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危石

作品数:248 被引量:1,389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7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00篇腰椎
  • 89篇脊柱
  • 79篇手术
  • 42篇术后
  • 36篇后凸
  • 35篇退变
  • 34篇胸椎
  • 34篇融合术
  • 34篇畸形
  • 33篇侧凸
  • 31篇节段
  • 31篇矫形
  • 30篇后路
  • 28篇椎体
  • 27篇矢状
  • 27篇矢状位
  • 23篇胸腰椎
  • 23篇后凸畸形
  • 21篇韧带
  • 20篇骨盆

机构

  • 245篇北京大学第三...
  • 11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河南省人民医...
  • 7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南大学湘雅...
  • 7篇北京协和医院
  • 7篇空军军医大学
  • 6篇北京积水潭医...
  • 6篇青岛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48篇李危石
  • 147篇陈仲强
  • 120篇郭昭庆
  • 119篇曾岩
  • 112篇孙垂国
  • 80篇齐强
  • 47篇孙卓然
  • 40篇钟沃权
  • 39篇齐强
  • 33篇姜宇
  • 29篇刘忠军
  • 16篇刘晓光
  • 15篇邹达
  • 13篇姜帅
  • 12篇袁磊
  • 10篇于淼
  • 8篇李锋
  • 8篇李淳德
  • 7篇张立
  • 7篇仉建国

传媒

  • 66篇中国脊柱脊髓...
  • 19篇中华骨科杂志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6篇中国修复重建...
  • 6篇中华骨与关节...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教育...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第20届全国...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全国胸椎管狭...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健康

