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 作品数:18 被引量:23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axizyme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通过Maxizyme胞外、胞内及整体水平对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的抑制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 方法:应用计算机设计针对人肝癌突变抑癌基因p53 (mtp53)249位密码子的Maxizyme(Mz)和对照大酶asMz,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核酶的细胞外转录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应用RiboMAXTM large Scale RNA production systems胞外转录出核酶和靶基因,进行细胞外切割反应,检测大酶对mtp53的切割作用,同时检测对野生型p53(wtp53)是否具有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nfineTM2000的介导下稳定转染含有突变型p53, 且突变位点在249位密码子的人肝癌细胞MHCC97,应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大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mtp53的抑制作用.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记录动物死亡时间,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期图.RT- PCR检测mtp53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成功构建核酶基因并将其正确克隆入细胞外转录载体pBSKU6和真核载体pEGFPC1中.Mz在细胞外具有良好的切割靶基因mtp53活性,切割效率为49%,而对野生型p53无切割作用,asMz对突变型p53及野生型p53 均无明显切割作用.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的介导下成功转染肝癌细胞MHCC97,嵌于U6表达系统中的Mz在细胞内高效表达.Northern Blot检测证实pEGFPMz组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z在细胞内的切割效率为6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基因治疗组mtp5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切割效率为67%.动物试验证实Mz可减慢裸鼠肿瘤生长速度,Mz治疗组荷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T—PCR检测到Mz治疗组裸鼠肿瘤组织mtp53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mtp53 mRNA: 0.95±0.13 vs 1.44±0.14.1.47±0.12;P<0.05). 结论:Mz可有效切割mtp53,抑制其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李岩 林菊生 孔心涓关键词:肝癌 微环境与压力性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2017年 压力性损伤(pressureinjury)(以下简称压伤),即皮肤/皮下软组织的局部损伤,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一个开放的溃疡,可能伴有疼痛,通常发生在骨突部位、相关医疗或其他器械压迫部位,损伤的发生是由于较强/长时间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作用的结果.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受微环境、营养状况、灌注状况、 张诗怡 赵体玉 乐霄 旷婉 余云红 李岩 赵快乐关键词:微环境 标准化管理预防术中急性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的术中急性压疮预防管理办法,降低手术室急性压疮发生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4月(标准化管理实施前)我院择期手术压疮高危病人404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0月(标准化管理实施后)择期手术压疮高危病人41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急性压疮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7,P<0.05)。[结论]应用术中压疮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率。 李岩 周凤 陈红 赵体玉关键词:压疮 手术 医护人员对癌症告知态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2007年 为了了解医护人员对癌症告知的态度,对634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不十分赞同将真情完全告知患者,其告知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知情愿望,他们比较认同家属拥有决策权,且普遍认为患者不是充分知晓病情。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增强告知认识,尊重患者告知意愿,引导家属告知观念,努力提高患者知情程度。 曾铁英 李岩 陈英 方鹏骞关键词:医护人员 癌症 告知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表达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制备重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方法构建含有HBV C基因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Dual-HBV core,转化大肠埃希菌DH10Bac进行转座,提取重组Bacmid DNA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含有HBV 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表达,然后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含HBV C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而且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论利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琳琳 王晓燕 张颖慧 李岩 邓菲 张艳芳 林菊生关键词:昆虫细胞 射频识别技术在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2014年 我国是2006年以来全球最大的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产品生产商之一,截至2011年,每年的销售额达到9.5亿美元.有专家估计,未来中国的绝大部分产品都会携带一个射频识别技术标签[1].而在医院信息化的进程中,射频识别技术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是利用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技术,具有数据存储量大、读写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标签物理性能好等优点[2].自2004年国外开始将其应用于医疗管理以来,它被认为是比现行条形码技术更合适的识别定位系统.近些年,国内外医疗行业尝试将射频识别技术逐渐引入手术室管理,用于病人及工作人员身份识别、手术信息核对等,并对手术器械、医用设备及耗材、药品等的管理及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对降低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错误、用药和输血错误、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医疗事故和失误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李岩 赵体玉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 手术室 信息化建设 新型抗HBV化合物:-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作用及其机制 2008年 目的对DNA聚合酶δ进行纯化和鉴定,通过检测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作用,观察β-L-D4A的毒副作用。方法运用多次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提取、纯化人Hela细胞的DNA聚合酶δ;检测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酶动力学作用。结果提纯并鉴定了DNA聚合酶δ,收得率是15%,比活力是1 911 ukat/mg。β-L-D4A为抑制剂时,Km是2.45μmol/L,IC50是150.1μmol/L,K i是132.7μmol/L,均提示β-L-D4A对DNA聚合酶δ的抑制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结论β-L-D4A是DNA聚合酶δ的竞争性抑制剂,它对该酶的毒副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可望成为更高效低毒的抗HBV类药物。 李岩 林菊生 张颖慧 王晓燕 何星星关键词:核苷类 DNA聚合酶Δ 酶动力学 毒副作用 连续随访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随访强化教育对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外科门诊就医治愈的1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于最后1次就医及1个月复诊时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连续12个月的电话随访强化教育。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饮食行为、生活习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足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随访强化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护理知识的掌握,改善其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复发率。 胡辉 李岩 吴波关键词:糖尿病足 电话随访 溃疡复发 目标管理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在预防手术患者术中压疮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12月手术患者实施预防压疮常规护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患者给予目标管理法预防压疮.比较目标管理发实施前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年发生率、压疮分期分布等.结果 2013、2014、2015年压疮年发生率分别为0.23%、0.11%、0.07%,2014、2015年压疮发生率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23、43.32;P〈0.05);2013、2014、2015年压疮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分别为21.02%、17.72%、11.68%,2013年压疮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高于2014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05);2013、2014年压疮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均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00、4.88;P〈0.05).2013、2014、2015年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分别为6.00%、3.53%、1.06%,2014、2015年压疮发生率均低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3、47.05;P〈0.05).结论 实施目标管理,能够降低手术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压疮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俯卧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赵体玉 郭月 旷婉 余云红 李岩关键词:压力性溃疡 手术室 癌症病人家属对终末期治疗及死亡态度的调查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家属对终末期病人治疗及死亡的态度,为癌症终末治疗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5名癌症病人家属进行调查。[结果]癌症病人家属赞成终末期淡化治疗,但对安乐死态度模糊;能够平静接受生命终结,但对死亡仍显忌讳。[结论]加强死亡教育,帮助家属走出对终末期治疗和死亡问题的禁锢,鼓励家属与病人沟通,为病人提供充分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李岩 曾铁英关键词:癌症 病人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