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刚
- 作品数:2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力再造丸对老年大鼠脑常量和微量元素及含水量的影响
- 1994年
-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老年大鼠Na、K、Zn、Cu、Fe元素的测定,观察了脑力再造丸对脑内微量元素变化的影响,并对脑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脑力再造丸使老年鼠脑含水量增加,Cu、Fe量降低,Zn/Cu比值升高,Fe/Zn比值降低。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衰老过程与一定的微量元素变化有关。
- 章茜吴本玠田红于桂芬栗刚徐家鸰王修璧温宗缓盛祖英
- 关键词:微量元素抗衰老
- Akt/PKB对大鼠脊髓损伤后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被阻断后脊髓损伤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Nystrom′s压迫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成年健康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损伤组32只、Akt/PKB阻断组32只。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大鼠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组与Akt/PKB阻断组TNF-α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 density,MO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kt/PKB阻断组与损伤组相比MOD值明显降低(P<0.01);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损伤组与Akt/PKB阻断组TNF-αmRNA的MOD与内参照MOD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而Akt/PKB阻断组则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Akt/PKB可能通过下调TNF-α的表达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
- 曹阳张玉强王岩峰栗刚范仲凯于德水
- 关键词:脊髓损伤蛋白激酶B肿瘤坏死因子-Α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掌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比较
-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和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方法:收集实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1例。时间2010年1月至12月,男11例,女20例,年龄41-81岁。骨折AO/ASIF分型:C1型7例,C2型...
- 曹阳栗刚王连生袁亚江郭占鹏
- 文献传递
- 羟自由基对人工平板膜损伤作用的研究
- 1994年
- 用人工平板膜模型系统研究了羟自由基对人工膜的损伤作用和羟自由基清除剂─—苯甲酸钠的保护作用。EDTA和FeSO4的羟自由基生成系统对人工膜的损伤作用有二种表现形式,一是在短时间内造成膜破裂;二是造成膜电阻率和膜击穿电压的明显下降。苯甲酸钠的保护作用表现为使膜维持时间、膜电阻率和膜击穿电压基本恢复正常。
- 栗刚张川里吴本
- 关键词:羟自由基
- srhBMP2m、Dex对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MSC增殖的影响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可溶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srhBMP2m)和地塞米松(Dex)对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基质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经过12d原代培养后将MSC传代再培养5d,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将其定量(2×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中,按实验要求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上述两种因子,分别在第7天和第3天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当srhBMP2m浓度≥1200ng/ml时抑制MSC增殖(P<0.05或P<0.01);^3H—TdR掺入法检测当srhBMP2m的浓度超过1600ng/ml时方才显示对MSC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两种检测方法均显示当Dex浓度≥10^-7M时明显抑制MSC增殖(P<0.05或P<0.01)。结论 体外状态下高浓度的srhBMP2m和Dex明显抑制MSC增殖,本研究为应用两种因子刺激MSC成骨提供了实验资料。
- 刘丹平栗刚蒲勤郑振家胡蕴玉张男郭韬
- 关键词:DEX新西兰白兔MSC地塞米松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增殖
- 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中CFU-F集落及成骨性CFU-F集落数量观察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中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及成骨性的CFU F集落数量 ,为探讨骨髓的成骨能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幼年组 (6个月~ 1岁 )、壮年组 (2 5~ 3 2岁 )两组 ,在无菌状态下 ,在每只动物的股骨上穿刺点抽取骨髓 0 8ml,每个培养瓶 (2 5ml)接种含 8× 10 5个有核细胞的骨髓量 ,在体外培养 12d时计数CFU F集落数量。计数后将培养瓶中CFU F集落进行ALP染色 ,在肉眼下计数着色的CFU F集落 (即成骨性CFU F集落 )数量。结果 按照集落着色的深浅 ,本研究把CFU F集落分为 3种 :①强阳性集落 ;②弱阳性集落 ;③阴性集落。两组成骨性CFU F集落数量约占CFU F集落总数的 1 4 ,主要为弱阳性集落 ,占成骨性CFU F集落的 70 %~ 80 % ;幼年组与壮年组强阳性集落分别占CFU F集落总数的 1 13和 1 17,幼年组明显高于壮年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由于每个CFU F集落均来源于一个骨髓基质干细胞 ,通过集落形成率可推算出新西兰白兔骨髓中每 110 0 0~ 130 0 0个有核细胞中有一个骨髓基质干细胞 ,后者仅占骨髓细胞的百万分之一。结论 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极少 ,成骨性骨髓基质干细胞就更少了 ,但就骨髓细胞总量来说骨髓中骨髓基质干细胞也是相当可观的。
