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媛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急性
  • 5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甲氨蝶呤
  • 3篇叶酸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基因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儿童
  • 2篇亚甲基四氢叶...
  • 2篇亚甲基四氢叶...
  • 2篇色谱
  • 2篇四氢叶酸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市肿瘤医...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生产力...

作者

  • 12篇李天媛
  • 8篇廖清船
  • 6篇许静
  • 5篇徐康康
  • 4篇仇锦春
  • 3篇顾海娟
  • 3篇张永
  • 2篇刘思婷
  • 2篇杨力
  • 2篇王斌
  • 1篇黄薇薇
  • 1篇李博
  • 1篇徐进
  • 1篇陆昕
  • 1篇罗琳
  • 1篇张伟
  • 1篇李晓蕾
  • 1篇陈建斌
  • 1篇王珊珊
  • 1篇邹丽敏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MIT和FPIA测定丙戊酸、甲氨喋呤和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均相酶放大免疫分析法(EMIT)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丙戊酸(VPA)、甲氨喋呤(MTX)和环孢霉素A(CsA)血药浓度结果,并评价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患者服药后的血样,采用EMIT和FPIA同时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以FPIA测定值为X,以EMIT测定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如下:YVPA=1.894 1+1.190 3X,r=0.983;YMTX=0.099 24+1.136X,r=0.992;YCsA=1.146 5+0.846 1X,r=0.971。EMIT测定血浆中VPA血药浓度较FPIA高11.2μg.mL 1,EMIT测定MTX血药浓度较FPIA高0.22μmol.L 1,EMIT测定CsA血药浓度较FPIA低20.6 ng.mL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IT与FPIA测定VPA、MTX和CsA血药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应予以注意。
刘思婷张永仇锦春李天媛廖清船
关键词: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丙戊酸甲氨喋呤环孢霉素A
器官保存液中腺苷和别嘌呤醇的含量测定
2012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器官保存液中腺苷和别嘌呤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流动相为甲醇-50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为20μL;外标法测定含量。结果:腺苷和别嘌呤醇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3、0.003~0.03mg·mL-(1r均为0.9999),回收率分别为98.58%~100.19%和98.32%~100.18%,RSD分别为0.44%、0.5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器官保存液中腺苷和别嘌呤醇的含量测定。
李天媛邹丽敏陈建斌李博张伟
关键词:器官保存液腺苷别嘌呤醇高效液相色谱法
MTHFR基因多态性及单体型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HDMTX化疗后出现毒性反应(n=61)和无毒性反应的患儿(n=36)MTHFR基因677C〉T、1298A〉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因分型和单体型分析,并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MTHFR677C〉T不同基因型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609,P=0.100)。1298A〉C不同基因型在两组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92,P=0.006),1298C等位基因(AC+CC基因型)携带者出现毒性反应的风险降低(OR=0.245,95%CI:0.099~0.607,P=0.002)。677C〉T与1298A〉C存在着强连锁不平衡(D’=0.895),CC单体型携带者出现毒性反应的风险降低(OR=O.338,95%C1:0.155~0.738,P=0.005),而TA单体型携带者出现毒性反应的风险增加(OR=1.907,95%C!:1.045~3.482,P=0.035)。结论MTHFR1298C等位基因及CC单体型可能是HDMTX毒性反应的保护因素,TA单体型可能是危险因素。
廖清船李晓蕾刘思婷张永李天媛仇锦春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甲氨蝶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体型
美罗培南致重症大疱型药疹2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应用美罗培南导致重症大疱型药疹2例,并检索1994-2012年间国内外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美罗培南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个案报道仅检索到12例,因重症药疹死亡1例。美罗培南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以皮肤损害为主。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美罗培南引起重症药疹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观察,确保用药安全。
许静李天媛徐进仇锦春陆昕廖清船
关键词:美罗培南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G80A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G80A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0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患儿RFC1G80A基因型,运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测定MTX血药浓度,同时观察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相对野生基因型携带者,携有突变基因型的患儿MTX血药浓度高,RFC1G80A基因型与MTX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相关。发生排泄延迟的患儿MTX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影响MTX不良反应个体间差异的因素复杂,对单纯由于RFC1G80A多态性导致的血药浓度增高患者,须谨慎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方案。
许静徐康康李天媛顾海娟廖清船杨力
关键词:还原叶酸载体甲氨蝶呤血药浓度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排泄延迟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排泄延迟的发生率,探讨MTX排泄延迟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101例ALL患儿,对其应用HD-MTX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MTX排泄延迟及其不良反应加以分析。结果总体排泄延迟发生率为19.77%,两个剂量组排泄延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发生排泄延迟的患儿MTX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需增加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结论MTX排泄延迟可增加其不良反应,临床应调整解救方案保证用药安全。
许静李天媛徐康康罗琳廖清船
关键词:甲氨蝶呤
浅谈儿童的合理用药被引量:15
2007年
李天媛
关键词:儿童药物合理用药剂型
改变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当今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不断完善、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院已由过去纯福利型事业单位被推上了市场,市场经济规律在医院的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疗服务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竞争机制,面对这种竞争...
黄薇薇李天媛
关键词:服务质量药师
文献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甲氨蝶呤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所致毒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8例,运用PCR-RFLP方法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分析此基因型与甲氨蝶呤临床毒副作用的关系。结果:携有突变基因型的患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高,发生毒副反应的风险大。结论:MTHFRC677T多态性与ALL患儿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有关,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李天媛王斌徐康康许静顾海娟廖清船杨力严宏力
关键词:甲氨蝶呤
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家族中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筛选ALL患者9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分析GSTT1、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和发生化疗毒副作用的差异。结果:GSTT1基因缺失型患者早期治疗反应较GSTT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好(OR=3.35,95%CI:1.05~10.73,P=0.041),GSTT1和GSTM1基因双非缺失型患者发生早期治疗反应差的风险明显高于GSTT1和GSTM1任一基因缺失型及双缺失型(OR=5.73,95%CI:1.73~18.95,P=0.004)。GSTM1基因缺失型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高于GSTM1基因非缺失型患者(P<0.05),GSTT1和GSTM1基因双缺失型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及感染的风险明显高于两基因非双缺失型患者(P<0.05)。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型与ALL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GSTT1和GSTM1基因型有助于指导ALL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许静徐康康李庆平王斌顾海娟李天媛廖清船
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多态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