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芳
- 作品数:62 被引量:84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皖境淮河流域降雨量-水位关系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2003-2005年水文站水位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站点雨量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旱涝多发的皖境淮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内水位对流域内降雨的响应时效,结果表明不同子流域水文站的水位对有效降雨量的响应时效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2-4天.选取3个有效降雨与水位相关程度较高的子流域,分别建立降雨-水位关系统计模型.利用2007年7月上旬淮河流域大水资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水位预测效果较好.
- 黄勇何永健朱红芳
- 关键词:有效降雨水位
- 大别山区罕见台风暴雨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减弱的台风低压在大别山区产生的罕见特大暴雨,发现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与大气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低空散度耦合、高空两个系统的正位涡合并有直接关系。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中心自主开发的GRAP...
- 王东勇刘勇朱红芳周昆
-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近52年寒潮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利用1960~2012年安徽省77个气象站的逐日温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全省寒潮年际变化、时空分布等基本气候特征以及不同基准期寒潮平均初终日变化,补充和完善了安徽省寒潮气候特征分布方面的统计分析资料,以期为安徽省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地方农业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近52a寒潮发生频次北部多于南部,其中山区北坡明显多于山区南坡;寒潮年发生次数存在3个显著周期:22a左右、10~12a、6a左右;全省各站寒潮的平均初日自北向南逐渐推迟,平均终日也基本是自北向南逐渐推迟。每年寒潮活动期以2~3月和11~12月发生频次最高;寒潮频次年际波动大,总体呈线性减少趋势,寒潮开始期趋于推后,而寒潮结束期提前,气候变暖是安徽省寒潮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 朱红芳余金龙邱学兴
- 关键词:寒潮年际变化气候变暖
- 淮河洪涝年7月上旬环流特征与近10年平均环流特征差异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NCEP 1998—2007年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年、2005年和2003年3个淮河大洪水年7月上旬逐日各层的位势高度、温度、水汽和风场等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洪水年和近10年平均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水汽输送特征等存在显著差异。东亚夏季风异常是这3年淮河流域洪涝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这3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均较历史同期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华北南部到黄淮距平风场上有较常年明显的偏北气流,副热带高压西北侧850hPa低空急流较常年平均偏强6m.s-1以上,南北两支气流交汇区正好位于淮河流域;在200hPa上淮河流域处于异常的高空急流入口南侧或受较常年偏强的反气旋环流控制之下;从整层水汽通量距平分析,南海是这3个淮河洪涝年的主要水汽源地。
- 王东勇张娇朱红芳郑媛媛
- 关键词:洪涝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水汽输送
- 近几年淮河流域洪涝年异常环流特征分析
- 利用NCEP 1998-2007年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淮河大洪水年7月上旬逐日各层的高度、温度、水汽和风场等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这三次洪水年和近十年平均场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水...
- 王东勇张娇朱红芳郑媛媛
- 关键词:异常降水淮河流域水汽输送大气环流
- 乡镇精细化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40
- 2013年
-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安徽省乡镇观测点与县观测站最低、最高气温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乡镇观测点与县观测站之间的最低、最高气温具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在此基础上,以预报员主观制作的县站最高、最低气温预报结果作为基础,利用修正Barnes插值和一阶卡尔曼滤波订正方法制作乡镇观测点的最低、最高气温预报表明,该方法制作的乡镇站点最低、最高气温具有较高准确率,前3 d的乡镇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与县站预报比较接近,预报准确率差异在1%之内,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两者的差异略有增加;对于乡镇的最高气温预报,与县站最高气温预报小于2℃的准确率保持在3%之内,该方法优于基于WRF模式的MOS方法。对比一阶卡尔曼滤波订正前后效果发现,该方法对乡镇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前4 d预报具有正订正效果,而对于第5—7 d没有订正效果或为负订正效果。当区分转折性天气后,可以提高第4—7 d的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
- 邱学兴王东勇朱红芳
-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精细化
- 中尺度数值模式在IBMP690上的并行测试被引量:5
- 2006年
- 2005年初,安徽省气象局在IBMP690上分别实现了MM5、WRF、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并行计算,并分别对他们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做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分别采用8、16、24个处理机时,三种模式均可在1个h内完成36-72h的预报,并行效率约为65%,即能够满足业务需要,又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系统资源;当增加处理机数时,GRAPES的计算时间缩短最显著,平均并行效率也最高。
- 周昆王东勇朱红芳江双五
- 关键词: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行计算
- 安徽省分地形小时极端降水气候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20年
- 使用安徽省1979-2015年国家级站点小时降水量资料,对安徽省小时极端降水的气候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安徽省极端降水阈值由东北向西南呈现出"+-+"三极分布,淮北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阈值较大,但发生概率稍低;而大别山区和江南西部山区极端降水频次和极端降水量均较强;②安徽省各站年均极端降水频次为4.25次/a,单站年均极端降水量为127 mm/a,极端降水频次、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比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③将安徽省站点分为山地区域、山地北部过渡区以及平原和丘陵区域.其中,极端降水频次在山区最高,平原和丘陵地区最少;而小时极端降水量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最高,日变化幅度大;④安徽省极端降水大多发生于午后至晚间,过渡带地区极端降水频次集中度最高,日变化最显著.不同地形区域内,极端降水较少的时段差异较大,自南向北极端降水减弱且单日内的时段逐渐后移.
- 杨祖祥李萌萌钱磊张娇朱红芳
- 关键词:极端降水气候分布特征
- 江淮地区暴雨过程中GPS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
- 本文利用安徽省13个地基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2011~2012年6~9月安徽省出现暴雨时大气可降水量与24h降水量、1h降水量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当24h降水超过50mm时,大气可降水量24小时的...
- 余金龙曹卫卫朱红芳
- 关键词:暴雨过程大气可降水量全球定位系统
- 文献传递
- “海葵”台风(1211号)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安徽省滁州、黄山山底站地基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8月8-9日“海葵”台风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与环流背景,重点分析了该过程前后两个阶段(即台风本体造成的降水阶段与冷空气入侵引发的降水阶段)降水的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1)“海葵”台风降水过程中,安徽滁州站和黄山山底站平均谱谱宽都较大,均有6~8 mm的大降水粒子出现;黄山山底站具有更高的雨滴数浓度和较小的雨滴直径。(2)整个降水过程中,滁州站平均谱接近后一阶段的雨滴谱型,而黄山山底站平均谱接近前一阶段的雨滴谱型;不同雨强下两站的雨滴谱谱型基本相似,且随着降水强度增大,谱宽和雨滴数浓度均呈增大趋势。(3)前后两个降水阶段,滁州和黄山山底站表现出不同的滴谱特征。前一阶段,滁州站雨强(R)、雨滴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和标准化数浓度(Nw)的均值均小于黄山山底站;至后一阶段,滁州站的R、Dm明显增大,均大于黄山山底站。(4)从台风本体降水阶段到冷空气入侵降水阶段,滁州站雨滴谱型变化明显,呈现出谱宽由窄变宽且随雨滴直径增大而雨滴数浓度均增大的特点;黄山山底站雨滴谱型差异不大,表现出谱宽由宽变窄、雨滴数浓度随雨滴直径增大先增后减的特点。
- 朱红芳王东勇杨祖祥陶玮
- 关键词:台风暴雨雨滴谱微物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