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珊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乳腺
  • 10篇腺癌
  • 7篇乳腺癌
  • 5篇甲状腺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甲状腺癌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趋化
  • 2篇趋化因子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甲状腺乳头状...
  • 2篇癌患者
  • 2篇2型糖尿

机构

  • 15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15篇孙圣荣
  • 15篇朱珊
  • 6篇涂毅
  • 4篇许志亮
  • 4篇姚峰
  • 4篇李娟娟
  • 4篇陈创
  • 3篇魏文
  • 3篇张懿敏
  • 3篇王立军
  • 2篇徐玉林
  • 2篇冯红芳
  • 2篇吴娟
  • 2篇万金男
  • 1篇刘宇飞
  • 1篇廖仕舯
  • 1篇孟妍妍
  • 1篇王冠楠
  • 1篇孙金中
  • 1篇汪长华

传媒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与乳腺癌关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最近20年乳腺癌发病率也在飞速上升,其主要原因为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肥胖人口的增加;此外与年龄、激素水平、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一定关系.
廖仕舯李金芯王立军李娟娟张懿敏朱珊许志亮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2型糖尿病乳腺良性疾病癌发病率饮食习惯激素水平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实际风险降低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SEER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是否增加,并进一步阐明DTC诊断后心血管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自SEER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调查DTC患者的CVD死亡率。使用标准死亡率(SMR)来比较SEER队列中DTC患者与美国人群的CVD和全因死亡率。使用相对风险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来检测患者特征与CVD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我们纳入了116 151名合格的DTC患者,平均年龄为49.96岁。与一般人群相比,DTC患者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在不同性别的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女性DTC患者与一般人群女性相比CVD和全因死亡率下降。DTC男性的CVD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但全因死亡率没有表现出此趋势。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较大、黑人种族、肿瘤直径超过40mm、淋巴结阳性和甲状腺外肿瘤是导致CVD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DTC患者的CVD死亡率实际风险低于一般人群,与性别因素无关。
汪媛宋俊龙陈创朱珊袁静萍李娟娟许志亮王立军高凌孙圣荣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死亡率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为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及随机抽取的非糖尿病乳腺癌患者224例的临床资料,对两者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风险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在肿瘤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情况、淋巴结转移及预后风险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预后较差.结论 糖尿病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高危因素之一,其治疗更需个体化.
王立军唐蔚朱珊万金男魏文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2型糖尿病
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磷酸果糖激酶1及糖酵解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糖酵解的水平差异,并探讨磷酸果糖激酶1的表达对糖酵解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3种不同临床分期共33对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酶法分析组织中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己糖激酶活力、磷酸果糖激酶-1活力和丙酮酸激酶活力,用来反映糖酵解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组织中磷酸果糖激酶-1的表达。结果:癌组织的糖酵解水平和磷酸果糖激酶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而且,晚期癌组织的糖酵解和磷酸果糖激酶1表达量水平高于早期乳腺癌组织。结论:在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糖酵解水平的增加可能与磷酸果糖激酶1的表达量增加有关。
杨文强王冠楠朱珊汪长华孙圣荣
关键词:糖酵解乳腺癌
肝癌缺失基因1的表达及其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肝癌缺失基因1 (DL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甲状腺组织(PCTT)蛋白表达、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Westem blot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0例PTC及PCTF标本.IHC检测蛋白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差异,MSP法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结果 DLC1蛋白位于甲状腺细胞的胞质,PCTT阳性率为90.0%(36/40),高于PTC阳性率[47.5% (19/40)] (x2=26.36,P<0.05);Western blot显示DLC1蛋白在PTC中的表达水平(0.18 ±0.12)低于PCTT(0.33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中DLC1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相关(x2=18.050,15.132,7.020,P<0.05).PTC中DLC1甲基化率为40.0%(16/40)高于PCTT中DLC1甲基化率[12.5% (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3,P <0.05).PTC中DLC1甲基化与肿瘤大小相关(x2=12.857,P<0.05).DLC1甲基化与DLC1蛋白表达相关(r=0.526,P<0.05).结论 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DLC1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在PTC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刘宇飞孙圣荣陈创李娟娟朱珊孙金中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基化
1585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总结分析被引量:68
