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道

作品数:186 被引量:24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2篇哲学宗教
  • 69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4篇社会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8篇美学
  • 30篇审美
  • 25篇中国美学
  • 14篇文学
  • 14篇构成论
  • 13篇美学精神
  • 12篇儒家
  • 12篇生命
  • 12篇周易
  • 12篇文艺
  • 12篇《周易》
  • 10篇道家
  • 10篇文化
  • 10篇文艺美学
  • 10篇老子
  • 8篇司马相如
  • 7篇儒家美学
  • 7篇生态美学
  • 6篇道法
  • 6篇道法自然

机构

  • 178篇四川师范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青海民族学院
  • 3篇青海民族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成都师范学院
  • 3篇四川旅游学院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四川省社会科...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达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85篇李天道
  • 17篇魏春艳
  • 11篇李尔康
  • 5篇唐君红
  • 4篇龙又嘉
  • 4篇刘敏
  • 2篇伍宝娟
  • 2篇刘晓萍
  • 2篇李华林
  • 2篇何燕李
  • 1篇杨果
  • 1篇支宇
  • 1篇皮朝纲
  • 1篇干小倩
  • 1篇刘立策
  • 1篇李媛
  • 1篇邓时忠
  • 1篇王胜明
  • 1篇黄维敏
  • 1篇曹顺庆

传媒

  • 13篇天府新论
  • 13篇西南民族大学...
  • 12篇绵阳师范学院...
  • 1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0篇宜宾学院学报
  • 8篇当代文坛
  • 6篇吉首大学学报...
  • 5篇中华文化论坛
  • 5篇四川省干部函...
  • 5篇青海民族大学...
  • 5篇中外文论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文史杂志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成都大学学报...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沈阳工程学院...
  • 3篇西华大学学报...
  • 3篇成都师范学院...
  • 2篇文献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17篇2011
  • 12篇2010
  • 20篇2009
  • 10篇2008
  • 16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美学之境域缘发构成论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美学境域缘发构成论认为,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自由自得、直观感悟,即境缘发,通过"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而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遂使中国美学的境域缘发构成论与中国古代人学中的人生境域论趋于合一,并由此而生动地体现着中国美学顺应自然的精神。
李天道
关键词:顺应自然实现自我
中国美学的“朴”与“归朴”之域及其构成被引量:5
2009年
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是审美者通过澄心静虑,心游目想,通过顺应自然、直观感悟、即境缘发、"由己""返身""归朴","还原"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以达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超脱自在"、兴到神会,顿悟人生真谛的审美境域,从中体验自我,实现自我。这样,顺应自然、超脱自在、实现自我、境域缘发、即境构成就成为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返朴归真"、复归于朴,从而体道达道的审美构成态。
李天道
关键词:中国美学顺应自然实现自我人生真谛返朴归真审美构成
《周易》“万物化生”构成思想与文艺美学变异说被引量:2
2011年
《周易》有"万物化生"、"易"与"不易"的构成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氤氲化醇化生而成的,并由此呈现出"易"与"不易"化生化合流。"易"即"变";有"易"、有"变",就有"不易"、"不变"。"易"与"不易"是相对相向、相依相待、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互为一体的。"易"是宇宙自然"化生"域的呈现,"不易"则是"化合"构成域的呈现。《周易》的这种思想为文艺美学变异学提供了学理依据。
李天道
关键词:《周易》文艺美学变异学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李天道
关键词:化俗为雅
“清静”说及其审美构成态势与文化根源被引量:1
2006年
中国美学一直把“清静”看作为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就美学意义而言,“清静”,或谓“清静”之境既是一种原初构成域又是一种最高审美境域。这种视“清静”为原发生构成态,经过升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又复归于“清静”的观点,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即天道生生不已,周流不居,“美”的构成也是如此,既生气流荡,生生不穷,处于永不停息的创造和革新之中,同时又周匝无垠,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机构成境域,圆融无碍、周而复始。
李天道
关键词:清静
宋玉之“尚雅”“隆雅”审美意识
2018年
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的后学,以风流儒雅著称于世。宋玉人如其名,纯洁无瑕,温润雅致,有"玉"一般的品质。宋玉隆雅、贵雅,喜好山水,杜甫诗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极为称许宋玉的儒雅风流。在生活中,宋玉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不随波逐流,于浊世以求禄食,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格操守。宋玉在赋作中更是继承屈原的志尚,崇尚阳春白雪,追求雅致的审美理想,推崇"君子""不素餐"的审美诉求,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向。
李天道李尔康
《周易》之“生生”美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被引量:4
2012年
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易"为"生生"。"生生"即生命的绵延。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李天道何燕李
关键词:化生生生
儒家美学论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
2017年
中国儒道两家环境美学思想都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中国哲人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是一有机的生命体,而"人"之原初心性则是一虚灵的明觉,广大无际而可以含摄融汇自然万物,由是,人可以与宇宙自然和熙融洽、天人贯通。就儒家美学而言,孔子就提倡"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达成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审美域;孟子则主张"仁民而爱物",在"仁心"中,万物也如如地以其本来面目向我开放,"人"与"物"生命相接、气息相通,还原为一个"天人合一"的生命体。
魏春艳李天道
关键词:儒家美学
中国古代戏剧艺术之“自然”美学精神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崇"自然"美学精神,戏曲表现推崇真切、质朴、自然,强调"本色",要求戏剧表演呈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质朴自然,不加矫饰。"本色"应该是正身,为生活中的本来样子。戏曲审美活动应该遵循原初的生活样态,如其所是、自然而然地呈现生活,戏曲审美活动中必须突出本然、天然、"自然",本其所本。
李天道李尔康
关键词:戏剧艺术
道家“道”论与中国美学之“通变”观
2007年
受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的影响,中国文艺美学思想认为,"文"是"道"的显现,是与天地同构并生的,因此"文"的"常"与"变"是相依相成、相生相和、合二为一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显现的"文",既在场又不在场,既体现出"道"的无限性与永恒性,又体现出"道"的生成性与变化性。作为"道"之显现的"文"既变化无穷又不离其宗,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李天道
关键词:自然而然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