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超然

作品数:67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绥化市社会科学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文学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小说
  • 17篇文学
  • 13篇汪曾祺
  • 7篇诗歌
  • 6篇教育
  • 5篇散文
  • 5篇文化
  • 5篇写作
  • 4篇艺术
  • 4篇作家
  • 4篇高校
  • 4篇长篇
  • 4篇长篇小说
  • 3篇代文
  • 3篇课程
  • 3篇高校学报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当代文学史
  • 2篇读本
  • 2篇短篇

机构

  • 50篇绥化学院
  • 9篇绥化师范专科...
  • 3篇燕山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9篇林超然
  • 7篇高方
  • 4篇王海峰
  • 2篇高方
  • 2篇郑丽娟
  • 1篇周显波
  • 1篇肖国栋
  • 1篇张天舒
  • 1篇周玉玲
  • 1篇邢海珍
  • 1篇王清学
  • 1篇陈香玉
  • 1篇任雅玲
  • 1篇王立宪
  • 1篇刘凤兰

传媒

  • 16篇绥化学院学报
  • 14篇文艺评论
  • 11篇写作
  • 2篇绥化师专学报
  • 2篇写作(中)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大庆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98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汪曾祺与汉语现代化被引量:3
2015年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怀念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文字,大家觉得那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样的结论可能让其后一直到目前的文学有些不好意思,甚至抬不起头来,毕竟我们的文学没有整体性地与时俱进,应该却没有攀上更高的艺术境界,让人们生出了一点失望情绪。当然对两个时段的文学不能简单地做减法,时下的文学也肯定不是一无是处。但反省是要有的,应该找下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单是推动汉语发展这一伟大使命就显然做的不够,而汪曾祺似乎是个例外。
林超然
关键词:汉语发展汪曾祺80年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艺术境界
作为沧桑支流的家族史——读周树山长篇小说《一片蔚蓝》
2006年
林超然
关键词:长篇小说家族史支流消费主义剧作家
皈依前贤的至善大美——论汪曾祺的师承
2002年
世间没有人会是另一个人的再版 ,作家的师承则更为复杂。本土文化对汪曾祺的润泽 ,特别是归有光、沈复及“五四”以后几位著名作家对他的艺术滴沥 ,曾在较大程度上标定了他的创作方位。寻根溯源 ,对于走近汪曾祺 ,走近中国当代文学 ,无疑大有裨益。
林超然
关键词:汪曾祺师承
高校学报强化党建理念的路径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强化高校学报党建理念,对于实现高校学报的科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建理念是正确把握高校学报办刊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而且是我们必须担承并出色完成的、崇高的政治任务。
林超然王海峰
关键词:高校党建
问渠哪得清如许——品读高方散文
2012年
比利时文学家梅特林克说:“我们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青鸟,可青鸟却在我们的出发之地。”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其实并未真正引起众人的警悟,在他们偏执地带着疲惫、创痛和叹息丈量远方时哈好与身边的欢喜、幸福失之交臂。
林超然
关键词:散文品读梅特林克文学家
深情标举 睿智评断——读罗振亚先生《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2004年
罗振亚先生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出色地搭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研究的完满体系。著者以史家的深邃目光 ,审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于中西文化的际会处 ,确定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者的平等关系。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
林超然
关键词:诗歌史论
建构开放体系强化营销理念培养复合型写作人才——绥化学院中文系写作课程特色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写作能力是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尺度,而多数高校对写作课重视不够,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有鉴于此,高校写作课应大幅度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大胆优化训练模式,强化营销理念,努力拓宽培养口径,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可以从事记者、编辑、教师、文秘等多种职业的复合型人才。
任雅玲林超然
关键词:课程体系营销理念
同情与悲悯的混响——试论简嫃散文的女性观被引量:1
2002年
简代表台湾第四代散文的成就 ,其作品弥散着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并力求从中透视其女性观 :一、惶惑与无奈 :世俗生活中女性的贞静与苦楚 ;二、感伤与自慰 :精神生活中女性的压抑与觉悟 ;三、理解与淡然 :灵魂生活中女性的叛逆与自我放逐。
林超然高方
关键词:散文女性观
灵魂主峰的诗性布展被引量:1
2012年
到底诗歌是邢海珍的一部分,抑或邢海珍是诗歌的一部分? 不知为什么,一想到他同诗歌彼此辉映的特殊关系时,我总会记起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种从苦涩中奋力举起清芬的一幕是我的臆断,实际上与邢海珍毫不相干,他的辞书里压根儿没有“寂寞”二字。这不单因为他显然是诗坛上的一株夺目牡丹,还因为他无边无际、从未间断的快乐缔造行动——遍及诗歌内外,并且由“独乐”引领“众乐”。他有一本诗集名日《远距离微笑》,时间之遥、空间之远、语境之偏,都构不成任何阻隔,他始终在向世界会心地微笑,而微笑恰是最安静、最深刻、最彻底的胜利。
林超然
关键词:诗性灵魂诗歌苦涩寂寞诗坛
小说存之于“含藏”
1998年
小说是作家在他虚拟的文字中尝试各种角色的文体,这种“虚拟”却少不得两个前提:一是生活真实,一是艺术个性。失却前者,作品便为无本之木,与一种谎言并无二致;失却后者,作家则千人一面,难辨你我,毁于流俗。既然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的疏离和比照,那么作为各种写作策略聚焦的“含藏”,其优与劣无疑直接通向小说的生死门。
林超然
关键词:小说写作作家艺术个性写作策略翠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