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21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应用基于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预测土壤属性 被引量:11 2012年 土壤-环境模型对于正确理解土壤属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土壤属性预测与制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内多年退耕还林还草沟壑区域,采集72个土壤表层样本,选择3/4的样本作为建模集,其余1/4的样本作为验证集;环境因子选择容易获取的地形因子和由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因子和湿度因子,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土壤-环境模型。结果表明:全氮、速效钾、全钾、有机质与环境因子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建立的PLSR模型可解释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从23%(全氮)到27%(全钾);与逐步回归方法构建的模型相比,利用PLSR构建的土壤-环境模型可以更好地表征土壤属性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也相对较高,说明PLSR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应用于相似区域的土壤属性预测。 王昌昆 潘贤章 周睿 刘娅 李燕丽 解宪丽双筒式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装置 双筒式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装置,包括微根管和观察管,所述观察管活动插设于微根管内,所述微根管在其延伸向设有地上部和地下部,所述地下部可透光,地上部不可透光,且微根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且设有遮光盖和旋转限位装置,所述旋... 潘贤章 李燕丽文献传递 基于差异化光谱指数的盐渍土水分含量预测1——以滨海盐土为例 被引量:7 2016年 以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并模拟蒸发过程,获取不同含水、含盐量的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光谱和土壤含水量,分别运用光谱指数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土壤含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由2 027 nm和1 878 nm构建的土壤水分差异化光谱指数(NDMI2027,1878)是预测土壤水分的最优指数,且适用于任何等级的盐渍化土壤,其建模集和验证集的预测结果均优于PLSR方法,验证集R2达0.99,RMSE仅为21.84 g/kg,可比较准确地预测盐渍化土壤的含水量。 刘娅 潘贤章 王昌昆 李燕丽 石荣杰 李志婷关键词:滨海盐土 土壤含水量 光谱指数 2000—2011年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1 2014年 受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影响,广西土壤酸化、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NPP能有效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是评价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利用2000—2011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对广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气象因子、植被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近12年广西全区NPP总体呈增加趋势,在西南部地区上升较为明显,而在桂林、柳州等地区呈缓慢下降趋势。广西NPP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NPP值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加;NPP时空变化特征随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栽培植被NPP不断上升,显示人类活动逐渐成为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素。 李燕丽 潘贤章 王昌昆 刘娅 赵其国关键词:NPP NDVI 土壤湿润条件下基于光谱对称度的盐渍土盐分含量预测 被引量:11 2013年 近年来光谱技术以其经济、高效的优势在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中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土壤水分对反射光谱影响很大,土壤湿润条件下监测精度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通过对盐土土柱室内模拟蒸发过程中的反射光谱和水分、盐分变化的连续监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1 370~1 610nm光谱对称度与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模型,r为0.863;用该模型反演表层土壤含盐量,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线性关系的r为0.656(n=54),RMSE为2.059g·kg-1。利用光谱对称度可以实现土壤湿润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预测。 刘娅 潘贤章 王昌昆 李燕丽 石荣杰 周睿 解宪丽关键词:土壤盐渍化 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水量对反射光谱法预测红壤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2012年 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有机质预测的影响,可为野外红壤有机质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了不同含水量红壤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反射率,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不同含水量的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机质与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性先增加后下降,含水量为100~150 g/kg时相关系数最大。分380~2 400、380~1 300、1 300~2 400 nm三个波段建立不同含水量的有机质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精度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利用1 300~2 400 nm建立有机质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避开氧化铁影响,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本研究认为,当土壤含水量小于200 g/kg时,可以利用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测定的土壤反射率,建立1 300~2 400 nm波段的PLSR模型,进行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 王淼 潘贤章 解宪丽 王昌昆 刘娅 李燕丽 潘剑君关键词:红壤 土壤有机质 土壤含水量 偏最小二乘回归 覆膜和秸秆还田对滨海盐渍土盐分及大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2023年 盐渍化引起土壤环境恶化,导致作物养分利用效率低下。为了研究覆膜和秸秆还田对滨海盐渍土盐碱障碍消减和作物氮素养分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于2020年12月采集田间土壤,至2021年6月开展温室大麦盆栽试验,设5个不同处理,即覆膜(FM)、秸秆还田(SR)、覆膜+秸秆还田(FM+SR)、无覆膜还田只施肥(CK)、无覆膜还田不施氮肥(CK0)。