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秀

作品数:207 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4篇期刊文章
  • 88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6篇化学工程
  • 16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文化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9篇精馏
  • 41篇萃取精馏
  • 33篇萃取
  • 33篇馏分
  • 29篇精馏分离
  • 27篇精馏塔
  • 20篇萃取精馏分离
  • 20篇间歇精馏
  • 20篇共沸
  • 18篇乙酸
  • 18篇离子
  • 18篇催化
  • 16篇萃取精馏塔
  • 16篇离子液
  • 16篇离子液体
  • 15篇传质
  • 14篇间歇萃取精馏
  • 13篇乙醇
  • 12篇活性炭
  • 11篇酸盐

机构

  • 157篇沈阳化工大学
  • 46篇沈阳化工学院
  • 22篇天津大学
  • 8篇中国中化集团...
  • 5篇东北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华晨金杯...
  • 2篇沈阳石蜡化工...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沈阳第四橡胶...
  • 1篇沈阳科创化学...
  • 1篇沈阳第三橡胶...
  • 1篇沈阳化工股份...
  • 1篇沈阳化肥总厂
  • 1篇沈阳药业股份...

作者

  • 207篇李文秀
  • 84篇张志刚
  • 78篇于三三
  • 58篇李双明
  • 39篇范俊刚
  • 28篇张弢
  • 20篇陈立峰
  • 10篇邵慧
  • 8篇宁志高
  • 8篇葛新
  • 7篇胡国良
  • 7篇于巍
  • 7篇白鹏
  • 7篇陈灿
  • 6篇纪智玲
  • 6篇崔安磊
  • 5篇王晓兰
  • 5篇刘冰心
  • 5篇杨雪姣
  • 5篇徐雷雷

