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 作品数:46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急性白血病患者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的药敏分析及预后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合并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terium,G-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药敏特征及预后,为降低AL患者感染相关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三家大型医院血液科1055例合并血流感染的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G-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药敏数据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622例合并血流感染的AL患者为G-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277株,44.53%)、肺炎克雷伯菌(138株,22.19%)、铜绿假单胞菌(81株,13.02%)。多数G-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及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敏感率较高。疾病状态、Pitt菌血症评分≥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启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时间>48 h是AL患者合并G-菌血流感染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患者合并G-菌血流感染的合理抗菌治疗需充分了解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药敏监测数据,及时应用覆盖最常见和毒力较强病原菌的广谱抗菌药物,并根据药敏结果及疗效调整用药。
- 王二华张畅唐亦舒梁婷邓娅青李昕江海波成倩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革兰氏阴性菌血流感染药物敏感性预后因素
- 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感染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替考拉宁在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评价其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8月医院血液科应用替考拉宁的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应用替考拉宁的血液病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病原菌组成、疗效及安全性等;同时回顾性分析替考拉宁在各种血液病及合并与未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中的疗效,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56例占53.61%,社区感染135例占46.39%;291例血液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43%、革兰阳性菌占26.97%、真菌占14.60%;使用替考拉宁总有效率为77.31%、总不良反应率为2.06%。结论血液病患者特别是在<60岁未合并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可疑革兰阳性菌感染时,选用替考拉宁抗感染可获得较好疗效,进一步证实替考拉宁为一种高效、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能够经验性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感染。
- 唐亦舒成倩王二华刘竞李昕
- 关键词:替考拉宁革兰阳性菌粒细胞缺乏血液系统疾病
- 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产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
- 曾惠奇李昕
-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非干预性、双向性队列真实世界研究(MOMENT)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的真实世界研究(MOMENT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200062067)。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国37家医院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或联合治疗的1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回顾性队列166例,前瞻性队列32例;初治10例,复发难治188例。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结果198例患者接受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3个(范围1~7个);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单药治疗28例,联合方案治疗170例。188例复发难治患者中,完全缓解(CR)45例(23.9%),部分缓解(PR)82例(43.6%),疾病稳定(SD)28例(14.9%),疾病进展(PD)33例(17.6%),客观缓解率(ORR)为67.6%(127/188);10例初治患者中,CR 4例(40.0%),PR 5例(50.0%),PD 1例(10.0%),ORR为90.0%(9/10)。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95%CI 2.4~3.7个月),复发难治组及初治组患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均未达到。复发难治患者中,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不同治疗线数患者的ORR[二线、三线、≥四线分别为74.4%(67/90)、73.9%(34/46)、50.0%(26/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198例PTCL患者中,182例(91.9%)发生了至少1次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32/198),主要以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主。≥3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数降低及贫血;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多为1~2级,主要包括色素沉着障碍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采用含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方案治疗PTCL具有确切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是PTCL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 黄慧强李志铭刘丽宏黄亮金洁佟红艳周辉李增军黄振倩钱文斌丁凯阳林全德侯明黄韵红王静波贺鹏程孙秀华王晓波朱尊民刘耀任金海吴辉菁张利玲张颢耿良权葛健白鸥苏丽萍高广勋李昕杨艳丽陈懿建刘爱春王欣王一邹立群黄晓兵黄东平闻淑娟赵东陆马军
- 关键词:淋巴瘤外周
- 大黄虫丸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7
- 2005年
- 目的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话血化瘀方剂大黄(?)虫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5人服大黄(?)虫胶囊,5人服阿司匹林用于制备含药的血清和血浆,44人不服药,采血后分离血小板PRP,随机分成8组: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应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血清和血浆孵育30 min,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观察各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血小板在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应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中均不聚集,而在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中聚集。用ADP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1 min聚集率)、P5(5 min聚集率)、PM(最大聚集率)、TM(解聚集率)、I(聚集时间) 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0.01),TM也显著下降(P<0.05)。大黄(?)虫胶囊与阿斯匹林组比较,P1、PM、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P5、TM 二者作用相似。用肾上腺素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TM、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
- 王东生陈方平贺石林解勤之付斌李昕曹星玉陈焱
- 关键词:血清药理学血小板聚集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李昕唐亦舒
-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血小板输注2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治疗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联合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环孢素A(CsA)是目前公认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标准免疫抑制治疗(IST)方案。但应用ATG后仍有较长时间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过程,输注血小板及红细胞是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本文分析我院联合应用ATG及CsA治疗有效的SAA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输注疗效,为SAA患者应用ATG治疗后的血小板输注提供相关依据。
- 刘竞李昕郭妮娜杨晗春马方宇蒋铁斌王二华李颖王成红陈方平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
- G51.PDCD5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转染KM3细胞后的表达
- 刘竞郭妮娜桂嵘李昕蒋铁斌王二华李颖
- 文献传递
- 产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预后分析
- 唐亦舒李昕
- 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利用COBE Spectra 7.0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术对治疗血液病疗效的观察。方法对25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用COBE Spectra 7.0血细胞分离机,安装专用一次性全封闭管道,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细胞收集程序进行血细胞去除术。结果25例患者中,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集前白细胞数(0.232+0.069)×1012/L,采集后白细胞数(0.125+0.043)×1012/L;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采集前血小板数(1.567+0.368)×1012/L,采集后血小板数(0.808+0.294)×1012/L;2例真性红细胞性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数采集前分别为7.1×1012/L和8.7×1012/L,采集后分别为5.6×1012/L和5.7×1012/L。结论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去除术,其临床效果确定,迅速缓解症状,副作用少,在血液病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 蒋铁斌易萌清李昕刘竞
- 关键词:血细胞分离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