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尚松

作品数:17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更新世
  • 5篇新生代
  • 5篇盆地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早更新世
  • 4篇隆升
  • 4篇吉隆盆地
  • 4篇构造隆升
  • 4篇古气候
  • 3篇中新世
  • 3篇孢粉
  • 3篇孢粉组合
  • 3篇环境变迁
  • 2篇地层
  • 2篇地层格架
  • 2篇新生代沉积
  • 2篇上新世
  • 2篇盆地演化
  • 2篇晚更新世

机构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西安地质矿产...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篇江尚松
  • 9篇徐亚东
  • 8篇张克信
  • 8篇陈奋宁
  • 5篇季军良
  • 5篇向树元
  • 5篇宋博文
  • 4篇王国灿
  • 4篇骆满生
  • 4篇韦一
  • 4篇陈锐明
  • 3篇梁银平
  • 2篇周修高
  • 2篇曹凯
  • 2篇路晶芳
  • 2篇韩芳
  • 2篇杨永锋
  • 2篇姜高磊
  • 1篇罗亮
  • 1篇张宗言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中...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四届全国地...

年份

  • 2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米林地区湖积物的磁性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8
2007年
米林地区雅鲁藏布江三级河流阶地上发育厚达52.2m的晚更新世晚期深-浅湖相和滨-浅湖相沉积物,显示当时米林地区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古堰塞湖.为了探讨该套湖积物记录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剖面采集了259块定向样品进行环境磁学测试和分析.其中,磁组构分析表明86%的样品具有原生磁组构,它们的最大磁化率主轴κ1指示米林古堰塞湖的物源经历了由南、北方向到西、北东再至西向这一大致顺时针方向变化的趋势,可能与该区的差异隆升作用有关.研究剖面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和体积磁化率(κ)变化曲线与沉积物的粒度、沉积相关系密切,反映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少经历了4次显著的气候波动;同时,NRM、κ波动曲线能够很好地对应于格陵兰冰心GISP2的δ18O曲线IS1-IS6和IS8,并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YD)和3次Heinrich事件(H1,H2,H3),表明米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系统影响.
朱宗敏寸金鸿庞龙飞向树元陈奋宁江尚松
关键词:环境磁学古气候
青藏高原米林地区晚更新世晚期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被引量:5
2013年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米林地区在晚更新世晚期沉积了一套湖相沉积体系,为了探讨当时米林地区的古植被、古环境信息,在米林机场实测了一条晚更新世晚期剖面。根据样品14C测年结果初步认定该剖面湖积物的底部年龄约40kaBP,顶部年龄约12kaBP。根据孢粉分析研究把该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带以及对应的4个植被发展演替阶段:①第一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Ⅰ;36~28kaBP)为森林草甸植被类型;②第二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Ⅱ;28~23kaBP)为高山草原植被类型;③第三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Ⅲ;23~18kaBP)为蒿草草原植被类型;④第四阶段(对应孢粉组合带Ⅳ;16~13kaBP)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推论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演化为:从40kaBP至全新世高原南部气候类型总体寒冷偏干旱出现小型波动,与全球的冰期和间冰期吻合较好。
潘文静喻建新常浩江尚松
关键词:青藏高原南部晚更新世孢粉组合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被引量:1
2013年
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初全面完成了特提斯洋陆转换,成为统一的陆块,步人陆内演化阶段。青藏高原新生代演化的最重大事件是陆内强烈造山作用与高原强烈地隆升作用。新生代高原大规模陆内造山和隆升驱动的沉积建造,与前新生代的特提斯多岛弧盆演化体系的地层建造格架大不相同.
张克信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王岸宋博文梁银平江尚松曹凯陈奋宁陈锐明杨永锋
关键词:地层格架隆升新生代青藏高原
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18
2014年
新生代期间中国西部发生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地质构造背景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则控制了中国西部大陆新生代期间的构造-地貌演化.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盆-岭体系是中国西部新生代的主要地貌单元.根据盆地的几何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可以划分为压陷盆地、断陷盆地、走滑拉分盆地以及残留海-前陆盆地4类.这些新生代封闭盆地均被造山带所围限,而盆地与山脉之间由挤压型活动断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所分割.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其后印度板块的向北俯冲挤压,对中国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发育和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西部新生代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板块运动和构造隆升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
