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恬
- 作品数:25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相邻吸纳:语言结构创新的一个动因——以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为例被引量:7
- 2013年
-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S-V-O句法型式,其中一个是描述事件的行为过程的核心式,另一个是描述结果状态的边缘式。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认知规律的制约和语言规约的促动,两式因意义相关、形式紧邻,核心式吸纳了边缘式,融合成形似简单的S-V-O式,使得两式中的动词(或其他形式的谓词)处于句法紧邻位置,最终在相邻吸纳原则的支配下融合,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动词,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动补结构。相邻吸纳的运作不仅见于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形成过程,在其他语法结构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随处可见。相邻吸纳原则是人们对世界事物的基本认知规律在语言结构组织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语言结构创新的动因之一。
- 刘辰诞李恬
- 关键词:动补结构
- 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被引量:4
- 2014年
- 第八届全国认知语言学讲习班暨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河南大学隆重召开。此次讲习班和研讨会由中国认知语言学会主办、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承办。会议邀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R.W.Langacker教授、凯斯西储大学MarkTurner教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EwaDabrowska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家煊教授、河南大学徐盛桓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等中外学者做主题发言。本次会议参会人数130人,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内容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当前的重大主题和发展趋势、认知语法理论的进展及语言情景化研究、
- 李恬牛保义徐盛桓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言学研究LANGACKER
- 中原少林武术文化国际化推广研究
- 2013年
-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在内8处11项历史建筑——“天地之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原”这个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再次聚焦在世人的眼中。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传承华夏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 李恬
- 关键词:少林武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优势华夏文明
- 解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成长中的青春与阵痛
- 2013年
-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它以一群大学生挥别青春大胆的追求爱情作为背景,讲述了这部分人的爱情故事与青春成长过程,影片风格清新,情节浪漫,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与艺术手段,将影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充分展现了出来。该影片极富有渲染力,有效地将青春的张扬与个性展现出来,同时在张扬的背后,那些迷茫、躁动不安与沉闷等复杂的情感也得到了一定的宣泄。
- 李恬
- 关键词:青春阵痛
- 边界移动与现代汉语动结结构的认知成因被引量:1
- 2016年
- 现代汉语的动结结构源于先秦汉语中的复合句法型式,包含两个事件,分别描述行为过程和结果状态,前者称为致使事件,后者称为结果事件。表达这两个事件的结构因意义相关、形式紧邻,在人类边界分派这一认知活动的促动下发生边界移动,表征致使事件的动词和表示结果状态的动词(形容词)融合成形似双音节动词的动结式,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动结结构。边界移动这一认知操作促使了现代汉语动结结构的形成,是动结结构形成的认知成因。
- 李恬
- 从心智视角看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被引量:4
- 2014年
- Tomasello提出"意图解读"和"句型认定"作为两种一般性的认知能力能够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不断加深和熟练化的过程,语法教学和学习最重要就是把握这两个方面。意图解读主要是基于内隐教学,而句型认定则可以通过外显教学将其中的语法规则讲出来,让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加深,使之熟练。本文借用心智哲学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对内隐教学与外显教学的协同效应做出尝试性的探索,试图解决如何有效地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将内隐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语法能力,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内隐教学的过程与心智哲学中"原初意识"的获得有相似之处。语言的运用是将一个自然的事件通过语言表征为合适的"用例事件"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原初意识"上升为"反思意识"的过程。
- 李恬
- 基于ToRCH2009语料库的“V在+LP”构式多义性考察被引量:1
- 2016年
- 出现在动词后的'在+LP'结构,功能已经发生了嬗变。其中,'在'不再作为介词引介处所短语,对动作发生的处所进行说明,而是依附在动词上的附着词,帮助动词引介处所宾语。相应地,'V在+LP'可看作是汉语的一个构式。本文秉承基于使用的语言观的基本理念,利用语料库方法,通过对具体语境中的用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V在+LP'的5个子构式,即'V在单动+LP'、'V在达成+LP'、'V在暂状+LP'、'V在活状+LP'以及'V在永状+LP'。这5个子构式不仅表达了不同的处所意义,在形式上也各有特点,具体体现在动词分布以及与其他成分的兼容性上。
- 张立飞张继东李恬
- 关键词:多义性
- 汉语“V在+LP”构式的论元识解功能被引量:2
- 2017年
- "V在+LP"构式包含5个子构式,它们表达的意义均与处所有关。"V在+LP"构式作为一个论元结构构式,与汉语中其他可对相同场景进行编码的结构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可将场景中的处所角色识解为句法上的核心论元,并成为语义表达的焦点,而不管该角色是否为事件的参与者角色。处所角色在不同动词所描绘的场景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动词进入"V在+LP"结构后,整个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V在+LP"构式的多义性。
- 张立飞张继东李恬
- 语义地图模型观照下的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多个构式来表达双及物的概念,各个双及物构式均是一个多功能语言形式,表达多种"给予"概念,并能以语义地图方式呈现。英汉语中不同双及物构式在概念空间中所切割出来的空间都是连续的,符合语义地图连续性假说,进一步证明语言形式的语义扩展是渐进式的。就双及物构式所涵盖概念节点多寡来看,英语表达"给予"概念的优势构式是双宾构式,但汉语则是以"VP—给—NR—NT"为代表的与格构式。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双及物构式更加多样,各构式所涵盖的概念节点多有重叠。尽管如此,汉语双及物的语义地图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规律性:1)从所涵盖的概念节点来看,多个间宾并齐的双及物构式可清晰地分为两组,即受益组和朝向组,每组中的构式都形成一个蕴含等级;2)每一扩展路径上的概念节点,从里往外,能与之结合的双及物构式的种类依次减少。
- 张立飞张立飞
- 关键词:双及物结构
- 指类思维和指类句
- 指类句是以“类”的划分为基础的句子,它概括一类对象所具有某种规律、属性或者特征。指类句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分类分层级的认识。它的任务和功能是在特定语境下对“类”作特定的描写。
指类句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容错”/(C...
- 李恬
- 关键词:范畴化容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