料
  • 1篇酸酶
  • 1篇疼痛
  • 1篇尿毒
  • 1篇尿毒症
  • 1篇尿毒症患者
  • 1篇缺损
  • 1篇自体红骨髓
  • 1篇自体脂肪
  • 1篇自体脂肪组织
  • 1篇桡骨缺损
  • 1篇胫骨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邵擎东
  • 5篇江峰
  • 4篇严旭
  • 3篇李宇飞
  • 2篇李博
  • 2篇孙久一
  • 2篇许天明
  • 1篇陈政
  • 1篇马慎谨
  • 1篇段俊
  • 1篇汪铮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尿毒症患者并发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14例分析
2008年
江峰邵擎东李博严旭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血管基质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修复桡骨缺损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使用人工组织工程骨材料和脱细胞骨基质做为骨缺损修复的支架材料,可以综合两者的优点。目的:进一步验证脂肪组织基质血管基质性成分联合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支架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取38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用于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的制备,3只用于脱细胞骨基质的制备,3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Brownlow法制备桡骨缺损型,实验组移植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对照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4个月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和大体观察、X射线拍照、病理观察、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1术后2,4个月2组无感染现象,但实验组的活动量和愈合程度显著性好于对照组;2术后2个月实验组骨缺损部位的X射线影像结果有显著灰白色的高密度影,术后4个月与正常的桡骨骨组织相同,对照组骨不连接;3术后2,4个月实验组病理显示骨组织生长情况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说明,血管基质成分-脱细胞骨基质壳聚糖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邵擎东汪铮李宇飞许天明孙久一江峰吕峰霞
关键词:骨基质壳聚糖生物材料脱细胞骨基质桡骨缺损
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鼠胫骨骨不连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自体红骨髓移植在治疗胫骨骨不连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80只,截断其胫骨中段,灼烧骨折断端(包括骨膜),用克氏针钻入骨髓腔,制作胫骨骨不连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其中40只大鼠行自体红骨髓移植,在大鼠模型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2~3个点,抽取红骨髓,即刻在直视下将骨髓缓慢注入骨不连部位.另4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未行红骨髓移植.术后大鼠模型全身给予抗生素,清洁换药,骨折肢体制动等.3个月后处死大鼠,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放射学检查确定两组大鼠模型胫骨骨不连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显示,行自体红骨髓移植组大鼠术后4周胫骨骨折骨不连区域可见不规则的新生骨阴影.术后8周,骨阴影增多,遍布骨不连区,密度增高.术后12周,自体骨髓移植鼠模型胫骨骨不连消失,出现髓腔.对照组大鼠模型胫骨骨不连未发生骨性愈合,骨缺损均存在.病理检查示:术后12周,移植组所有自体骨髓移植组胫骨骨不连已形成骨性愈合,中央的骨小梁明显减少,髓腔融合,但不规则,而对照组的大鼠模型,胫骨皮质变薄,甚至穿孔,无1例形成骨性愈合,骨缺损区为纤维组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大鼠模型方法简单,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胫骨骨不连的愈合,恢复大鼠行走功能.
邵擎东李宇飞许天明孙久一江峰严旭
关键词:自体红骨髓胫骨骨不连
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治疗骨伤骨不连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月龄4~5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采用Brownlow法制备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桡骨骨折不愈合模型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支架材料移植。对实验兔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骨痂出现、骨愈合时间,评价骨折愈合状况;测定实验兔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含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为(11. 36±0. 55)周、骨愈合时间为(35. 57±0. 73)周;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为(2. 86±0. 43)周、骨愈合时间为(26. 95±0. 56)周,观察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165. 19±23. 51)U/L,血钙磷乘积为(9. 16±1. 59)mmol/L;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为(218. 33±36. 78) U/L,血钙磷乘积为(16. 61±5. 43) mmol/L,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体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组分可有效治疗骨伤骨不连。
邵擎东严旭李宇飞杨鹏江峰吕峰霞韦苏
关键词:自体脂肪组织骨不连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乘积
慢性膝关节疼痛压痛部位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膝关节压痛部位与针对性治疗关系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镇痛门诊436例慢性膝关节痛患者(共490侧患肢)进行膝关节压痛部位统计,并针对不同压痛部及其提示不同致病机理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90侧患肢按8种压痛部位分布共593个压痛部位,以髌骨下,胫内侧关节间隙及副韧带附着点所占比例最高,分别约占疼痛肢体的32.2%(158侧)、22.4%(110侧)、31.6%(155侧)。单纯药物治疗208侧,采用封闭治疗259侧,手术23侧。手术病例中髌下脂肪垫松解手术5侧,关节镜手术18侧。490侧患肢治疗前疼痛分级Ⅰ级178侧,Ⅱ级280侧,Ⅲ级32侧;治疗后0级203侧,Ⅰ级232侧,Ⅱ级52侧,Ⅲ级3侧。功能治疗前0级37侧,Ⅰ级195侧,Ⅱ级247侧,Ⅲ级11侧,治疗后0级198侧,Ⅰ级228侧,Ⅱ级57侧,Ⅲ级7侧。治疗后总体疼痛缓解203侧,改善281侧,有效率98.8%,453侧功能障碍患肢治疗后改善387侧,总体有效率85.4%,治疗后疼痛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慢性膝关节疼痛不同的压痛部位常提示不同的致痛因素,对不同压痛部位进行病因分析并针对性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严旭马慎谨李博江峰陈政段俊邵擎东
关键词:膝关节疼痛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