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药会阴擦洗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中药会阴擦洗对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本院急诊留观室就诊的非炎症性留置导尿管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会阴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洗剂进行会阴护理,2组均护理2次/d。分别在留置尿管时及留置第3、7天对患者临床症状、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2组CAUTI发生率,并对会阴清洁度进行评价。结果 2组干预过程中均未发生肾区叩击痛。观察组2例发热、对照组3例发热;干预第3天,观察组CAUTI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天,观察组CAUTI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27)。干预第7天,观察组共10例发生下腹疼痛,对照组共12例发生下腹疼痛(P>0.05)。干预前及干预第3天,2组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及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7天,2组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及清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会阴擦洗护理可有效预防CAUTI,提高会阴清洁度,且无不良反应。
- 裴晓璐郝丽姚卫海曲志成曹迎石冰清
- 关键词:会阴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临床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相关性临床分布规律。方法记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2012年共183例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耐药情况,比较ICU和普通病房的耐药情况,对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判断其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证候相关性。结果我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患者均具有危险因素,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其他细菌、真菌感染,死亡率高。3年来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差异。而在ICU,耐药率总体高于普通病房,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虚实夹杂证、单纯实证、单纯虚证。虚证的基本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实证的基本证候要素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痰证、血瘀证、火热证、水饮证、气滞证。结论我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特点为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伴有其他细菌、真菌感染多,病死率高。3年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差异。ICU耐药率总体高于普通病房。中医证候分布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多见。
- 姚卫海曹迎洪燕英宫晶书桂红徐向东郭玉红周爱国李云虎徐光勋刘琳刘清泉
- 关键词:耐药性
- 风寒邪气与外感发热病关系探讨被引量:6
- 2015年
- 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现代中医在外感发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中热衷于从风热及清热解毒论治,这可能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病毒作用有关,但通过比较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在外感发热病病因上的观点,检索现代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可以认为,人体正气有抗邪外出的作用,伤于寒则恶寒,伤于热则恶热,外感发热病的发病存在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早期基本都会出现恶寒表现,只是存在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别。对于外感发热病的发病,特别是在病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识中,应将具有寒性之收引郁闭属性的外邪即外感风寒邪气作为主因。
- 曹迎范圣凯石筝筝徐向东吴颖姚卫海
- 关键词:伤寒学说温病学说
- 脓毒症“凝血障碍-血瘀证-活血化瘀”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6年
- 脓毒症SEPSIS 3.0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往学术界对脓毒症的认识。新的脓毒症定义为机体对于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衰竭[1]。对于中医学来说,"脓毒症"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尚无现成的辨证体系可供套用。但从其临床症状和演变过程来看,脓毒症与《伤寒论》和温病著作中所记载的大量温热病有诸多相似之处,
- 曹迎曲志成姚卫海石筝筝范圣凯张红升
-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障碍血瘀证活血化瘀
- 王家骥从肾、肺、肝及痰论治暴喘临证经验被引量:3
- 2020年
- 暴喘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若失治则危及患者生命。王家骥主任主张诊疗急症应"医贯中西",治疗暴喘更应中西并用,快速分析病机病位,救患者于须臾。王先生遵从"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理论,认为暴喘当责之以肺、肾、肝及痰饮。年老体衰或久病及肾,肾虚则气化失司,冲气上腾形成气逆之机;由肺引发的暴喘,则因肺脏本身终末期病变或气道之痉挛,不能容盛吸入之气而发病;痰滞于胃而溢于膈上,轻则满闷短气,重则喘促咳逆;情绪激动导致肝气挟冲、胃之气上逆亦能作喘。临床常治以补肾纳气、平肝降冲、豁痰开胸,应用左归丸、麦味地黄丸、参赭镇气汤、从龙汤、苓桂术甘汤、逍遥散等加减,效若桴鼓。
- 曹迎徐向东姚卫海曲志成王家骥
- 关键词:临证经验
- 王家骥治疗眩晕经验被引量:7
- 2018年
- 王家骥老师认为眩晕为虚实夹杂之症,病因病机上主要与"风、痰、瘀、虚"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风、痰、瘀"为外因,而"虚"为内因,内外因通常共同存在,相互影响。在辨证分型上,王老将眩晕分为痰浊内蕴、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证型。临证治疗常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分别给予燥湿祛痰、滋补肝肾、行气活血、补气健脾等方法。强调补肝肾,祛风痰,行气血。用药上王老注重使用平和之品,治中寓补,补虚纠偏。同时重视对患者的心理调节,以宽慰之言缓解其焦虑情绪,解除思想顾虑,临床收效颇佳。
- 李屏徐向东张红升曹迎曲志成孟昊王家骥姚卫海
- 关键词:眩晕辨证论治名中医经验
- 近两年中医药干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该研究介绍了近两年中医药干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报告情况,通过系统检索4个中文数据库、3个英文数据库和2个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分析临床试验结局指标的报告情况,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的ROB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经筛选最终纳入临床RCTs 55篇。结果显示,目前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报告了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主要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的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评分、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胃肠反应、皮肤反应等不良事件。但所有指标均未区分主要和次要结局,两者均未报告相关的卫生经济学指标且研究方法学质量相对较差。鉴于目前中医药干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研究结局指标报告现状,构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核心结局指标集,提升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有助于更准确地体现中医药的实际效果。
- 王桂倩郑慧娟曹迎彭伟姚卫海
- 关键词: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
- 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绞痛临床研究安慰针的设计思路被引量:8
- 2018年
- 以急诊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绞痛为例,从针刺部位、针刺强度2个方面对安慰针刺设计流程,将尺泽、孔最、经渠、太渊、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溪、神门、阴郄、通里、灵道、支正、阳谷、曲泽、郄门、间使、大陵、四渎、三阳络、会宗、支沟、阳池中随机产生的3个穴位桡侧旁开3 mm,浅刺,不施手法作为安慰针刺方案,试论有急诊特色针刺止痛安慰针设计思路与方法。
- 曹迎曲志成刘存志刘宝利李博郭飒孟昊姚卫海
- 关键词:肾绞痛针刺
- 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制定研究纳排标准,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系统检索CNKI、WANFANG DATE、VIP、CBM、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医外治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RCT文献,使用Cochrane ROB tool进行风险偏倚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肠鸣音改善率[RD=0.21,95%CI(0.09,0.33),P=0.000 7]、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率[RD=0.19,95%CI(0.05,0.32),P=0.007]优于对照组;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后肠鸣音次数[SMD=1.09,95%CI(0.44,1.74),P=0.001]高于对照组;中医外治法+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后的腹腔压力[SMD=-1.65,95%CI(-2.68,-0.63),P=0.002]、胃肠功能障碍评分[MD=-0.86,95%CI(-1.13,-0.60),P<0.000 01]、APACHEⅡ评分[SMD=-2.97,95%CI(-4.40,-1.53),P<0.000 1]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外治法可增加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肠鸣音,降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腔内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因此有待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
- 曹迎曲志成张红升姚卫海
-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META分析
- 中医急诊思维培养的重点、难点解析
- 中医急诊工作纷繁复杂,临床医学生难以迅速完成角色转变,需要加强对其的急诊思维的培养,而如何使其正确及时进行急诊的病情评估与危重症的识别,如何在临床教学中突出中医急诊思维,是中医急诊学在急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需要教育工作...
- 曹迎徐向东
- 关键词:中医急诊学思维能力临床教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