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9篇体外
  • 7篇细胞系
  • 6篇内皮
  • 6篇角膜
  • 6篇角膜内皮
  • 6篇大菱鲆
  • 5篇低温脂肪酶
  • 5篇脂肪酶
  • 5篇人角膜
  • 5篇人角膜内皮细...
  • 5篇内皮细胞
  • 5篇角膜内皮细胞
  • 4篇皂甙
  • 4篇活性
  • 3篇凋亡
  • 3篇嗜冷菌
  • 3篇体外重建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活性研究

机构

  • 33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辽东学院
  • 1篇山东省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5篇杨秀霞
  • 26篇樊廷俊
  • 19篇丛日山
  • 9篇王晶
  • 7篇赵君
  • 7篇姜国建
  • 6篇于秋涛
  • 6篇耿晓芬
  • 6篇袁文鹏
  • 5篇于苗苗
  • 4篇郭瑞超
  • 4篇林学政
  • 4篇汤志宏
  • 4篇黄晓航
  • 4篇韩力挥
  • 4篇王丽燕
  • 4篇李明玉
  • 3篇史伟云
  • 3篇王宜强
  • 3篇孙爱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高校生物学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菱鲆鳍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27
2007年
建立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文中采用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启动大菱鲆鳍组织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进行大菱鲆鳍细胞的继代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在pH=7.0-7.4、温度20-24℃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于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的Leibovitz-15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的大菱鲆鳍细胞,其生长分裂状况最好,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经继代培养后,细胞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第60代大菱鲆鳍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2.4 h,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仍为44条。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后仍保持有原有形态和较高存活率。现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大菱鲆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65代。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查清病毒对大菱鲆细胞的感染途径与感染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病毒疫苗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樊廷俊耿晓芬丛日山姜国建于秋涛付永锋王晶于苗苗杨秀霞吴建东
关键词:大菱鲆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
黄酮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确定黄酮对人角膜内皮细胞(human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HCEC)的影响及其对因氧化损伤所致细胞凋亡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HCEC,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黄酮继续培养,或经不同浓度黄酮预处理后再添加过氧化氢(H2O2)继续培养,采用光镜形态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手段,研究黄酮对HCEC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结果:黄酮浓度高于85μmol/L时可诱导HCEC发生细胞凋亡,而低于70μmol/L时对HCEC没有影响;55和70μmol/L黄酮预处理对600μmol/L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0%→22%,8%;P〈0.01),而85和100μmol/L黄酮预处理对H2O2所引起的HCEC细胞凋亡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55~70μmol/L黄酮对HCEC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而浓度高于85μmol/L的黄酮反而能诱发HCEC发生细胞凋亡。
李凌樊廷俊杨秀霞丛日山赵君王晶
关键词:人角膜内皮细胞过氧化氢黄酮抗氧化活性
氯化镉对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处理体外培养的条斑星鲽卵巢(BFO)细胞系细胞,利用毒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对BFO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FO细胞对CdCl2敏感,浓度大于10μmol/L的CdCl2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活性的持续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浓度大于40μmol/L的CdCl2可引起BFO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BFO细胞在AO/EB荧光双染色中的质膜通透性显著提高,在单细胞凝胶电泳中出现明显的彗尾,且细胞凋亡率、彗尾的长度和亮度随CdCl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见,镉对BFO细胞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为利用BFO细胞系研究镉等重金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徐晓辉樊廷俊景毅姜国建杨秀霞葛源
关键词:氯化镉细胞毒性细胞凋亡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体外增殖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细胞培养条件对TRBIV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以0.2 mL病毒液接种FG细胞、吸附2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2℃培养时,病毒的增殖速度最快。研究还发现,病毒的收获时间和病毒液冻融次数对所得病毒的感染力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增殖条件下,病毒在FG细胞中增殖至第4天时进行收获,且只冻融1次,其感染活性最强,反复冻融后病毒的感染活性会显著降低。
樊廷俊王丽燕耿晓芬丛日山李明玉于秋涛杨秀霞
关键词:增殖
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在维持新西兰兔角膜透明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樊廷俊赵君王晶杨洪收丛日山杨秀霞史伟云王宜强
关键词:体外重建新西兰兔角膜内皮移植角膜
仿刺参水溶性海参皂苷的分离纯化及其抑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获得具有显著抑瘤活性的水溶性海参皂苷样品,利用大孔树脂柱、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对水溶性海参皂苷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体内外抑瘤活性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大孔树脂柱的70%乙醇洗脱组分以及硅胶柱色谱的部分纯化组分(pSC-2和pSC-3)对HeLa细胞、A-549肺癌细胞、SGC-7901胃癌细胞和Bel-7402肝癌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经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获得了纯度均在99.6%以上、具有三萜类皂苷性质的SC-2和SC-3纯化样品,发现SC-2纯化样品不仅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还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180实体瘤的体内生长,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SC-2纯化样品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HeLa细胞凋亡,SC-2纯化样品(10和50mg.L-1)处理12h的HeLa细胞均出现了DNA片段化。可见,水溶性海参皂苷SC-2纯化样品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来实现的。
樊廷俊袁文鹏丛日山杨秀霞王卫卫荆昭
关键词:抑瘤活性细胞凋亡
对虾细胞培养现状与对策被引量:1
2009年
姜国建樊廷俊杨秀霞于苗苗
关键词:对虾细胞系细胞培养
分层递进式海洋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5
2020年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生命现象的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土壤,构建了"3+1"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有利的环境。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由学生自主管理的 "创新实践基地",为创新人才成长提供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刘晨光杨秀霞董树刚王祥红毛玉锋
关键词:实践教学分层递进式
从嗜冷菌分离的低温脂肪酶基因序列及其表达重组菌株
本发明采自南极深海的嗜冷菌(Moritella sp.)分离的重组低温脂肪酶基因。该基因核苷酸序列是由834bp组成的DNA片断,该DNA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断含有长834bp的开放阅读框架。该重组低温脂肪酶的氨基酸...
林学政黄晓航杨秀霞陈靠山
南大洋深海嗜冷菌2-5-10-1及其低温脂肪酶的研究被引量:31
2005年
从南大洋普里兹湾的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低温脂肪酶的深海嗜冷菌25101,对其生长及产酶情况和酶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此时分泌的胞外脂肪酶最多;添加Tween80,橄榄油可显著促进脂肪酶的产生.该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0~20℃均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在0℃可保持37%的相对酶活性;酶的最适作用的pH值为7.5,在pH6~9的范围内均存在较高酶活性;对热较敏感,在60℃保温15min可丧失50%以上的酶活性.该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Cu2+和Zn2+对酶活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林学政杨秀霞边际黄晓航
关键词:南大洋低温脂肪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