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 作品数:7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角膜交联术,术后继续局部用抗真菌药物,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溃疡愈合情况,OCT观察角膜炎性信号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角膜交联术治疗后溃疡面积缩小,炎性信号强度减弱,其中5例1周内痊愈,11例2周内痊愈,4例1个月内痊愈,1例治疗无效,未见与交联相关并发症。结论角膜交联术联合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崔长霞 朱伟 张春晓 李志伟关键词:角膜溃疡 交联 核黄素 Plusoptix A09双目筛查仪对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筛查能力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Plusoptix A09双目筛查仪测量的准确性及对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的筛查能力.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3月至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78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严重的屈光间质混... 焦万珍 李志伟 徐文文 李凤娇 王利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通过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对早期圆锥角膜进行屈光重建和治疗,探讨该方法在早期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研究.早期圆锥角膜患者18例(31眼),采用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进行治疗,应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UCVA、BCVA、角膜地形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31眼术前UCVA (logMAR)0.70±0.24,术后1、3、6个月的UCVA分别为0.09 ±0.16、0.06±0.20、-0.06±0.03.术后1、3、6个月的UCVA均较术前提高(F=3.39,P<O.01).术后1、3、6个月的BCVA较术前无明显提高.术前角膜K值为(46.65±2.91)D,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2.94±3.88)D、(41.72±4.38)D、(41.99±3.84)D,术后角膜较术前平坦(F=3.57,P<0.05).结论 Epi-LASIK联合紫外线核黄素角膜交联术可以有效提高早期圆锥角膜患者的视力。 徐文文 李志伟 常海燕 牟国营关键词:圆锥角膜 核黄素 紫外线 兔眼紫外交联术去上皮与保留上皮的角膜生物力学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保留上皮的角膜直接照射术后生物力学变化,并与传统去上皮法进行比较,以明确其对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60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眼为对照组,对侧眼行紫外交联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随机选一组去掉上皮后照射,另一组保留上皮照射,照射后立即取角膜中央区长条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经交联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去上皮组角膜试件的最大应力明显高于保留上皮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弹性模量:E去上皮组>E保留上皮组>E对照组(P<0.05)。结论紫外交联术后角膜最大应力及生物力学强度显著增加,去上皮组增加幅度大于保留上皮组。 于海群 张泳 陶祥臣 党慧 李志伟 王晓君 牟国营关键词:紫外线 角膜上皮 生物力学 Plusoptix A09双目筛查仪对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筛查能力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Plusoptix A09双目筛查仪测量的准确性及对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的筛查能力。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3月至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78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严重的屈光间质混... 焦万珍 李志伟 徐文文 李凤娇 王利华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薄角膜圆锥角膜术后3年疗效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估核黄素/紫外线A胶原角膜交联术(CXL)治疗薄角膜圆锥角膜患者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7月因圆锥角膜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行CXL治疗的患者19例(32眼),其中男12例(21眼),女7例(11眼)。以角膜基质厚度400μm为分界线,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薄角膜组和厚角膜组。薄角膜组使用低渗性核黄素溶液进行角膜交联术治疗,厚角膜组使用等渗核黄素溶液进行CXL治疗,术后随访3年,观察角膜最大K(Kmax)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最薄处角膜厚度(TCT)、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参数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薄、厚角膜组术后Kmax值随时间延长均持续降低(F=24.364,P<0.001;F=10.427,P=0.001);薄角膜组术前,术后1、2、3年Kmax值分别为(60.51±6.11)D、(57.43±6.82)D、(56.13±6.85)D、(54.97±6.66)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0,P=0.002;t=4.637,P<0.001;t=5.816,P<0.001);厚角膜组术前,术后1、2、3年Kmax值分别为(54.56±6.27)D、(53.25±6.42)D、(52.32±6.47)D、(51.58±6.70)D,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6,P=0.040;t=3.302,P=0.005;t=3.769,P=0.002);术前薄角膜组Kmax值高于厚角膜组(t=2.714,P=0.011),术后1、2、3年2组间K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薄角膜组UCVA、BCVA、TCT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6,P=0.007;Z=-3.063,P=0.002;t=4.468,P<0.001),厚角膜组UCVA、BCVA、TCT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03;Z=-2.956,P=0.003;Z=-3.410,P=0.001)。2组眼压、EC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薄、厚角膜组术前组间及术后3年组间UCVA、BCVA、眼压、E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年组间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16,P=0.001;Z=-4.024,P<0.001)。结论:CXL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薄角膜圆� 张焕开 李志伟 王甲 王甲关键词:圆锥角膜 核黄素/UVA诱导的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角膜厚度低于400μm 的圆锥角膜患者行核黄素诱导的长波紫外线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角膜厚度低于400μm 的圆锥角膜患者14例18眼,表面麻醉下去除上皮,点低渗核黄素溶液使角膜基质水肿厚度达到400μm 以上,行角膜交联术,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前、术后记录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顶点 K 值、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晶体等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上皮于1周内愈合,14眼于5 d 内愈合;角膜 Haze 于2~6周内消退;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为4.76±0.61,术后3个月为4.83±0.46,6个月为4.84±0.51;角膜顶点 K 值:术前为(56.29±7.33)D,3个月为(52.42±5.76)D,6个月为(48.12±6.6)D;角膜厚度:治疗前为(318±33)μm,水肿后为(447±18)μm,3个月为(381±72)μm,6个月为(354±35)μm;角膜内皮密度:术前为(3069±202)/mm2,术后3个月为(2910±213)/mm2,6个月为(2935±215)/mm2;未见晶体、视网膜并发症。结论采用低渗核黄素法行角膜交联术治疗晚期薄角膜圆锥安全、有效。 张春晓 李志伟 徐文文 李凤娇 陶祥臣 牟国营关键词:圆锥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