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蕾
-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及治疗被引量:3
- 2015年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低、预后差,近年来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母婴结局有所改善,但母婴病死率仍然较高。肺动脉高压仍是妊娠禁忌证,而对于坚持继续妊娠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的孕期管理、风险评估及孕期和产褥期治疗至关重要,可最大限度地改善母婴结局。本文就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管理及治疗进行综述。
- 曾汝园殷玲王以新冯妍李晓蕾
- 关键词:妊娠
- 基于北京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探讨社区医疗体系建设问题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0
- 2014年
- 发展社区医疗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相关制度缺失、设施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在总结北京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建设、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补偿机制、增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及三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转诊的关系协调等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和发展建议。
- 冯妍王以新杨敏京马立萍郭芳边连朵殷玲李晓蕾
- 关键词:医院管理社区卫生中心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被引量:15
- 2014年
-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高危因素之一.2006年美国的研究显示[1],妊娠合并心脏病占所有妊娠的1% ~3%,病死率可高达15%,严重危害母婴健康[2],在产科中,除产后出血外,占死亡原因第一位[3],其所导致的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是心脏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合并心脏病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此外,还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产期心脏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和各种心律失常等.本文着重于对国内外在妊娠合并心脏病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进行综述,为加强对心脏病孕妇的管理,做到及时诊断、治疗和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以减少母儿的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 李晓蕾王以新殷玲冯研王克方
-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风险评估
-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47例为观察组,其中心功能Ⅰ级30例,心功能Ⅱ级95例,心功能Ⅲ~Ⅳ级22例.随机抽取50名同期在院分娩没有妊娠合并症的正常产妇为对照组.收集2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房间隔缺损所占比例最高,为34.7% (51/147),其次是室间隔缺损,占21.8% (32/147),再次是动脉导管未闭,占11.6%(17/147).147例观察组患者中孕前行心脏手术70例,占47.6%;孕前未行心脏手术患者77例,占52.4%.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Ⅲ~Ⅳ级者剖宫产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100.0%(22/22)比50.0%(15/30)、81.1% (7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18,P <0.05).行剖宫产术的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指征中心脏因素占59.6%(68/114),产科因素占36.8%(42/114).心功能Ⅲ~Ⅳ级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中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占68.2% (15/22).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3 455±397)g比(3 316±429)、(3 117±482)、(2 258±8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发生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和新生儿窒息;观察组早产儿24例,低体质量儿21例,新生儿窒息9例.对照组未发生肺动脉高压和早产,观察组产妇并发症中肺动脉高压占比最高,为26.5%(39/147),其次为早产,为16.3%(24/147).结论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中位于前3位的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和早产.
- 王以新李晓蕾殷玲曾汝园冯妍
- 关键词:心功能并发症
- 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CVR)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CVR术后妊娠患者42例。根据术中置入的人工瓣膜类型,将患者分为机械瓣膜组和生物瓣膜组。通过查阅病案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CVR术距妊娠时间、宫内妊娠时间、住院时间、孕次、心脏病类型、换瓣部位、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围生期情况及母婴并发症等。分别于产后42 d和2014年5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纳入的42例妊娠患者共妊娠45例次,其中机械瓣膜组37例次,生物瓣膜组8例次。两组平均年龄、平均宫内妊娠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心脏病类型、换瓣部位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CVR术距妊娠时间、平均孕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瓣膜组孕期未行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组术后一直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其中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胎死宫内引产。两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时及产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活产新生儿44例,其中机械瓣膜组36例,生物瓣膜组8例。两组活产儿性别、平均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完成随访的25例产妇和26例子代均恢复良好。2014年5月,完成随访的14例机械瓣膜组产妇仍口服华法令抗凝,1例偶有皮下瘀斑;8例生物瓣膜组无明显瓣膜功能失调,无再次换瓣者;22例子代均无异常。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较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华法令剂量有关,但存在个体差异。
- 殷玲魏炜张军李燕娜李晓蕾曾汝园王以新冯妍
- 关键词:分娩心脏瓣膜成形术抗凝治疗
- 14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 【背景】: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高危因素之一。其发生率是已从0.9%上升为3.7%、死亡率最高可达17%,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在非在产科死亡原因中居第一位,所导致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与...
- 李晓蕾
- 关键词: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情况分娩方式母婴预后
- 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患心脏瓣膜疾病的妇女成功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需终身抗凝治疗。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是妇产科高危妊娠,国内外对其处理缺乏统一性,多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就妊娠合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状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诊疗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殷玲王以新冯妍李晓蕾张军李燕娜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病妊娠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