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洪

作品数:2 被引量:5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杉科
  • 1篇生物群
  • 1篇水杉
  • 1篇铁矿
  • 1篇热河生物群
  • 1篇自然居群
  • 1篇居群
  • 1篇化石
  • 1篇黄铁矿
  • 1篇古环境
  • 1篇RAPD
  • 1篇RAPD研究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2篇杨洪
  • 1篇李春香
  • 1篇冷琴
  • 1篇杨群
  • 1篇周建平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其对早期化石化阶段沉积微环境的指示被引量:5
2003年
报道了对热河生物群中植物化石、脊椎动物羽毛化石及沉积物中的黄铁矿莓状体及黄铁矿微晶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探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的微环境特征。黄铁矿莓状体及微晶质大量保存于植物化石表面和组织内部,而羽毛化石和围岩中则较少。莓状体直径6~31μm,平均约20μm,指示了一个游离氧气浓度小于 30μmol/L的贫氧水体环境。植物化石内部莓状体的生长指示了在黄铁矿化过程中水分子和游离氧气分子在机体组织内的存在,而组织降解和莓状体形成之间的相对时间差又指示出快速的软组织降解始于化石化的最初期。植物化石的细微结构在细胞水平上的缺失支持此解释,提出了“化石封套”模式以解释化石化初期在有机物周围形成的有别于水体大背景环境的微环境。
冷琴杨洪
关键词:热河生物群化石沉积物古环境
水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被引量:54
1999年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四川、湖南、湖北交界处的27个水杉样本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1个随机引物共获得RAPD谱带121条,多态性谱带占5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杉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与这些个体的地理分布相关,即相同产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不同产地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与松柏目其它类群相比,水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银杉(32%),而在所处的大类群中则处于中等水平.初步结果表明,尽管孑遗物种水杉的自然种群的目前分布范围和个体数目非常有限,但是它仍然保持着中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推测。
李春香杨群周建平周建平杨洪
关键词:水杉RAPD自然居群杉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