- 刘丹平栗刚关振家胡蕴玉郭韬张男
- 关键词:白兔骨髓CFU-F
- 体外培养状态下新西兰白兔MSC的传代增殖特性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体外状态下新西兰白兔骨髓基质细胞 (MSC)的传代增殖特性 ,评价其体外生存能力。方法抽取新西兰白兔股骨骨髓行 1 2天原代培养后再行传代培养 8代 ,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传第 1代、第 4代、第 8代MSC的增殖情况 ,绘制生长曲线。本研究还检测了传 1代的MSC的分裂指数和细胞贴壁率。结果 传 1代MSC的生长曲线与传 4代、传 8代MSC的生长曲线基本一致 ,其生长曲线显示在接种后的第 2个~第 5个 2 4h (共 4天 )细胞增殖是呈对数生长状态 ,此时的群体倍增时间是 30 87h。培养第 7天以后细胞基本停止生长。细胞的分裂指数在传代的第 2个、第 3个 2 4h增长最快 ,第 4个 2 4h达到高峰 (2 3 8% ) ,在第 9个 2 4h细胞已处于汇合状态 ,基本停止分裂。传 1代MSC细胞贴壁率在传代后第 2h、第 8h、第 1 0h分别为 2 8 5 %、 85 0 %、92 5 % ,此后贴壁率上升趋于停止 ,表明细胞贴壁主要发生在传代后 1 0h以内。结论 新西兰白兔MSC是一种在体外状态下生长旺盛 ,生存能力较强 。
- 刘丹平栗刚张德志关振家胡蕴玉郭韬张男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新西兰白兔原代培养
- 红细胞变形的动力学行为被引量:16
- 1991年
- 用激光衍射仪测量了兔红细胞在PBS和PVP两种介质里的应力松弛过程.结果表明,红细胞在低粘介质(PBS)中的动力学行为和它在高粘介质(PVP)中的动力学响应有显著差异,除了等容变形和非等容变形以外,还有一个从定向到随机取向的变化过程.故在低粘介质中测得的红细胞应力松弛过程中变形指数(DI)随时间(t)的变化是由红细胞变形(DI)d和红细胞取向(DI)or两部分构成的.红细胞变形的特征时间(约10毫秒)比取向过程的特征时间(约50秒)小2~3个量级.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从测得的DI—t曲线中把(DI)d和(DI)or区分开来,从而获得关于红细胞动力学特性的更多的信息.这一点,在临床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 陶祖莱文宗曜曹石陈生赵玉衡李玉梅王鸿儒徐家(鸟令栗刚俞桂芬吴本玠
- 关键词:红细胞动力学
- 不同条件对大脑皮层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为了探讨低氧、缺氧/复氧、NaCN、pH对不同天龄大鼠乳鼠大脑皮层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脑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作为反应膜流动性的指标。结果:出生后1~2、4~5、7和10d龄大鼠膜流动性随天龄的增加逐渐减小。缺氧可使4~5、7和10d龄大鼠膜流动性明显减小,而1~2d龄大鼠膜流动性无明显改度。4~5d龄大鼠膜流动性随缺氧时间增加而减小,以缺氧/复氧更明显。pH降低亦可使膜流动性减小。结论:1~2d龄大鼠对缺氧不敏感,而对4~5、7和10d龄大鼠可引起大脑皮层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田红于桂芬栗刚
- 关键词:低氧大脑皮层细胞膜流动性缺氧
- BMSCs 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 VEGF 基因和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恢复、VE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治疗SCI的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4代细胞进行实验。取Wistar雌性成年大鼠87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1只)、DMEM注射组(B组,33只)和BMSCs移植组(C组,33只)。A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B、C组参照Nystrom方法制备T8~10 SCI模型,伤后30 min C组注射BMSCs(共3.0×105个),B组注射等量DMEM。于术后3、7、14、28 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3、7、14、28 d应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计数观测血管生成情况;术后1、3、5 d应用RT-PCR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组大鼠后肢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各时间点BBB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C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C组损伤周围区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7、14、28 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7 d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4、28 d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周围区脊髓白质内的微血管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内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B、C组与A组相比,于术后1 d开始VEGF mRNA表达增加,3 d时表达达峰值,5 d时表达下降但仍高于A组,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均高于B组(P<0.05)。结论 BMSCs可能通过上调VEGF基因表达和增加脊髓内新生血管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
- 于德水吕刚曹阳栗刚智晓东范仲凯
- 关键词:脊髓损伤BMSCS细胞移植血管生成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