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杰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概念整合理论近些年来已逐渐成为认知领域的热门话题,有关该理论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概念整合理论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阐述该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强大解释力。
- 郑浩高民贵杜俊杰
- 关键词:映射
- 布莱克诗中的象征手法应用初探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两部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几首诗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布莱克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想象和象征手法,从而为进一步理解布莱克的作品提供了一种参考。诗中的意象、象征、人物、角色须结合历史现实加以理解和分析。
- 王学强赵志刚杜俊杰
- 关键词:想象力意象
- 言语生成理论对于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
- 2007年
- 《心理语言学》中关于言语生成的理论将人类言语的生成过程进行解析,使得原本复杂、奥秘的言语生成变得清晰、可以理解。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日常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将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优秀的英语公众演说者。
- 杜俊杰高民贵郑浩
- 关键词:口语教学心理语言学言语生成辩论赛
- 翻译专业本科“技能课程群+思辨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 2024年
- 本文对燕山大学翻译专业本科生的思辨能力和技能课程成绩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历时研究的视角探讨其思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轨迹,以及翻译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翻译专业本科生的思辨能力整体偏低、呈倒U型阶段性发展轨迹;技能课程教学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对此,本文根据翻译专业本科技能课程设置情况及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特征,构建了“技能课程群+思辨能力”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优化翻译专业本科生思辨能力培养效果提供参考。
- 初胜华张坤媛杜俊杰
- 关键词:思辨能力
- 现代主义小说时空中的“陌生化”与叙事文本修辞
- 2008年
- 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揭示物对人统治的空间观念占据了决定地位。现代主义小说,奉行空间观念,主要的不是突出故事的承接,而是尽量把材料组织在同一时间范围内。现代主义小说家尽可能多的将多样性质的东西集中于一瞬间,力图把一切理解为并表现为同时和并列的,一切似乎只存在于空间之中,而不在时间之中。作家表现出了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对空间结构的的偏爱。20纪现代主义小说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现实存在,是现实生活永远不可替代的。为了用自己的意象来创造现实,作者必然采用特殊的时间结构和形式。对形式的直接把握与顿悟依籁于艺术直觉。空间化小说的作者往往都能在知觉形式上把自己的作品凝聚为一瞬间的感觉,整部作品在这个瞬间中被凝缩为一幅空间化的图画。
- 杜俊杰宋葳王学强
- 关键词:陌生化结构形式
-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身份认同对比研究
- 2022年
- 文章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和公共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公共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师身份认同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是:教师身份认同度不高,自我认知的教师身份受到了外在强加的科研身份的撕扯,沦为象牙塔里的边缘人。差异是:公共英语教师身份类型单一,而英语专业教师由教师身份向科研身份分流。
- 张坤媛初胜华杜俊杰
- 关键词:教师身份认同公共英语教师英语专业教师
- MTI学生译者职业翻译能力及子能力发展实证研究
- 2023年
-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MTI学生译者职业翻译能力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探索MTI学生译者职业翻译能力及其子能力的发展路径和互动机制。研究发现:MTI学生译者职业翻译能力整体发展呈非线性曲折态势,发展不足、不稳、不平衡;其各项子能力发展不同步,彼此间呈现条件、基础、前提、手段或结果的互动关系。 。
- 初胜华张坤媛杜俊杰
- 关键词:互动机制
- 英译汉课程教学表达与情感融合统一的路径研究
- 2023年
-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不仅在每个字词的具体含义中带有细微差别。相同的含义、不同的表达也具有情感上的差异。现阶段英译汉课程注重对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译者从上下语境不断推敲词语的含义,以追求其准确性。但英译汉课堂设计与教学过程在注重技法教授和语法准确性的同时,也应注重技法表达与情感、课程与主观情感的高度融合与统一,需从语境、作者、时代背景、翻译对象的差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力求再现原文的情感,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
- 杜俊杰初胜华
- 关键词:英译汉高阶思维课程教学
- 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 2008年
- 自1847年《呼啸山庄》发表以来,相当数量的批评家将其中的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看作来自地狱的魔鬼。作为现代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呼啸山庄》一直是批评界争论探讨的一个话题。批评家们从未在希斯克里夫这样的一个人物身上达成一致的看法。然而,要评价希斯克里夫的性格特征,在探讨他残忍而粗暴的复仇之前,必须对其采取如此行为的原因及他成长的环境予以充分而全面地关注。希斯克里夫不是一个神经质的魔鬼或撒旦式的英雄,而是一个拥有爱恨勇气的"人"。
- 杜俊杰
- 关键词:魔鬼性格处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