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聪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生命
  • 5篇傅伟勋
  • 3篇生命教育
  • 3篇孝观念
  • 3篇教育
  • 2篇演进
  • 2篇丧葬
  • 2篇丧葬文化
  • 2篇生命意义
  • 2篇命意
  • 2篇鬼神
  • 1篇道家
  • 1篇哲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儒教
  • 1篇儒释
  • 1篇儒释道
  • 1篇生死
  • 1篇释道
  • 1篇唐初

机构

  • 1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

  • 11篇李聪
  • 1篇邱高兴
  • 1篇杨婷婷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长白学刊
  • 1篇求索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商情
  • 1篇高校学生工作...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被引量:2
2011年
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危机导致了现代人生命意义的困惑,其为生命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历史背景和现实使命,而生命教育的兴起则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现代人的生命意义困惑,使人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获得生命意义的安顿。
李聪
关键词:生命意义生命教育
论“孝”观念之起源
2009年
“孝”观念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而最终形成于周代,其内涵包括“事人之生”与“事人之死”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殷商时期狭义的“事鬼神”是“孝”观念“事人之死”的起源,殷商时期的“孝的行为”是“孝”观念“事人之生”的起源。总体而言,“孝”观念起源于殷商时期广义的“事鬼神”,经历了从“事鬼神”到“事人”的转化才最终得以形成。
李聪
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孝”观念的演进
中国人对于丧葬文化非常重视。从“孝”的起源到“孝”观念的完善,其与丧葬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但是又特别重视丧葬文化,这是因为中国的丧葬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孝”的观念,从而使丧葬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伦理...
李聪
关键词:丧葬文化孝观念历史演变
生命与教育:吉林大学开设“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课程的介绍与思考被引量:1
2019年
笔者以在吉林大学开设的"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课程为例,对该门课程的开设缘起、授课内容、授课教材和授课状况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教学目的上,"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课程应培养学生从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方面理解生命的意义;在教学内容上,"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课程应从思考生命哲学的基础出发;在教学形式上,应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处理好庞大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关系。
李聪杨婷婷
关键词:生命教育
傅伟勋“现代生死学”的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现代生死学"是傅伟勋后期思想中的重要哲学理论之一,这一思想揭示了实存主体探索和超克死亡问题的宗教性实质,肯定了生与死的一体两面性,强调了现代生死学以心性体认为本位的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在科际整合的必要性与提升个体实存的生命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李聪
关键词:傅伟勋
生命意义的困惑与生命意义的安顿——从“生命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型理论谈起
2014年
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和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危机导致了现代人生命意义的困惑,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哲学家傅伟勋的"生命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型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借鉴,使每一实存主体重新发掘并获取生命的整全意义,从非本然的现实存在回归本然的真实存在,让人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获得生命意义的安顿。
李聪
关键词:生命意义傅伟勋
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现代探索——谈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
傅伟勋所创导的"创造的诠释学"以其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和创谓五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诠释学体系,并将其方法论与文化哲学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但要求从方法论的角度"讲活"并"救活"中国哲学,更为主要的...
李聪
关键词:傅伟勋方法论
文献传递
生死两极之教育的相互诠释——谈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2009年
现代生死学与生命教育的发展脉络是相似的。由于各自理论侧重点存在以下诸多的不同,二者构成了相互诠释的逻辑关系:生命教育是各学科教育的基础,而现代生死学则是建立在科际整合基础上的高层次反思;生命教育是教育之始,而现代生死学则偏重于教育之成;生命教育偏重的是对生命之"生"的一面的理解,而现代生死学则偏重于从生命之"死"的一面来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偏重于对教育对象的外在性规范,而现代生死学则偏重于教育对象的内在性体验。
李聪
关键词:生命教育傅伟勋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演进被引量:7
2011年
"孝"观念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演进中,起源于从事鬼神到事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从事人之生到事人之死再到事死如事生的演进,并具有超越层面之神圣性、精神层面之终极意义与社会生活层面之教化规范三个方面的保证,从而使"孝"观念在事死方面不落于空疏的形式,彰显出其在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李聪
关键词:丧葬文化
生命整全意义的追寻被引量:1
2009年
傅伟勋建构了"生命的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型理论,完成了他对人之生命存在整全意义的探索和追寻,为重新审视中西文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坐标。
李聪邱高兴
关键词:傅伟勋生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