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君君
- 作品数:39 被引量:181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用地审批权配置的内在逻辑、面临的挑战与改革路径
- 2021年
- 用地审批是我国土地征收程序最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土地征收能否实现,并具有贯彻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的双重功能。当前,用地审批权主要由国务院与省级人民政府行使,其配置结构与运作方式都内嵌于国家治理并遵循其逻辑,以降低管制风险和提高治理效率为目标,以非正式制度为重要手段克服法律调整的僵化弊端和规制政府的违法审批行为。但是,同样观之于国家治理维度,可以发现,尽管201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对用地审批作了新的规定,以及近年来中央围绕用地审批权作出诸多改革,但当前用地审批权配置依旧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应该进一步深入改革,全面下放用地审批权,并建立有关配套制度,依靠公众参与及有效的权力内部监督机制,控制为追求治理效率所可能带来的管制风险。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土地征收
- 自然资源特许使用的理论建构与制度规范
- 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资料。人们期待,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应该是有效率和可持续性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我国,特许使用是行政机关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配置自然资...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自然资源法律监督
-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之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1993年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影响最大、意义深远的一次改革 ,因为它是根据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改革。所以研究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 ,就有必要从这次改革入手。但是 ,改革常常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解决 ,以及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建立在 1993年改革基础上的工资制度又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下去。所以 ,本文的写作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 1993年改革取得的成绩 ;二是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的缺陷 ;三是深化事业单位的基本原则 ;
- 欧阳君君杨国永
- 关键词:工资制度
- 论我国分批次建设用地征地模式的形成机理、影响及其改革被引量:5
- 2019年
- 分批次建设用地征地模式同时具备“集权”与“分权”两大要素,其形成的原因是中央在赋权地方、激励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管理。分批次建设用地征地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诱使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失灵、使土地征收制度缺乏正当性基础、成为土地储备制度功能异化的“帮凶”等。以具体项目用地征地取代分批次建设用地征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但同时也必须积极准备应对措施,以消除改革对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适当调整征地中的相关权力结构,以平衡经济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关系。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土地征收经济发展人权保障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的政策逻辑与法制因应被引量:17
- 2021年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否应以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即"圈内")为界,地方实践与试点改革未能提供明确答案,国家立法也不明晰,理论界更是分歧不断,难以达成共识。但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中央所确认与推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施征地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土地增益分配机制等相关政策,构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圈内"的政策逻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现行法制提出了挑战,直接进入"圈内"更需专门的法制变革,包括承认城市土地可以属于集体所有、建立民主的"两规"制定机制以及城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序退出机制。
- 欧阳君君
- 台湾地区土地征收中的利益衡量机制及其启示被引量:9
- 2014年
- 建立一套科学、民主的利益衡量机制,是缓和土地征收矛盾的重要途径。经过数十年的土地征收立法改革,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征收中的利益衡量机制得以不断完善。其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土地征收所需衡量的三种利益、以比例原则作为利益衡量的基本原则、形成利益衡量的阶段性构造,以及在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征收中吸纳公众参与。虽然在政治制度与土地制度方面两岸存在不少差异,且台湾地区土地征收中的利益衡量机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我国大陆地区完全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土地征收
- 行政许可法中的“公共资源”界定及其合理配置——基于公物理论的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准确界定行政许可法上的"公共资源"的涵义、建立相应的识别标准,对于把握行政特许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公共资源的利用,哪些可以设定许可,哪些不应当设定许可,以及许可是否都应采用特许形式,行政许可法并没有给出答案。对此,可以借助公物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公共资源"可以被视为人工公共用公物,其利用可分为自由利用、许可利用、特许利用及习惯利用。根据公物的属性及公物利用的不同类型,可以对公共资源如何配置作出明晰且有说服力的解释。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行政许可法公共资源
- 论行政许可默示批准制度的不合理性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我国确立了行政许可延续申请的默示批准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便民原则,并且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作出是否延续许可的决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等等。但是,默示批准制度并非如此合理:与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目的不一致,不一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不利于对违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因此,行政许可延续申请应以默示驳回为原则。
- 欧阳君君马岩
- 关键词:行政许可
- 论政策评估中的公民参与被引量:1
- 2008年
- 公民参与政策评估是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重要内容。虽然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但是公民参与政策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有利于进行政策教育、可以使政策评估本身更加科学、合理。而且企业绩效考评与政府绩效考评的相关做法都为政策评估公民参与提供了参考。为了保证政策评估公民参与的进行,在实践层面上有必要注意以下问题:界定公民可以参与评估的政策、合理界定参与政策评估的"公民"、正确处理政策评估中的各种矛盾、设计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程序。
- 欧阳君君马岩李庆钧
- 关键词:公共政策公民参与
- 论国有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公众参与被引量:3
- 2018年
- 国有自然资源配置的依据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无论是"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还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公法属性,都为公众参与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防止政府的国有自然资源配置权"异化",实现国有自然资源的公平、公正使用。以行政过程论为基础,公众参与权主要包括国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决策参与权与使用许可听证权。但是,由于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公众参与权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法治建设的不足,公众的该项参与权并未真正得以实现。为此,有必要从"明确事项范围"、"完善参与程序"、"保障参与效力"、"健全参与权的司法救济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国有自然资源配置公众参与权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 欧阳君君
- 关键词:国家所有权公众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