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伊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山西太谷白燕村狐儿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
- 2011年
- 2003年6月,白燕村民在白燕遗址附近的狐儿沟地点为农田浇水时,发现人骨及陶器,村民李胜利将两具人骨及陶片收集后交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狐儿沟位于白燕遗址第一点以北约400米处,地势较高,陶器及人骨暴露处现在为断崖,因为被水流冲击,断崖塌陷,两具人骨及陶器散落出来,村民将两件完整陶器捡走,剩余陶片受水冲及,散落在较大范围内。收集回来的陶片最终复原完整陶器12件,另有3件仅残存罐底部分,两具人骨基本完整。陶器及人骨均保存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将出土陶器介绍如下。
- 李伊萍
- 关键词:陶片人骨
- 南兴埠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分析
- 2008年
- 本文将南兴埠遗址有完整组合的单位出土的陶器与同时期大汶口文化西夏侯类型的一系列典型单位出土的陶器进行了比较,认为南兴埠遗址的典型陶器与西夏侯类型有很大差别,应该将其从西夏侯类型中区分出来。南兴埠遗址典型陶器与大汶口文化没有渊源关系,但与尉迟寺遗址出土陶器十分接近,两者很有可能属于同一文化类型。因此将尉迟寺遗址纳入大汶口文化之中的观点也应该重新检讨。
- 李伊萍
- 关键词:大汶口文化
- 中外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李伊萍
- 关键词:博物馆学博物馆工作藏品研究博物馆研究陈列设计文物保护技术
- 河北邢台市葛家庄遗址1999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0
- 2005年
- 1999年对葛家庄遗址的北区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发现大量灰坑、窑穴、祭祀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大批不同质地的遗物。所见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分别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先商文化、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此次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商族起源、夏商文化分界和商史纪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朱永刚李伊萍任亚珊贾金标张志强刘福山严志斌
- 关键词:遗址
- 关于葛家庄遗址北区遗存的几点认识被引量:4
- 2005年
- 通过对葛家庄遗址北区1998~1999年的发掘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把访遗址的先商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在对各期遗存加以分析后,可以据此提出"葛家庄文化"的概念。这里的中商时期文化遗存也可分为三期,这一阶段遗存的发现,为解决"祖乙迁邢"之地望这一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 贾金标朱永刚任亚珊李伊萍
- 关键词:北区先商文化
- 考古学文化的层次划分——以龙山文化为例
- 2003年
- 考古学文化的层次划分研究实质是对考古学文化内部的地区差异程度的考察。通过对龙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鼎、鬶的研究,文章认为考古学文化性质的确定可通过数种典型陶器来确定。考古学文化内部群体的划分,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政治势力的组合倾向。
- 李伊萍
-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陶器文化类型
- 良渚文化陶鬻初论
- 陶鬶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出土数量并不很多,而且也并非贯穿良渚文化始终,但这种器物因其造型复杂,器形变化比较敏感,反映文化变化时序性比较明显,不仅在良渚文化分期中具有典型性,而且良渚文化所特有的袋足鬶流布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种类...
- 杨月光李伊萍
- 关键词:考古学良渚文化
- 文献传递
- 老虎山遗址陶器分期被引量:2
- 2013年
- <正>老虎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永兴乡北部的老虎山南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2~1986年对老虎山遗址进行了发掘,1986年就前期的发掘成果发表过一次简报[1],2000年正式出版遗址的发掘报告[2]。老虎山文化即得名于此遗址。有关老虎山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分布范围。
- 李伊萍赵李博
- 龙山文化研究
- 李伊萍
- 关键词:考古学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