传媒

  • 14篇化学工程
  • 11篇沈阳化工学院...
  • 8篇沈阳化工大学...
  • 6篇现代化工
  • 5篇化工进展
  • 5篇石油学报(石...
  • 4篇化工学报
  • 4篇功能材料
  • 4篇辽宁化工
  • 4篇石油化工
  • 3篇2008年全...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硅酸盐学报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第二届石油和...
  • 1篇化工管理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20篇2015
  • 35篇2014
  • 31篇2013
  • 18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丙烯一步氧化制备丙烯酸的工艺方法
一种丙烯一步氧化制备丙烯酸的工艺方法,涉及一种制备丙烯酸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丙烯与氧化剂和惰性气体混合,丙烯/氧化剂/惰性气体的体积比为1/2~15/4~20,混合均匀后,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其中丙...
于三三李双明李文秀宁志高邵慧陈灿
一种脱除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脱除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剂,涉及一种汽油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吸附剂为负载铜元素的球形活性炭材料;铜元素的含量为吸附剂总重量的0.5%~5%,其铜元素为单质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a)将颗粒状原料与可溶性铜...
李文秀张志刚崔安磊范俊刚
塔釜回流共沸精馏技术的研究
2008年
通过一个具有塔釜回流的精馏塔实验装置,以正己烷为共沸剂,从操作时间、回流比的控制、共沸剂的用量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塔釜回流共沸精馏技术分离乙醇-水共沸混合物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釜回流共沸精馏技术与常规共沸精馏技术相比,在其他操作参数相同,回流比大于3时,塔釜回流得到的产品纯度和收率有明显提高;达到同样的产品纯度和收率,塔釜回流所用的共沸剂量减少;但塔釜回流的操作时间延长。塔釜回流改善了常规的操作方式在生产应用上的不足,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分离新技术。
陈立峰张志刚李文秀于巍白鹏
关键词:间歇精馏共沸混合物
有机分散相强化气体吸收的研究
2008年
分析了有机分散相强化气体吸收机理,阐述了分散相强化气液传质的意义。以水吸收二氧化碳为研究体系,实验考察了加入辛醇、辛烷对吸收过程影响,运用因次分析法分析有机分散相分散程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强化气体吸收的最小搅拌速度,并用插值函数微商法确定体积传质系数KLa。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分散相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气体吸收速率;适宜的搅拌速度有利于液液体系分散,促进传质;降低界面张力和增加气含率也有利于传质。
陈凯李文秀张志刚于三三张英彭红
关键词:传质系数
一种连续萃取精馏分离混合醇-水的方法
一种连续萃取精馏分离混合醇-水的方法,涉及一种化工分离方法,一种连续萃取精馏分离混合醇,有乙醇、正丙醇、异丁醇等水混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将萃取精馏与普通精馏结合,采用多塔联合分步分离的方法,逐步将混合醇与水分离回收得到纯度...
张志刚李文秀黄动昊陈立峰邢媛
CTAB对Mo-V-Te-Nb-O催化剂介孔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Mo-V-Te-Nb-O系列催化剂,考察了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添加量对Mo-V-Te-Nb-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丙烯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模板剂CTAB的添加量对Mo-V-Te-Nb-O催化剂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及其催化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当n(CTAB)/n(Mo)=0.022时,Mo-V-Te-Nb-O催化剂的孔径分布为5~8nm,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8.68m^2/g。与未添加CTAB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催化性能显著提高,丙烯转化率由39.1%提高到86.5%,丙烯酸收率由17.1%提高到57.2%。
闫琳程文君刘雪婷朱宁李双明李文秀于三三
关键词:介孔丙烯
络合剂对溶胶凝胶制备纳米铜及其催化性能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络合剂对纳米铜粉体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铜.考察了两种络合剂对制备过程以及产物结构的影响,通过催化苯氧化合成苯酚的反应考察制得的纳米铜粉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葡萄糖为络合剂制得的纳米铜(G-Cu)平均粒径较小(30 nm),比表面积为5.203 m2/g,在催化苯制苯酚反应时,具有较高的苯转化率(50.30%),但对苯酚的选择性较差;而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得的纳米铜(C-Cu)平均粒径为55 nm,比表面积19.517 m2/g,催化苯转化率为21.95%,选择性为38.46%.此外,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机理分析可知,在形成的胶体结构中,柠檬酸和葡萄糖中的羧基和羟基分别与铜离子进行配位.
李双明刘慧王文平纪智玲李文秀于三三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纳米铜络合剂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复配被引量:2
2011年
将一种十八铵盐类柴油降凝剂(POSA)与T-1805和JKT-1010降凝剂进行两两复配,考察其对市售柴油和常压三线柴油的降凝助滤效果及最佳使用量.结果表明:单一使用3种降凝剂对2种不同油样的降凝降滤效果都不理想,最多只降滤点2℃.将3种降凝剂按不同比例进行两两复配,POSA和JKT-1010的复配及JKT-1010与T-1805的复配效果不明显,但POSA与T-1805的复配效果较好.当m(POSA)∶m(T-1805)为1∶1时,可降常压三线的柴油凝点6℃,滤点5℃.当m(POSA)∶m(T-1805)为1∶3时,可降市售柴油效果凝点10℃,滤点18℃.
薛薇于三三李双明李文秀
关键词:柴油降凝剂复配
动态累积间歇精馏新操作方式研究
本文采用正丙醇-异丙醇混合物为分离物系,在动态累积间歇精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塔釜回流的操作方式,并在常规动态累积与精馏节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确保塔顶异丙醇产品纯度达到85%的条件下,节省了操作时...
蔡炜炜陈立峰李文秀于巍白鹏
关键词:间歇精馏
一种分离苯和环己烷共沸混合物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苯和环己烷共沸混合物的装置及其分离方法,装置包括:精馏塔、溶剂回收塔、中间储罐、转子流量计、冷凝器、回流比控制器、再沸比控制器、填料、热电偶、高位槽、保温岩棉、溶剂回收釜、电加热套、产品收集罐、U型管压...
李文秀张志刚贾庆波连利燕刘雷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