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林
- 作品数:75 被引量:32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既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进展,也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发挥作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目标...
- 曾桂林刘国习
- 文献传递
- 清代湘南地区的宾兴组织述论被引量:1
- 2022年
- 湘南地区创设宾兴组织始于乾隆年间,在清中后期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嘉庆至道光、同治至光绪时期出现了两个小高潮。这些宾兴组织的经费来源较广,大致有官府拨助、官员捐资、士绅商民捐赠等渠道,并由此形成了田产、铺屋及银钱三种资产形态。湘南各州县宾兴一般采取“不动本只动利”的方式,即通过田租、铺租、存典生息等资产增值部分来资助士子。其资助重点是乡试、会试等旅资盘缠,同时也兼及岁科卷资等费。宾兴组织的襄学助考义举,减轻了众多贫儒寒士的科举应试负担,为其脱颖而出提供了机遇,亦有利于地方社会振兴文风。
- 曾桂林
- 关键词:清代科举制慈善公益
- 华侨华人慈善史:有待开拓的新园地——兼评《温州海外移民与侨乡慈善公益》
- 2018年
- 2016年10月,徐华炳撰著的《温州海外移民与侨乡慈善公益》(以下简称《侨乡慈善》)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36万余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不单是海外移民研究的新成果,也体现了当代学者开拓华侨华人研究新园地、构建慈善史研究新体系、彰显慈善精神旨趣的努力。A如果将《侨乡慈善》一书置于长时段的学术史中去观察,也许可看到近年来华侨华人史与慈善史研究的进展与趋向。
- 曾桂林
- 关键词:华侨华人研究慈善公益海外移民侨乡
- 杨东明与虞城同善会--兼论同善会在江南地区的流播被引量:1
- 2022年
- 同善会最早由杨东明创设于虞城,尚留有怡老会的印痕,然亦开始具备善会的基本特征,可说是一种过渡形态,并非是“亲睦会”。通过勾稽原始史料,进一步明晰了江南地区同善会由张师绎“传自中州”的传播路径。基于此,杨东明首创的虞城同善会可视为明清善会善堂的近亲源头。
- 曾桂林
- 关键词:高攀龙慈善事业晚明时期
-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被引量:27
- 2005年
- 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以“仁爱”为中心 ,构筑起包括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义利观在内的慈善思想体系。汉唐时儒家文化中关于慈善的理念得到进一步阐发 ,其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慈善伦理的构建和慈善事业的实践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儒家文化中慈善思想的另一重要源头是《礼记》、《周礼》,其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的理论源泉。
- 周秋光曾桂林
- 关键词:儒家文化慈善思想
- 筑堤成垸:近代洞庭湖区的围垦、聚落与环境——以南洲地区为中心
- 2024年
- 在洞庭湖区,堤垸不仅是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还是当地乡民赖以栖息的生活空间,由此构成了洞庭湖区最主要的聚落景观。咸丰二年(1852)藕池决口后,荆江分流南泄洞庭湖,泥沙经年沉积,至同治年间(1862—1874)湖西北隅已淤出诸多洲渚,且不断绵延连片,纵横百里,形成“南洲”。由于豪绅贫民纷纷强占围垦,讼狱纷繁,光绪初年,湘抚会同藩、臬两司查勘淤洲,划为官地官荒,并颁行《南洲善后章程》,正式推行官洲民佃政策,即由官府招佃,民众承佃纳租,颁给“藩照”。随后,大量移民迁入垦佃,兴筑堤垸,湖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光绪二十年(1894),南洲直隶厅正式设立,将华容、安乡、武陵、龙阳等县交界之地划归辖境。经原住民、客民多年垦殖经营,至民国前期,南洲各处淤涂荒滩陆续筑堤成垸,变为田畴沃野,庐墟日渐兴旺,人丁繁滋,乡村聚落基本成型。从聚落形成过程及其分布格局来看,南洲主要有聚居聚落、杂居聚落、散居聚落三种形态。聚居聚落出现较早,但并不多见,而更常见的散居聚落、杂居聚落,或零散分布于垸田中的台地,或沿堤岸线延展成条带状。南洲聚落形态的形成是洞庭湖区长期垸田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结果,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
- 曾桂林
- 关键词:洞庭湖区聚落
- 晚清时期科举宾兴的变迁被引量:1
- 2021年
- 宾兴是清代地方社会捐资襄助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公益组织及专项经费。晚清时期,为应对时代变局与救亡图存,清廷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若干改革,以选拔出匡时济世之人才。作为清代科举制度的伴生物,宾兴也因国内外时局变化而发生由缓趋急的变迁。在废科举前,南北各省宾兴首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事的冲击。有些宾兴损毁严重,被迫停顿解散;也有些因参与或承担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地方社会的权力机构。战后,宾兴得到较快恢复与发展,但也因日久弊生而遭诘责,晚清义赈兴起后遂出现移宾兴助赈之议。自维新运动改书院为学堂,宾兴逐渐移作他用,被提充学堂经费或购买书籍等。停废科举后,宾兴发生了急剧而显著的变迁,或改设新式学堂学校,或改为津贴、奖学金继续资助学生,或为学务公所、劝学会或教育会等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团体接管,或被挪用侵吞,最终彻底消亡。晚清科举宾兴的变迁及其多舛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复杂的时局变动与地方社会权势的转移。
- 曾桂林
- 关键词:晚清宾兴慈善公益
- 抗战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在常德地区的慈善救护
- 曾桂林
-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被引量:38
- 2007年
-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 周秋光曾桂林
- 关键词:慈善思想道家墨家源流
- 民国前期《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述论
- 2024年
- 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颁行了《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慈善捐赠方面的专门法规。它的出台既与辛亥革命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也反映出新式教育发展亟需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捐资兴学褒奖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规范对象、捐资兴学褒奖标准、给奖办法等方面,初颁后又三度修订相关条款,内容稍有变更,渐臻完善。为推进条例施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诸如确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规范与完善执法程序等,从而使其在民国前期得以顺利实施十余年,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所继受。从成效上看,该条例激发了民众的慈善捐赠热情,使得捐资人数和款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
- 曾桂林
- 关键词:民国前期捐资兴学慈善教育慈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