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燕
- 作品数:70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不锈钢表面TiO_2改性层在H_2SO_4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2007年
-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渗Ti层,渗金属温度为950℃,然后将渗钛试样置于GSL-1600X真空管式高温炉进行热氧化形成金红石型TiO2改性层,氧化温度为750℃。利用电化学腐蚀系统对改性层及基体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表面形成了致密、均匀的TiO2改性层,改性层由沉积层和扩散层组成,厚度约6μm;Ti-O改性层明显提高了不锈钢在0.5 mol/L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
- 王鹤峰李秀燕张洪涛
- 关键词:不锈钢TIO2电化学性能热氧化
- Li掺杂生长p型透明导电Ni<Sub>1-x</Sub>Mg<Sub>x</Sub>O晶体薄膜的方法
- 一种Li掺杂生长p型透明导电Ni<Sub>1-x</Sub>Mg<Sub>x</Sub>O晶体薄膜的方法是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将NiO、MgO和Li<Sub>2</Sub>CO<Sub>3</Sub>粉末球磨混合后,压型...
- 曹铃李秀燕杨致
- 文献传递
- 离子渗金属技术
- 离子渗金属技术是在真空中通过辉光放电等方法使源金属气体分解或通过溅射产生金属原子,离子和粒子,在高温下扩散进入材料表层形成合金渗层的方法.本文对离子渗金属技术渗层形成的基本理论做一概述.
- 李秀燕范爱兰赵晋香徐重
- 关键词:离子渗金属技术渗层金属表面处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膜基结合强度光催化TiO<Sub>2</Sub>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一种高膜基结合强度光催化TiO<Sub>2</Sub>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范畴,是一种在金属基体上制备高膜基结合强度光催化TiO<Sub>2</Sub>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
- 李秀燕唐宾王鹤峰张莹刘伟燕
- 文献传递
- 一种硼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硼掺杂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中,将固态化合物二硼化钛固定在源极上,金属工件放置在阴极上,阳极接在炉壳上并接地;2)将所述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炉内部抽真空,充入氩气,然...
- 王鹤峰李咏梅黄晓波张莹李秀燕唐宾
- 文献传递
- CoSi_2薄膜电学性质研究
- 1999年
- 对厚度约为0.4μm的CoSi2多晶薄膜的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200℃~20℃温度范围,测量了CoSi2薄膜的电阻率。室温下,电阻率为9~20μΩ·cm.随着温度的降低,电阻率减小,且表现出较好的直线性。
- 李秀燕李秀燕张世表李麓维
- 关键词:电阻率多晶薄膜电学性质
- 空位缺陷对β-AgVO_3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Ag空位、O空位和Ag-O双空位对β-AgVO_3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GGA+U方法,对不同缺陷体系的形成能、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Ag空位和O空位的形成能,确定了β-AgVO_3中主要形成Ag3空位和O1空位,并且Ag空位较O空位更容易形成.Ag3空位和O1空位的存在都使得β-AgVO_3带隙有一定程度的减小;Ag3空位使β-AgVO_3呈现p-型半导体性质,而O1空位和Ag3-O1双空位使β-AgVO_3呈现n-型半导体性质.Ag3和O1空位对晶体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影响较小.
- 任超李秀燕落全伟刘瑞萍杨致徐利春
-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结构光吸收
- 等离子复合处理技术制备光催化性能TiO2薄膜
- 利用离子渗镀和真空热氧化复合处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成分结构可控的TiO薄膜。借助图像分析仪、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对薄膜进行表征与分析。以三苯酚废水为对象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试验,对比研究了不锈钢...
- 王鹤峰李秀燕杨成全唐宾
- 关键词:TIO2光催化
- 文献传递
- 不锈钢基底上TiO2薄膜的制备和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为了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良好膜基结合强度且成分结构可控的TiO2薄膜,首先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镀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渗Ti层,渗金属温度为950℃,然后将渗钛试样置于真空管式炉在200~750℃温度范围内进行热氧化从而形成不同结构的TiO2薄膜。重点就氧化温度对所形成TiO2薄膜的组织成分和相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不锈钢表面均形成了致密、均匀的钛氧化物薄膜,且Ti、O元素在不锈钢基底上形成了扩散层,随着温度升高,扩散层厚度增大。xRD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300℃时,生成相为TiO和锐钛矿TiO2的混晶;在300~600℃的温度范围,为单一锐钛矿TiO2结构;在650℃以上时,晶型转变为金红石结构。
- 王鹤峰李秀燕张洪涛
- 关键词:TIO2不锈钢热氧化
- 过渡元素掺杂对Mo力学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4年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在Mo中掺杂摩尔百分比分别为2.08%和4.17%的过渡金属元素W,Ti,Cu和Fe后,体系在[111](110)滑移系统上的广义层错能以及解理能,并研究了掺杂元素对Mo的剪切形变以及脆性一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掺杂W和Ti原子会使体系剪切形变的发生变得困难,并使Mo材料变脆;而掺杂Cu和Fe原子则会使体系剪切形变的发生变得相对容易,并使Mo材料的韧性增强,此外,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掺杂W会使体系剪切形变的发生变得更为困难,并使Mo材料脆性更强;而掺杂Fe则会使体系剪切形变的发生变得更为容易,并使Mo材料的韧性更强。
- 郭元军刘瑞萍杨致李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