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松林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农业
  • 2篇中国经济
  • 2篇西方发展经济...
  • 2篇经济论
  • 2篇经济学
  • 2篇二元经济
  • 2篇二元经济论
  • 2篇发展经济
  • 2篇发展经济学
  • 2篇传统农业
  • 1篇代管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畜牧业发展
  • 1篇畜牧业结构
  • 1篇演进
  • 1篇战胜
  • 1篇战胜自我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现代...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1篇台湾工业技术...
  • 1篇日本大学
  • 1篇台湾中原大学

作者

  • 8篇李松林
  • 1篇方勇
  • 1篇李克
  • 1篇李克
  • 1篇洪德芳
  • 1篇张超群

传媒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农村经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4
  • 1篇1992
  • 3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国企改革的根本目的在哪里?被引量:2
2000年
体制改革远不到位,是目前国企整体效益不变、国民经济难以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化企业法人产权是国企产权制度创新实质所在,是一场深刻的产权革命。积极构造权力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尽快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大大提高企业运行质量,是国企改革的根本追求。
李松林
关键词:产权革命法人产权
内生性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产业生产价值链——一个基于分工演进和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分析的新框架被引量:1
2012年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李克曲祉宁洪德芳张超群李松林方勇
关键词:产业集群分工网络生产价值链
关于财政对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补贴的经济影响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通过对现今各种补贴方式经济影响的效益比较,得到如下结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果补贴金额已定,则采用明补方式比采用暗补方式或是明补和暗补某种程度的混合方式更有效率;如果继续采用现有模式,则补贴的农产品的定量应该少于居民在无补贴时的购买量,井逐渐缩减。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1)立即取消一些对城镇居民生活影响不大的农产品补贴项目;(2)对那些补贴限额占城镇居民实际消费量较少的农产品实行明补;(3)对粮食这类配给标准过高的商品应缩减定量,允许粮票流通,并且在提供一定现金补贴的前提下逐步放开其价格。
李松林李克
关键词:农产品财政支出
二元经济论不能概括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1991年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化理论包含特定理论涵义,不能简单套用以分析当今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当今中国已开始丧失二元经济的典型特征,已逐步形成互不替代的四元经济主体、三大技术深度,以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并存的复杂而又独具特色的经济格局。这说明,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并非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选择。
李松林
关键词:二元经济论经济发展传统农业西方发展经济学
中国乡镇企业第二步腾飞的战略思考
1994年
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运用自身优势和特定的历史机遇,创建了既要农村工业化,又要农民不破产的伟大壮举,短暂十多年,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显著业绩。然而,在新的市场经济办件下,乡镇企业如何再造新优势,实现第二步腾飞?这就需要在产业结构发展目标、生产布局、企业组织制度方面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该文为此作出了重要的新探索。
李松林
关键词:农业剩余劳动力股份合作制非农化转移农业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城乡经济
二元经济论不能概括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1991年
正确判断和把握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必要前提,也是科学制定经济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广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把二元经济(结构)看做"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国是典型的二元化经济国家".这种把西方发展经济学二元理论简单地说成中国国情的特征,犹如前些年硬把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某些结论不顾国情特点加以套用一样,既歪曲了理论观点的真切涵义,又大大背离了社会现实.
李松林
关键词:中国经济二元经济论西方发展经济学传统农业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
战胜自我,练好内功,迎接挑战
2001年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这一历史发展潮流的迅速形成,既有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的有利契机,更是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百年发展的合理延续与历史性提升。 中国即将加入WTO,面对巨大压力与新的挑战,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观念、素质与应变能力。提高外贸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开拓吸引利用外资的新局面;进一步加大结构升级优化与体制改革的力度,是切实的、唯一的、正确的选择。
李松林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国际融资
大力发展畜牧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1991年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不仅要大量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运用现代管理知识,而且还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一、农业发展突破口的正确选择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主导产业和突破口亦不断变移。
李松林
关键词:中国农业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现代管理知识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机械技术畜牧业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