宋博文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韩芳韦一徐增连姜高磊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29
2014年
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系统总体受到来自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部俯冲碰撞的作用,在大陆边缘形成一系列边缘海盆地和断陷-坳陷盆地,主要发育松辽、渤海湾、江汉、苏北、东海、珠江口和北部湾等盆地.基于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中生代构造背景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的分布特征,对其中的7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周缘板块和郯庐断裂的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低温热年代学、气候演变等对比分析,中国东部沉积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第四纪.
徐亚东梁银平江尚松骆满生季军良张宗言韦一宋博文
关键词:盆地演化新生代
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晚中新世-早更新世介形类群落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生代沉积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8个介形类群落,自下而上为:Leucocytherella trinoda-Ilyocypris群落;Ilyocypris pentanada-Leucocytherella hyalina群落;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lla群落;Eucypris subgyrongensis-Candoniella zadaensis群落;Leucocytherella-Cadoniella zadaensis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hyali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glabra群落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 trinod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进行详细的特征分析,并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数据,将吉隆盆地7.2~1.67Ma的古气候划分为5个期次:①7.2~6.7Ma为暖湿期;②6.7~5.8Ma为凉湿期;③5.8~3.6Ma为暖湿期;④3.6~2.6Ma为凉湿期;⑤2.6~1.67Ma为冷干期。将研究区的7.2Ma以来的气候演化特征与全球气候演变对比认为:吉隆盆地7.2~5.8Ma间的气候以暖湿为主,可能与来自印度的东南季风加强有关;5.8~3.6Ma间吉隆盆地古气候分析显示为相对暖湿期,可能与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再次加强有关;3.6Ma后,由于是受全球气候变冷、冬季风加强及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吉隆盆地气候向更寒冷干旱的环境转变。
陈奋宁陈锐明郭岐明张克信周修高徐亚东江尚松
关键词:古气候演化吉隆盆地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张克信江尚松曹凯陈奋宁陈锐明杨永锋王国灿徐亚东骆满生季军良肖国桥王岸宋博文梁银平
关键词:地层格架隆升新生代青藏高原
东帕米尔新近纪构造隆升和古水系演化:来自塔西南盆地沉积学、锆石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曹凯徐亚东王国灿张克信Peter van der Beek焦养泉王朝文江尚松
文献传递
西藏日喀则末次冰期风成黄土粒度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市大竹卡乡风成黄土剖面样品的粒度测试分析,划分出六个气候阶段,显示67.0±7.2kaB.P-10.4±1.6 kaB.P间经历了温暖湿润-干燥多风-温暖干燥-干燥多风-湿干偏湿-温暖湿润环境的变化。该地区的黄土是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砂黄土,粒度较黄土高原的黄土要粗,表明当时受行星风系及高原隆升的影响,冰期的温度整体较低,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减小,规模小的温暖湿润波动不能对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本区地层中的记录信息较黄土高原简单,气候向干冷化发展。
路晶芳向树元江尚松刘超曾方明
关键词:风成黄土粒度环境变迁
西藏南部吉隆盆地中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10年
吉隆盆地为高喜马拉雅中新世晚期约10Ma时期形成的一个南北向断陷盆地,其东侧为同沉积正断层,沃马剖面位于盆地沉降中心的东南部.在该剖面下部新发现一套中新世巨厚砾岩层(旦增竹康组).通过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得出吉隆盆地控盆断裂早期活动时间为13.4±1.9Ma,源区12~11Ma发生构造热事件,据此推算出吉隆盆地初始裂陷后开始沉积的底界年龄约为10Ma.综合前人在吉隆盆地得出的7.20~1.67Ma古地磁测年值,可得出吉隆盆地旦增竹康组年龄为10.0~7.4Ma,沃马组年龄为7.40~1.67Ma.根据孢粉组合带和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类型和古环境变化,沿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和9个孢粉组合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吉隆地区古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组合带Ⅰ和孢粉组合1~2,为温暖偏干环境的常绿与落叶针阔叶混交林,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中新世(10.0~7.0Ma);(2)组合带Ⅱ和孢粉组合3~7,为寒冷干旱环境的落叶针叶林,期间存在一次暖湿气候的波动,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早上新世(7.0~3.3Ma);(3)组合带Ⅲ和孢粉组合8~9,为温凉偏干的气候下生长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地层对比时代为晚上新世(3.30~1.67Ma).
徐亚东张克信王国灿向树元江尚松陈奋宁
关键词:吉隆盆地孢粉组合古气候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