2015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n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3年7月甲状腺疾病和湖北省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7月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湖北省人民医院自2008年以来,甲状腺癌发病明显升高,由14.94%上升至18.10%,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2008年的15.23%(46/302)上升至2012年的19.32%(166/859)。两家医院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85.33%(378/443)上升至90.89%(1 038/1 142);微小乳头状癌比例由9.26%(35/378)上升至22.83%(237/1 038);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 416例,男女比例为1:3.75;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在性别、年龄方面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病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77.94%,与单病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为72.29%,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及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呈增长趋势,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 cm、多病灶肿瘤、单纯PTC更易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
冯红芳陈创孙圣荣郑红梅曹天泽魏文涂毅朱珊
关键词: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发病趋势多病灶淋巴结转移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科238例乳腺肿瘤患者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14个乳腺病灶绝大部分被切除,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良性。术后血肿形成2例,皮下淤斑4例。术后6个月行超声复查,发现3例病灶残留。结论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是对直径小于2.5cm乳腺良性病灶的首选诊治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且病灶切除彻底。
朱珊孙圣荣姚峰张懿敏
关键词:MAMMOTOME乳腺良性肿瘤微创
微信平台在乳腺甲状腺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结合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在乳腺甲状腺外科规培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规范化培训学员142名分为实验组(n=71)和对照组(n=7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微信平台结合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临床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员的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员对两种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能力考核、操作能力考核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P<0.05),随访半年后再次考核两组学员,两组学员成绩虽较学习结束时考核成绩有所下降,但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成绩依旧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员无论是教学满意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升,良好的师生互动,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除教学满意程度和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三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平台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员成绩,提高教学效果,并能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廖仕翀涂毅孙圣荣姚峰朱珊李金芯
关键词:临床教学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不同来源的CC类趋化因子5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10年
目的 观察不同来源的CC类趋化因子5(CC chemokine ligand 5,CCL5)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L5特异性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CL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rhCCL5 (recombinant human CCL5) 作为趋化因素,用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及CC类趋化因子受体5(CCR5)单克隆抗体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CL5-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可有效降低CCL5 在MCF-7细胞内的表达,细胞的侵袭指数无明显改变,干扰组和阴性对照组侵袭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CCL5可以明显诱导MCF-7细胞的侵袭(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趋势;但是这种诱导作用可以部分地被CCR5单克隆抗体阻断,阻断前后细胞的侵袭指数分别为(7.51±0.77)和(3.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内表达的CCL5水平变化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侵袭能力没有影响,而外源性CCL5 可以明显增强MCF-7细胞的侵袭,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CCR5受体结合.
张懿敏王力军李娟娟朱珊姚峰涂毅魏文胡琳琳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
趋化因子2对乳腺癌细胞MCF-7趋化活性及趋化因子5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2(CCL2)对MCF-7表达趋化因子5(CCL2)mRNA的影响,并观察CCL2对MCF-7趋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ccL2作用于MCF-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测定不同时间CCL,mRNA的表达,并使用趋化小室法检测CCL2作用下MCF-7趋化活性的改变。结果当外源性CCL2浓度为200IXg/L时,MCF-7中CCkmRNA相对表达量最大(15.22±2.32)(P〈0.01),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CCL2mRNA表达量增加;MCF-7的趋化活性与CCL2浓度呈正相关,当CCL2浓度为300μg/L时,穿膜细胞数最多(88.00±11.53)(P〈0.01);MCF-7的趋化活性与CCL2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当CCL2作用时间为30h时,穿膜细胞数最多(81.00±9.54)(P〈0.05)。结论加入外源性CCL2,MCF-7中CCL5mRNA表达量增加,MCF-7趋化活性增强。
许志亮朱珊孟妍妍徐玉林涂毅孙圣荣
关键词:乳腺癌MCF-7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