在大麦收获后,采集盆栽土样和地上部植株样,测定相关的土壤盐碱及团粒结构指标,分析大麦的氮素养分吸收状况,计算氮肥利用效率和氮平衡。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还田单一或组合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其中两者组合降盐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盐分降低了37.53%。但各处理对土壤pH的影响不显著。(2)覆膜和秸秆还田单一或组合处理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著,但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有所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显著提高了10.18%。(3)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产量、秸秆量均为最高,较CK分别增加了17.98%和13.10%,就氮素吸收量来看,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也为最高,增幅达到17.88%。(4)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氮肥当季回收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25.45%、32.45%和17.98%,同时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综合来看,覆膜和秸秆还田组合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善盐渍土水盐运移过程来消减土壤的盐渍障碍,同时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减少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 朱海 朱海 杨劲松 李燕丽 杨劲松关键词:覆膜 秸秆还田 土壤盐分 氮利用率 浮水植物处理对猪场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采集江西省余江县规模化猪场污水,选取青萍(Lemna minor)、紫背浮萍(Spriodela polyrrhiza)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等3种浮水植物分别进行处理.通过布置4个半月的温室试验,研究浮水植物处理对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组成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定期采样监测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效率的变化.试验结束后,收获浮水植物并测定其生物量、TN和TP浓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同时,基于三维同步荧光和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污水中DOM组分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表明,浮萍科植物的生物量倍增时间更短,而大薸生物量和养分日累积量更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浮水植物处理污水中DOC、T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90%和80%以上,且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在猪场污水中,DOM组分主要包括一个类蛋白质组分和两个类腐殖质组分;培养初期,猪场污水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类蛋白质组分比例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类腐殖质组分逐渐增加.与对照相比,种植浮水植物显著降低污水中类蛋白质组分比例,而提高类腐殖质组分比例.此外,浮水植物处理显著降低污水DOM的新鲜度指数,而增加微生物性来源类腐殖质组分的比例.综上,浮水植物在改善猪场污水中有机养分去除效率的同时,提高了DOM组分的腐殖化程度. 李磊 刘明 李燕丽 刘佳 李忠佩关键词:猪场污水 浮水植物 可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基于模拟Landsat-8 OLI数据的小麦秸秆覆盖度估算 被引量:14 2016年 田间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其覆盖度的遥感估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andsat-8 OLI影像作为Landsat系列影像的最新数据产品,具有更精细的光谱特征,明确其在秸秆覆盖度估算中的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使用ASD Field Spec 4 Hi-Res地物光谱仪,以实测田间小麦秸秆光谱反射率为数据源,模拟Landsat-8 OLI、Landsat-5TM、Aster、Hyperion影像波段反射率,构建光谱指数,并建立小麦秸秆覆盖度估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评估Landsat-8OLI数据的估算能力。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8 OLI1和OLI2波段构建的NDIOLI21指数模型估算结果最优,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60,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9.56%,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为9.83%,优于Landsat-5 TM构建的光谱指数,且仅次于Aster构建的木质素-纤维素吸收指数(lignin cellulose absorption,LCA)和短波红外归一化差异秸秆指数(shortwave infrar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residue index,SINDRI)以及Hyperion构建的纤维素吸收指数(cellulose absorption index,CAI)。因此,波段更多、波段划分更加精细的Landsat-8OLI构建的光谱指数在小麦秸秆覆盖度估算方面达到了一定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志婷 王昌昆 潘贤章 刘娅 李燕丽 李燕丽关键词:秸秆 遥感 基于FastICA盲源分离法去除土壤干扰的小麦生物量高光谱估算 被引量:9 2017年 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监测植被生物量的有效方法,但土壤背景的干扰一直是生物量监测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试图利用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法分离出净植被光谱,达到消除土壤背景影响,提高小麦生物量估算精度的目的。本研究对110组小麦冠层光谱数据进行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Fast ICA)处理,提取净植被光谱,并对比了Fast ICA处理前后所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Fast ICA算法可有效分离土壤光谱和植被光谱;且基于净植被光谱建立的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升,建模集RPDc(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of the calibration)和交叉验证集RPDcv(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 of the cross calibration)分别由原始光谱的1.83和1.64提高至2.77和2.09;可见,Fast ICA可以作为有效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显著提高小麦生物量的估算精度,为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尺度、精准监测生物量提供了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 李燕丽 吴士文 刘娅 王昌昆 刘杰 徐爱爱 潘贤章关键词: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生物量 盲源分离 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