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峰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输血反应调查与安全防护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 杨庆峰杨锋吴焕卿刘信华闫保民
-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血液安全
- 输血前传染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与分析
- 2014年
- 目的:观察分析输血前传染病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870例输血前4项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凝集法检测。结果:本组13870例,阳性标本1385例(9.985%);其中HBsAg阳性者为1201例(8.66%%),抗-HCV阳性者为107例(0.77%),抗-TP阳性者为64例(0.46%),抗HIV13例(0.094%)。结论:加强输血前传染病4项检测有利于患者正确治疗;有利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 杨庆峰鲍瑞玲王新华芦漾
- 关键词:输血前酶联免疫吸附法
- 不规则抗体筛查结合血栓弹力图检查在评估血液病患者治疗安全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研究血液病患者治疗安全中联合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106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不规则抗体筛查、TEG检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TEG检查结果、不同性别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共检出1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占比为12.26%(13/106);(2)TEG检查结果:106例患者TEG检查提示71例凝血反应时间(R值)5~10min;66例凝固时间1~3min;66例综合指数-3~3;58例血栓最大幅度(MA)50~70mm;101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8~1.50;74例纤维蛋白原(FIB)2~4g/L;90例凝血酶原时间(PT)11~15s;69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40s。(3)男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2%(5/106)。结论 在评估血液病患者治疗安全中,联合采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及TEG检查的有效性高,能为医师制定针对性输血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从而保障输血治疗安全。
- 王新华杨庆峰邢永生
- 关键词:输血反应抗体筛查血栓弹力图血液病
- 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研究
- 目的:探究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2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2组,以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实验组(56例),以未合并...
- 杨庆峰
-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糖尿病血栓弹力图
- SAA、NLR、HBP在新生儿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肝素结合蛋白(HBP)在新生儿血流感染(BSI)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联合检测对新生儿B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115例新生儿BSI患儿为研究组,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49例、革兰阳性菌4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4例;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的新生儿67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不同病原菌感染患儿血清SAA、NLR、HBP水平。分析SAA、NLR、HBP与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及其对BSI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SAA、NLR、HBP、WBC、PCT、CRP、IL-6水平升高(P<0.05)。与革兰阴性菌比较,革兰阳性菌患儿血清SAA、NLR、HBP水平降低(P<0.05)。SAA、NLR、HBP与WBC、PCT、CRP、IL-6呈正相关(P<0.05)。SAA、NLR、HBP为新生儿BSI的危险因素(P<0.05)。SAA、NLR、HBP联合检测BSI的AUC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新生儿BSI血清SAA、NLR、HBP升高,且与新生儿BSI发生有关,联合检测BSI的诊断价值最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王新华杨庆峰
- 关键词:新生儿血流感染淀粉样蛋白A
-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态,为临床血液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拟接受输血的502例患者进行术前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等感染性指标检测比较,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抗-TP、抗-HIV阳性率分别为2.99%、3.39%、12.95%、28.49%、3.79%、0.80%、1.19%、0.20%;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抗-HC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抗-TP、抗-HIV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但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者HBsAb阳性率与年龄>60岁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均有一定比例阳性率,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较高,抗-TP、抗-HIV阳性率相对较低,年龄≤60岁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率较高。
- 杨庆峰鲍瑞玲芦漾
- 关键词:输血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09月-2022年09月期间9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分成三组(轻度(n=30)、中度(n=30)、重度(n=30)),观察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Hcy、Cys-C水平,分析Hcy、Cys-C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血清Hcy、Cys-C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重度组血清Hcy、Cys-C水平均高于中度组Hcy、Cys-C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tHcy=12.406,tCys-C=8.498,P<0.05),中度组Hcy、Cys-C水平均高于轻度组Hcy、Cys-C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tHcy=12.309,tCys-C=8.238,P<0.05);血清Hcy、Cys-C水平与ACI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cy、Cys-C水平变化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血清中Hcy、Cys-C水平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 王新华杨庆峰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微柱凝胶技术的应用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在对新生儿溶血的病例检查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4例患有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对患儿进行血液的采集,采用微柱凝胶的方法和传统试管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微柱凝胶法更灵敏,检查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的检查方法较为简便,结果更加准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检验方法。
- 王新华杨庆峰
-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微柱凝胶技术血型不合
- 单采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前、后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变化,观察血小板治疗性输注的效果。方法对315份供者机采血小板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前、后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与294份未过滤白细胞的机采血小板进行输注疗效评价。结果机采血小板过滤白细胞后血小板回收率为(93.61±2.40)%,白细胞去除率为(99.84±0.16)%,白细胞残存量低于5×106;观察组(过滤白细胞组)与对照组(未过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8.57%和26.8%,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机采血小板使用白胞滤器滤除白细胞效果明显,减少长期输注血小板患者的HLA同种免疫,有效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
- 杨庆峰赵玉河张樱子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细胞减少症白细胞滤器同种免疫
- 妇产科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多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接受输血治疗患者2451例人次,统计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所有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病种、输注血液制品类型、输血量、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其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本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6人次(1.06%),其中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非免疫性输血相关循环过载发生率分别为0.61%、0.33%、0.12%。年龄、输血史、使用白细胞过滤器以及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均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为妇产科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产科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以免疫性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免疫性过敏反应为主,其与受血者年龄、输血史、白细胞过滤器使用情况、输注血液制品类型具有关联性,可据此加强输血管理与监测。
- 李莉杨庆峰
- 关键词:妇产科受血者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