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
- 作品数:37 被引量:35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司法考试与司法官选拔制度的衔接被引量:7
- 2006年
- 司法考试制度给传统的司法官选拔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适应建设高素质司法官队伍和满足社会对法律职业者的需求,司法考试必须与法律教育、法律职业需求相衔接;司法官选拔制度也必须根据宪法要求进行调整,在科学测定司法官需求的基础上,对司法官规模实行严格的编制控制,同时建立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司法官的制度。
- 杨秀清张步洪
- 关键词:司法考试司法官选拔制度衔接
- 浅析案外人异议之诉--兼评《民事诉讼法》第204条
- 虽然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执行救济制度较原民事诉讼法中的执行异议制度的确是一种制度的完善与进步,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确立不仅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表明我国立法有关救济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如果...
- 杨秀清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救济制度
- 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自认的限制性规则被引量:1
- 2011年
- 自认制度作为一项直接涉及到当事人举证责任与法院事实认定权之间关系的重要证据规则,其核心在于构建合理的自认适用规则。自认对当事人与法院产生相应的约束力决定了自认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当事人所主张的案件主要事实,且该事实的属性应当是私权自治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所承担的维护私权与社会公益相平衡的使命,就必然决定了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建构限制性自认规则至关重要。
- 杨秀清
-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诉讼
- 互联网法院定位之回归被引量:27
- 2019年
-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对社会各领域影响的深入,互联网法院作为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创新制度,自设立即引起世人的瞩目。然而,检索分析北京、广州与杭州互联网法院设立至今的全部裁判文书,不难发现,在对互联网法院诉讼便捷、司法高效过多渲染之下,却忽略了互联网法院审判发展的瓶颈,甚至淡漠了互联网法院应承担的专业化审判的司法责任。破解互联网法院审判受制于现行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诉讼制度与程序规则困境的关键,在于以'网上案件'超越物理空间地域的本质特征为基础,走出互联网法院系集中管辖'网上案件'特殊法院的误区,使互联网法院回归审判专业性案件专门法院的定位。
- 杨秀清
- 关键词:专门法院
- 医疗行为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探讨
- 2011年
- 《证据规定》确定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不存在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表面上看似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利益,但是却欠缺其制度设计应有的合理性。《侵权责任法》虽然确立医疗行为侵权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但就举证责任如何分配并未明确予以规定。
- 杨秀清
- 关键词: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分配
- 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之思考
- 2006年
- 在当今世界上,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是典型的经济形态和政治模式。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内在地需要法律,这种内在关联性决定了法律在社会治理手段中的至上地位,同样也决定了以培养法律人才、推进法律革新和进步为使命的法学教育的存在、发展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 杨秀清
- 关键词:政治民主法律市场经济法学
- 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空洞化及其克服被引量:29
- 2013年
-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确立可谓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为防止权利滥用提供了立法原则上的依据,而堪忧之处则在于该原则的过于空洞难免使其适用失范。本文以解读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为前提,以争讼法律关系和审判法律关系为基础,具体分析了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类型及其损害的利益,进而从明确行为后果的视角对克服诚实信用原则的空洞化状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杨秀清
- 关键词:诚实信用原则
- 重构我国民事审判模式之思考
- 1996年
-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始于八十年代末,1989年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任建新院长就提出要抓公开审判,此后,他把公开审判上升到审判方式的改革问题。随着我国各地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纵深发展,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辩论制即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移植问题上。对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的偏好是基于对我国现行审判体制弊端反思的结果。我国现行审判体制的弊端是:一忽视诉讼效率、拖延诉讼周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 杨秀清
- 关键词:职权主义诉讼公正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公开审判
- 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诉讼外调解制度
- 2024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专门、详细部署,并将实现群众自治和纠纷的自我解决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以《人民调解法》《民事诉讼法》为基础,以人民调解制度为蓝本,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具有自治性质的诉讼外调解机制,并努力为包括人民调解在内的所有诉讼外调解提供法治保障。因应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诉讼外调解协议的性质、运行及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诉讼外调解组织的组成、调解内容及调解运行等都表明,诉讼外调解协议总体上可以作为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民事契约,诉讼外调解协议的实现机制必须以此为基础。
- 杨秀清赵明悦
-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系诉讼外调解司法确认既判力
- 论司法解释权与审判权被引量:6
- 2006年
- 本文在对我国现行规范性司法解释与个别性司法解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立法解释替代规范性司法解释,以判例替代个别性司法解释的观点。
- 杨秀清
- 关键词:审判权立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