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军
- 作品数:50 被引量:317H指数:9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农田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
- 2003年
- 张广学李学军郑国
- 关键词:无公害食品农业生产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 岫岩地区苹果瘤蚜及其天敌发生情况调查被引量:4
- 2005年
- 岫岩地区苹果瘤蚜在2 0 0 4年5月中、下旬危害比较严重,其种群数量在5月31日达到高峰。天敌种类多、数量大,优势种群为小花蝽和异色瓢虫,在6月15日天敌群落总个体数达到高峰,6。
- 宋新元李学军郑国
- 关键词:苹果瘤蚜天敌
- 蚜虫的取食排蜜与繁殖行为概述被引量:3
- 2005年
-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概述了蚜虫取食行为、排蜜行为、繁殖行为。指出通过对蚜虫取食、排蜜、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 王兴亚李学军张广学
- 关键词:蚜虫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 大豆蚜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室内生物学特性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Marshall)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成蜂的羽化、取食、产卵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温度越低,发育历期越长。在22℃条件下的繁殖量最大,31℃时繁殖量最小。在19℃,10%蜂蜜水作为饲料,其寿命较长,雌蜂平均寿命达12.9d;当温度达31℃时,雌蜂平均寿命仅为4.0d。在19℃和22℃,雌蜂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雄蜂,19℃时雌雄比为1.5∶1,22℃时雌雄比为1.3∶1;而在25℃,28℃和31℃时,雄蜂的比例要高于雌蜂。成蜂羽化一般需1.5~3h;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时一般选择2~3龄的大豆蚜进行寄生。本研究结果可以对大田大豆蚜的防治提供指导,也为今后大量生产、贮藏、利用豆柄瘤蚜茧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闫威席玉强李学军许彪张彦周尹新明
- 关键词:大豆蚜发育历期
-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混合发生特点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发生重,夏秋季发生轻,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控害作用明显。
- 李学军郑国王淑贤张广学李玉清许彪朱天月
-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
- 大豆不同栽培模式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 李学军郑国许彪李艳于广文邢星贾震夏莹莹
- 关键词:大豆蚜栽培模式天敌协同控制
- 谈蚜虫的行为被引量:3
- 2005年
-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简要介绍了蚜虫的迁飞行为、报警行为、蚜蚁共栖行为、蚜菌共生行为等相关知识,指出通过对蚜虫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 王兴亚李学军张广学
- 关键词:蚜虫迁飞行为
- 谈化学农药污染及其引发的生物效应被引量:5
- 2004年
-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为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人畜中毒等各种问题。从农药的使用及污染现状出发,简要评述了化学农药引发的生物效应。
- 郑国王淑贤李学军王颖慧靳铁耕
- 关键词:化学农药污染生物效应
- 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标】明确温度对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Takahashi)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5个温度梯度下(19、22、25、28、31℃)观察并比较胡萝卜微管蚜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存活寿命及产仔量。【结果】在19?31℃范围内,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完整世代的发育历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22.17、17.13、12.57、10.03和7.83 d。温度与发育速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r>0.8),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胡萝卜微管蚜4个若蚜期和世代的发育起点分别为14.15、13.87、13.64、15.06、12.92℃,有效积温分别为29.98、29.30、28.54、24.00和144.21日?度。建立了胡萝卜微管蚜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预测式。在5个恒温下胡萝卜微管蚜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小幅波动。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40.0%、52.5%、62.5%、60.0%和47.5%。25℃该蚜虫的存活率相对较高,1?4龄及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82.5%、81.8%、92.6%、100%和62.5%。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该蚜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存活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寿命最长,为33.30 d,31℃时寿命最短,为15.40 d。产仔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9℃时产仔期为11.13 d,31℃时为7.57 d。在19?31℃范围内,该蚜虫的单雌产仔总量分别为26.33、27.93、32.53、27.13和17.93头。【结论】温度是影响胡萝卜微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重要因素。25℃时胡萝卜微管蚜各龄期及世代的发育历期较短,存活率较高,单雌产仔总量最大。25℃较适合该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
- 王堇秀李学军王宁
- 关键词: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有效积温存活繁殖
- 蜘蛛的几种定量采集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野外采集森林冠层、树干和地表层蜘蛛的冠层喷雾法、树干陷阱法和单位地表面积法,分别阐述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3种采集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 郑国王淑贤李学军
- 关键词: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