年份

  • 18篇2024
  • 20篇2023
  • 19篇2022
  • 18篇2021
  • 22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21篇2016
  • 21篇2015
  • 16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3
2005年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6个月~84个月),32例骨性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陈仲强李危石郭昭庆齐强党耕町
关键词:后凸畸形胸腰段继发后路松解前路
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与手术技术
本研究指出了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指征,了解了该病的自然病程,旨在为该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此外,文章还以应用广泛的后路椎板减压技术为个案,对其手术技术进行了探讨。
李危石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手术技术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被引量:124
2005年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李危石陈仲强郭昭庆齐强刘忠军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椎间融合器
机械应力刺激前后胸椎黄韧带骨化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研究--基因差异表达及相关信号通路
目的 1.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胸椎黄韧带骨化(TOLF)组和非TOLF组的韧带细胞,寻找出两者差异基因表达情况.2.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获取和TOLF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在基因水平探讨TOLF的发病机制奠...
宁尚龙陈仲强孙垂国范东伟曾岩李危石齐强郭昭庆姜宇钟沃权曲小辰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
上胸椎角状后凸畸形的后路手术治疗
目的 针对上胸椎角状后凸畸形采用后路环形减压-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9至2013.12,我院共治疗上胸椎角状后凸畸形(后凸顶点位于T6及以上)22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
陈仲强曾岩郭昭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策略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天性颈椎侧凸分型(PUTH-CCS分型)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提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天性颈椎侧凸分型(PUTH-CCS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先天性颈椎侧凸手术策略制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根据颈椎侧凸节段中责任畸形椎的形态、责任畸形椎所在区域及其与邻近椎骨的关系,提出分型方法。回顾200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57例,分析每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资料以及采用的手术策略并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以上3个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解剖学特征与手术策略制定之间的联系。结果:根据畸形椎骨形态,将半椎骨畸形、楔形椎畸形和不对称的蝴蝶椎畸形分别记录为Ⅰ、Ⅱ、Ⅲ型;根据畸形椎骨所在区域,将颅颈交界区(O~C2)、下颈椎区域(C2~C6)以及颈胸交界区(C6~T2)分别记录为a、b、c型;根据畸形椎骨与上下相邻椎骨的关系,按照完全分节、半分节和未分节依次记录为F、S、N。当半分节椎与上相邻椎融合时记录为SU,与下相邻椎融合时记录为SL。在凸侧切除术中,Ⅰ型采用完全切除术,Ⅱ型和Ⅲ型采用部分切除术;F型采用从椎间盘间隙进行手术操作,S型和N型需要先在阻滞椎之间截骨、再切除椎骨的楔形部分。在凹侧撑开术中,F型和SU型可在畸形椎所在间隙凹侧撑开;N型和SL型可在下方相邻椎间隙内凹侧撑开。在两种术式中,a型采用单纯后入路的手术方式,b型和c型采用前-后-前联合入路的手术方式。在下颈椎区域,多采用短节段固定;在颅颈、颈胸交界区,多采用长节段固定。结论:PUTH-CCS分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各畸形椎的临床特点,指导不同分型的畸形椎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今后手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手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孙宇曹硕周非非陈欣刁垠泽赵衍斌夏天潘胜发张立张凤山王少波李危石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脊柱侧凸矫形术
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至少两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目的:评价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侧弯(Aebi Ⅰ型)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减压融合手术(≥5个椎体)的患者,排除随访时间小于两...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于淼钟沃权姜宇钟少文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弯减压术截骨术长节段固定临床疗效
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胸椎管后壁切除、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联合去后凸治疗胸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08月至2016年08月共采用此技术治疗胸椎多节段OPLL患者31例,其中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2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9例,女20例;年龄32-65岁,平均(48.5±7.1)岁。后纵韧带骨化节段数量为3-11节段,平均(6.5±2.2)节段;切除椎板节段数量为4-13节段,平均(7.9±2.5)节段。其中26例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揭盖法"将OPLL对应节段椎管后壁切除,在靠近后凸顶点及对脊髓压迫最重部位的OPLL骨化块进行限局性切除;然后经椎间隙楔形截骨减轻后凸畸形程度。术后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像学参数测量,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27例患者采用单节段局限性切除,2例采用双节段局限性切除。手术时间131-423 min,平均(245.2±75.1)min;术中出血量300-6 000 ml,平均(1 307.9±1 457.7)ml。术后随访时间25-69个月,平均(40.2±14.9)个月。术前胸椎管狭窄节段范围内后凸Cobb角平均28.7°±9.6°,术后即刻平均17.3°±8.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凸角度平均减少11.4°±3.5°;末次随访时平均22.3°±10.3°,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减少7.4°±3.1°。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长度平均(11.3±3.9)mm,后纵韧带骨化块切除部位的相邻椎体后缘短缩长度平均(5.0±3.0)mm(0.4-13. 8 mm)。术前平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11分法)为(4.3±2.2)分(1-9分),末次随访时为(9.3±2.3)分(3-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缓解率中位数为85.7% (-100%-100%),优良率为89.7%。术后6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最终均恢复至优于术前;1例患者发生持续性截瘫;19例发生脑脊液漏,均经保守治疗后�
孙垂国陈仲强李危石侯晓飞郭昭庆齐强曾岩钟沃权
关键词: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寰椎后弓切除对颈后路手术减压效果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寰椎后弓保留或切除对颈后路减压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7年收治45例压迫性颈脊髓病接受上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患者的的病历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按减压范围分为C2-C7组和C1-C7组。C2-C7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0-71岁,平均(56.3±8.6)岁;脊髓型颈椎病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1例;术式均为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门轴固定方式采用锚定法20例,钛缆法5例。C1-C7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4-75岁,平均(58.4±9.1)岁;均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式均为寰椎后弓切除、C2-C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C2-C7门轴固定方式采用锚定法1例,支撑钛板法4例,钛缆法15例。在术后3-12个月中立位MRI T2加权像中矢状面测量寰椎至C6,7椎间隙水平范围内各个节段的标准化椎髓间距(standardized vertebral-cord distance, SVCD)作为在各水平获得减压效果的评估指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两组在相同水平上各自获得的SVCD值比较采用t检验;对C1,2、C2水平两组SVCD值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利用SVCD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计算不同的致压物矢状径与相应的压迫残留率,进一步分析两种术式减压效果的差异。结果C2-C7组寰椎前弓(C1)水平SVCD平均为(9.91±1.34)mm、齿突与枢椎体连接部(C1,2)水平为(8.35±1.27)mm和枢椎体中部(C2)水平为(8.22±1.43)mm,C1-C7组在上述测量水平SVCD平均值依次为(11.02±1.60)mm、(9.72±1.24)mm和(9.12±1.11)mm,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C2,3椎间隙至C6,7椎间隙水平,两组间SV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2-C7组术前JOA评分为(11.8±2.7)分,术后12个月为(14.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6,P< 0.001),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7.0%±32.2%;C1-C7组术前平均为(11.7±2.8)分,术后12个月平均为(14.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7;P< 0.001),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51.9%±32.
刁垠泽孙宇王少波张凤山张立潘胜发许南方李危石刘忠军
关键词:枢椎后纵韧带骨化脊髓压迫症
经后方极外侧入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经后方极外侧入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后方板外侧入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T10-L2)椎间盘突出定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5...
陈仲强齐强杜敬曾郭昭庆李危石曾岩孙垂国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胸椎胸腰段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