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达雅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体外反搏
  • 3篇教育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学人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医师
  • 2篇医学人文
  • 2篇医学人文教育
  • 2篇增强型体外反...
  • 2篇人文
  • 2篇人文教育
  • 2篇人文素养
  • 2篇衰竭
  • 2篇切应力
  • 2篇住院医师
  • 2篇文教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功能
  • 1篇导管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杨达雅
  • 4篇伍贵富
  • 3篇匡铭
  • 3篇王劲松
  • 2篇冯劭婷
  • 2篇侯洵
  • 2篇张昆松
  • 2篇李辉雁
  • 2篇胡承恒
  • 2篇尹莹
  • 2篇陈淑英
  • 1篇古玉芬
  • 1篇刘佳
  • 1篇王银芬
  • 1篇董吁钢
  • 1篇肖海鹏
  • 1篇方榕
  • 1篇柳俊
  • 1篇苏晨
  • 1篇蒋小云

传媒

  • 3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养现况分析和培训改进策略探讨被引量:9
2018年
本研究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培训的285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73.33%曾接受过医学人文相关内容的培训;62.80%认为自身人文素养有欠缺;91.57%自认为对医学人文的学习投入不足;84.21%希望通过对人文内容的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和素养水平;40.0%对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状况总体评价为一般。住院医师普遍认为当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应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开展形式、实践课程和评估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调查显示,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训可通过多样化且有效的形式来完成,以此不断提升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素养,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张昆松李辉雁尹莹陈淑英侯洵杨达雅冯劭婷容榕唐丽娜王劲松匡铭
关键词:住院医师人文素养医学人文教育
慢病毒介导的Isll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2011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Isll基因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其下游基因Nkx2.5和Flk一1的表达。方法多位点Gateway载体构建技术构建2K7puro/EF1α-Isll慢病毒表达载体(由EF1α启动子启动Isll基因表达)。包装细胞293FT细胞获得慢病毒,再转染至hMSC。利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出Isll阳性细胞。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hMSC中Isll基因在转染后1-6周的mRNA和1—4周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EF1α—Isll,转染后hMSC中检测出Isll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mRNA表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上调,第3周表达量(0.65±0.14)较1、2周增多(0.36±0.09,0.37±0.05,均P〈0.05),3周后表达趋于稳定。转染后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检测到Isll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但尚未见Flk-1的表达。结论通过慢病毒载体将Isll基因转染hMSC后,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表达,并在无任何诱导剂的情况下,能促进下游基因Nkx2.5的表达。
王银芬李伟强方榕刘佳杨达雅胡承恒伍贵富项鹏
关键词:慢病毒属转染
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和恢复期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平板运动试验后患者心率恢复情况及恢复期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心衰)和冠心病方面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完成平板运动试验的342例住院患者,根据平板结果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分别分为阳性组(184例)和阴性对照组(158例),心衰组(48例)和正常对照组(294例)。比较各组患者在试验后0s、30s、1min、2min、4min、6min、10min的心率,计算1min、2min、4min、6min、10min5个时间点的心率恢复速率值,并计算恢复期10min内室性期前收缩总数。结果:阳性组和心衰组患者的心率恢复速率均低于各自的对照组。在试验后2min内,心率恢复速率曲线分离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min后各组差异减小,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心衰组运动后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均比相应的对照组增多(37.6±3.7:19.2±2.4;32.3±3.1:11.8±1.9),均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后2min内心率恢复的减慢和恢复期室性期前收缩的增多可能是一个预测心血管事件简单而实用指标。
李志明叶运新杨达雅申源生胡承恒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率恢复室性期前收缩心力衰竭
住院医师医学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培训模式探讨
本研究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培训的285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73.33%曾接受过医学人文相关内容的培训;62.8%认为自身人文素养有欠缺;91.57%自认为对医学人文的学习投入不足;84.21%希望通过对人文内容的进...
李辉雁王劲松尹莹陈淑英侯洵杨达雅冯劭婷张昆松匡铭
关键词:住院医师人文素养医学人文教育
从评估角度探讨如何做好内科操作带教被引量:2
2018年
技能操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专业基地现场必查的指标之一,主要考评的是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随着住培制度的深入落实,老师带教水平和住院医师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因在患者身上实操有诸多限制且不一定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操作数量,因此模拟教学,即在模具上进行培训和操作就成了弥补培训方法和数量不足的方式之一。检查发现:不少内科专业基地的技能操作带教与临床实际情况存在差距,因此,首先做好带教老师的培训是现阶段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内科技能操作带教提供了一些方法学方面的建议,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从中可以学到模拟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有助于临床技能带教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柳俊吴德熙董吁钢黄至斌杨达雅庄晓东苏晨王劲松匡铭肖海鹏
可置入性搏动导管的研制及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实验研究
研究背景:局部低血流切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自然病程中关键的始动和推动因子,其中重要的机制之一为低血流切应力破坏了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依赖的粥样硬化保护作用。为此我们研发了一项提高局部血流切应力的可置人性搏动导管,并进行前期实...
杨达雅
关键词:心肌梗死内源性一氧化氮内皮功能
文献传递
体外反搏作用的新机制:提高血流切应力与血管内皮功能保护被引量:12
2009年
以往认为体外反搏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产生双脉动血流,以舒张期增压的方式提高心脏灌注。近年来血管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体外反搏还通过加速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系统的血流切应力,并通过一系列血管内膜保护相关的调控机制,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现简要地复习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工作,从调控血管张力和血管活性物质、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和动脉僵硬度、抑制动脉内膜增殖、降低循环促炎物质和促进体内内皮祖细胞动员等方面,初步阐述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内皮功能这一体外反搏治疗作用的新机制。
杨达雅伍贵富
关键词:体外反搏切应力内皮功能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建议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目前以大数据及网络教学为特点的新型“互联网+”模式对医学教育模式有较大冲击,促进了医学教育行业升级。我国关于“医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于概述和应用国外流行教学模式,理论创新不足;大多是关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其他模式相对较少。本文系统地综述和比较国内外医学教育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并介绍了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中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唐燕来黄礼彬杨达雅古玉芬蒋小云
关键词:教学模式医学教育
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4
2009年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在2002年与2006年先后进入了美国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及中华医学会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指南。随着体外反搏疗法在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与患者相关和/或与治疗相关的一些问题,现就这些体外反搏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探讨。本文将着重考虑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的患者人群:老年、糖尿病、肥胖或低体重、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此外,还对治疗中舒张期增压不理想、心房颤动和起搏器患者的同步化问题,体外反搏的时机和疗程等治疗建议进行了回顾。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特定患者能从体外反搏治疗中获益,本文则尝试就这些特定患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中遇到的不同问题提出应用建议。
杨达雅伍贵富
关键词: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心绞痛心力衰竭增强型体外反搏周围血管疾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新机制——血流切应力效应被引量:30
2013年
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非侵入性、成本低,且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措施,然而其确切的疗效机制至今仍未得到充分的阐明。以往认为,血流动力学效应是EECP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近年研究表明,EECP增加血流切应力,并通过血管生物学机制发挥血管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益处。EECP诱导的血流切应力的增加可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与形态,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本综述将复习EECP发挥即时和长期效益的潜在机制和相关证据,并从其增加血流切应力的角度着重论述。
杨达雅伍贵富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增强型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切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