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 作品数:53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分段式纳米涂层修饰的人工肩袖补片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段式纳米涂层修饰的人工肩袖补片,包括:肱骨编织段1、肌腱自由纤维段2、拉环900;肱骨编织段1的上部设置有骨端孔3,骨端孔3贯穿肱骨编织段1的内表面、外表面;肱骨编织段1的下端连接肌腱自由纤维段2的上端...
- 陈世益张鹏智云龙蒋佳陈天午李云霞陈疾忤李宏吴子英
-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lycosylation of OPN using integrated mass spectrometry-based approaches and lectin array
- Osteopontin (OPN) is a multifunctional phosphorylated glycoprotein and it is involved in a broad range of func...
- 李宏晏国权刘铭琪申华莉余红秀杨芃原
- 关键词:GLYCOSYLATIONLECTINARRAY
- PET人工韧带材料纳米化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增殖及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在经过表面纳米化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方法:根据PET膜片表面处理情况分为PET组(PET膜片未经表面处理)、LBL组(PET膜片表面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涂层处理)和HA组(PET膜片经透明质酸、壳聚糖纳米自组装处理后,表面再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3组。在上述3种PET材料上分别培养hBMSCs后进行各项检测。扫描电镜(SEM)观察hBMSCs在材料上培养1天和7天时的细胞形态。培养7天后,Alamar blue法检测hBMSCs的增殖,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RealTimePCR检测培养3天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结果:SEM显示HA组和LBL组hBMSCs能更好地伸展和粘附,形态明显优于PET组。培养7天,HA组和LBL组的细胞增殖、ALP活性定量均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细胞增殖显著高于LBL组(P=0.01),HA组ALP活性显著高于LBL组(P<0.001)。培养3天后,HA组和LBL组hBMSCs的整合素β1mRNA表达显著高于PET组(P<0.001),HA组显著高于LBL组(P=0.003)。结论: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经壳聚糖、透明质酸纳米自组装涂层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后,能明显促进人hBMSCs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的作用最明显。
- 高凯陈世益蒋佳吴凌翔李宏张鹏云李云霞陈疾忤华英汇钟伟
-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粘附
- 生物活性玻璃修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对成骨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现在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人工韧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因为所固有的疏水性,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本实验拟寻找促进材料与骨的相容的新方法。方法运用临床常用的涂层技术,以生物玻璃(58S)作为涂层材料作用于PET纤维表面,将成骨细胞(MC3T3-E1)培养在以涂层PET纤维和未涂层PET纤维上,观察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结果细胞计数的第1、3、5天,细胞数量在涂层组与空白组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在5d涂层处理组明显高于未处理组[(6.25±0.27)×104比(8.92±0.17)×104,P〈0.05],而在噻唑蓝法(MT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中,涂层组在第1、3、5天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1)。结论经生物玻璃涂层处理的PET纤维组能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及生物学活性。
- 吴阳陈世益蒋佳李宏高凯张鹏云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生物玻璃
- 分段式环状悬吊人工韧带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式环状悬吊人工韧带,包括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环状的股骨端环袢(1)、第一股骨隧道编织部(2)、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4)、胫骨端环袢(5)、第二胫骨隧道编织部(6)、第二关节内...
- 陈世益沈为蒋佳杨建军李宏李毓卓戈允申
- 文献传递
- 中空管带状可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管带状可折叠悬吊式人工韧带,包括依次连接构成带状体的第一牵引线部(11)、第一胫骨隧道编织部(21)、第一关节内自由纤维部(31)、第一股骨隧道编织部(41)、第三关节内自由纤维部(5)、第二股骨隧道编...
- 陈世益蒋佳吴阳杨建军张鹏李宏董宇
- 新型表面修饰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的研制
-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有三种移植物可供ACL重建选择,分别自体肌腱、异体肌腱以及人工韧带。由于自体肌腱会有移植物供区缺损、术后疼痛等并发症,...
- 李宏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腱骨愈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物相容性
- MRI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和腓骨位置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评估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距骨和腓骨在踝关节中的位置。方法:100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50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50名为非踝关节不稳疾病、至我院就诊的患者(B组)。每名测试对象行MRI检查,并在横断面上采用2种方法测量腓骨在踝穴内的前后位置:采用轴向踝指数(ax-ial malleolar index,AMI)以距骨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采用踝间指数(inter malleolar index,IMI)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腓骨的位置。另外,我们还应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踝距指数(malleolar talus index,MTI)来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结果:以距骨为参照物时,踝关节不稳组AM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11.04°±5.66°vs 7.68°±5.38°,P<0.01);但以内踝为参照时,踝关节不稳组IMI与对照人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22°±3.44°vs 7.93°±3.36°,P=0.03);以内踝为参照物测量距骨在踝穴内的旋转位置时,踝关节不稳组MTI明显高于较对照人群(89.46°±2.64°vs 85.99°±2.24°,P<0.01)。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存在距骨内旋现象,但腓骨在踝穴内的位置并未发生改变。
- 周汝寿李宏云李宏华英汇陈世益
- 关键词:距骨腓骨
- 人工韧带
- 本实用新型属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连接钮扣钢板的人工韧带。本实用新型大体上呈圆柱型,包括环袢、股骨隧道编织部、关节内纤维部、胫骨隧道编织部及牵引线部。所述的股骨隧道编织部的末端制成环袢,股骨隧道编织部与胫骨隧道编织...
- 陈世益李宏蒋佳
- 文献传递
- MRI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情况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腱骨愈合程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目前报导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自体四股腘绳肌重建ACL术后腱骨愈合程度与临床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30例采用自体四股腘绳肌重建ACL术后腱骨愈合程度及临床功能评分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分别进行Tegner、Lysholm、国际膝关节功能委员会评分(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分以及KT-1000检查,同时进行MRI检查,评估腱骨愈合情况。根据MRI表现将腱骨愈合程度由高向低分为5级,对不同时间点的腱骨愈合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Tegner、Lysholm、IKDC评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腱骨愈合程度也逐渐增高;腱骨愈合程度的高低与患者临床功能评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体四股腘绳肌重建ACL术后腱骨愈合程度逐渐提高,临床功能评分逐渐改善,腱骨愈合水平与临床膝关节功能评分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 李宏云李宏陈疾忤陈世益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功能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