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聪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2篇忍冬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提取
  • 1篇丹参提取物
  • 1篇丹参酮
  • 1篇丹酚酸
  • 1篇丹酚酸B
  • 1篇多因素LOG...
  • 1篇叶层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质联用
  • 1篇隐丹参酮
  • 1篇英文
  • 1篇原儿茶醛
  • 1篇真菌

机构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李聪
  • 3篇张永清
  • 3篇邱丽丽
  • 1篇李国霞
  • 1篇李佳
  • 1篇蒋海强
  • 1篇容蓉
  • 1篇韩艳春

传媒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0
  • 4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针层孔菌属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针状孔菌属真菌的生物活性主要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起作用的主要是多糖类物质,但其作用机制却不是很明确。针对本属真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李聪邱丽丽张永清
关键词:生物活性
茶藨子叶孔菌子实体(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被引量:11
2010年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李聪张永清李佳邱丽丽
关键词:子实体化学成分
忍冬茶藨子叶层孔菌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茶藨子叶层孔菌Phylloporia ribis为锈革孔菌科Hymenochaetales叶状层菌属真菌。该菌可寄生在忍冬植株衰老树干上,俗称“银花蛾子”,在民间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用于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口...
李聪
关键词:忍冬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液质联用
文献传递
针层孔菌属真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针层孔菌属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列出了该属真菌已经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种类,主要有萜类、甾醇类、吡喃酮类、酚类、呋喃类、多糖类等,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50篇。
李聪张永清
关键词:化学成分
甲状腺功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探索其与消渴目病症候分布的相关性,从而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
李聪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机制甲状腺功能中医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文献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提取物中4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0
2009年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醇提物和超临界提取物中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采用RP-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柱(5μm,4.6×250 mm);以1%醋酸乙腈-1%醋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0~25 min(280 nm),25~60 min(270 nm);流速0.5 mL/min;柱温:35℃。测定了丹参醇提取及超临界提取物中以上4种成分的含量;4种成分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大于95.0%,RSD均小于3.0%。该方法一次进样,可以同时测定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邱丽丽容蓉蒋海强韩艳春李聪
关键词:丹参原儿茶醛丹酚酸B隐丹参酮高效液相色谱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郁质甲亢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郁质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标准且被《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为气郁型体质。将5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西医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体积及中医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SH水平及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RAb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TRAb抗体水平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甲状腺体积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郁型甲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李聪李国霞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甲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