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方权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乡村
  • 2篇都市化
  • 2篇人文
  • 2篇乡村都市
  • 2篇乡村都市化
  • 2篇民族
  • 2篇感悟
  • 1篇都市
  • 1篇心理
  • 1篇性别
  • 1篇学术成就
  • 1篇学术思想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支持网络
  • 1篇制度化
  • 1篇制度化政治参...
  • 1篇中国工人阶级
  • 1篇中国乡村
  • 1篇人类学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梅方权
  • 5篇周大鸣
  • 1篇余介方
  • 1篇郑慧华
  • 1篇严丽君
  • 1篇黄广智
  • 1篇肖美平
  • 1篇王静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学院...
  • 2篇青年探索
  • 2篇高校招生(高...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广东青年干部...

年份

  • 6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寻找强关系——从佛山市的调查看当前外出务工青年的社会支持网络
2003年
外出务工青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的,也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们如何在城市里生存发展,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如何建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是大有裨益的。
梅方权黄广智严丽君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性别劳动力流动社会支持网络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感悟人类学专业
2005年
漫天的星星流成一条横亘夜空的银河,闪烁着无穷的奥秘,诱惑无数心灵求知的欲望;多元的文化汇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折射着生存的智慧,激起多少先贤探索人类的动力。远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对“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与他们不同”等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性相近,习相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还是“非我族类,心必异”,都是对文化多元的朦胧感悟。
周大鸣梅方权
中国乡村社会转型与村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基于14个村庄田野资料的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本文试图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透视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全面探讨现行的乡村权力结构与村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关系,建议扩大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
周大鸣梅方权
关键词:社会转型村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中国工人阶级的变迁
梅方权
关键词:工人阶级矿工
“外出”矿工的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研究——以江西安源G矿为例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对江西安源G矿的田野调查,发现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的模式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动不够,一些学生出校门后变成“街角青年”,呼吁全社会关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梅方权
关键词:子女教育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研讨会综述被引量:3
2005年
梅方权王静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民族问题民族学大城市化民族社会筹委会
多重证据法与族源研究——以中国西南族群生物遗传多样性与区域文化研究为例被引量:4
2003年
文章通过对云南纳西族、独龙族的基因分析,结合与古羌人相关的藏、彝、白、哈尼、普米、景颇、拉祜族等族群的基因特征,融合包括体质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的广义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提出族源研究的多重证据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周大鸣梅方权
关键词:基因研究族源
珠江三角洲富裕农村 “主观剩余劳动力”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以广州市和村为典型个案,从珠江三角洲富裕农村的“主观剩余劳动力”现状及其负面影响切入,透析整个珠江三角洲富裕农村产生“主观剩余劳动力”的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及对策.
梅方权郑慧华肖美平
关键词:乡村都市化
“法轮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1999年
原本以为,世纪末的中国人必定会在一片难得的安定祥和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地迎来下一个千禧年。然而,出人意料地,有些东西却没法让我们不沉重。比如,从前不久的所谓“中国第一邪教”(主神教)的覆灭,到最近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的“法轮功”事件,以及广东龙川公安机关新近破获的所谓“白虎”连环吃人迷信案件,除了说明某些人的愚昧与无知外。
余介方梅方权
关键词:民族精神功利主义文化心理教育体制
史禄国与中山大学人类学
2001年
2001年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复办20周年,回顾人类学在中国的100年坎坷历程,不能不忆起费尽移山心力的开路人。史禄国作为一个俄国人,因为某种机缘,与中山大学有过密切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学者的学术历程与价值,以启来者;尤为重要的是,在人类学本土化呼声越来越强的今天,史禄国的很多研究对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梅方权
关键词:人类学本土化学术成就学术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