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兵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丝素蛋白海绵状三维多孔材料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丝素蛋白海绵状三维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利用变性剂诱导丝蛋白构象转变后在低温下进一步发生冷冻相分离,形成结构均匀且形状可以任意调控的三维多孔海绵材料。可以通过调节丝蛋白浓度、变性剂添加量、变性剂种类、冷冻...
- 邵正中曹正兵陈新周平姚晋荣
- 文献传递
- 丝素蛋白海绵状三维多孔材料制备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丝素蛋白海绵状三维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利用变性剂诱导丝蛋白构象转变后在低温下进一步发生冷冻相分离,形成结构均匀且形状可以任意调控的三维多孔海绵材料。可以通过调节丝蛋白浓度、变性剂添加量、变性剂种类、冷冻...
- 邵正中曹正兵陈新周平姚晋荣
- 文献传递
- 多孔丝素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背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被植入生物体内后会发生降解且无法完全与宿主组织分离,这类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大多为体外实验,其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过程的研究结果仍不充分。目的:初步观察多孔丝素材料的体内组织相容性。方法:将多孔丝素支架埋藏于SD大鼠背部皮下,术后2,4,6,8周分别取材,对伤口局部及材料情况大体观察,然后材料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动物伤口愈合良好,多孔丝素表面形成极薄的纤维包裹,周围组织反应轻微。组织切片见炎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支架材料边缘孔隙内有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长入。8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可见支架结构崩解现象,而材料内部变化不大。结果显示组织细胞可以沿多孔丝素支架表面贴附生长,提示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
- 陆艳赵霞邵正中曹正兵蔡丽慧
- 关键词:丝素蛋白多孔支架组织相容性
- 蚕丝蛋白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一种全新的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运用生物纳米技术,使蚕丝蛋白质在适当条件下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球,整个制备过程中无需加入任何引发剂、表面活性剂、交联剂等,从而彻底解决了现有传统载药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引入上...
- 邵正中曹正兵陈新
- 文献传递
- 丝素蛋白自组装行为及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
- 本文对丝素蛋白自组装行为及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丝素蛋白溶液在乙醇和冷冻的协同作用下,自组装形成纳米级微球的过程。制备条件相对简单,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规整的球型结构,分散性好且稳定,冻干后...
- 曹正兵
- 关键词:丝素蛋白生物材料多孔支架
- 丝素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孔丝素材料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以多孔丝素导管修复SD大鼠面神经5 mm缺损,设壳聚糖导管为对照。术后4、6、8周行电生理学检查,2、4、6、8周取材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以了解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推移,大鼠神经得以成功再生,8周时多孔丝素导管组的再生神经动作电位平均振幅已达健侧的24.9%±5.7%(x±s,以下同),与壳聚糖导管组(13.7%±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25);8周时丝素导管组有髓神经纤维平均计数(62.5±6.3)与壳聚糖导管组(55.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结论多孔丝素导管对面神经缺损能起到一定作用,有可能促进和引导神经再生。
- 陆艳迟放鲁赵霞邵正中曹正兵
-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神经再生丝素
- 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在家兔气管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在促进气管黏膜愈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5只新西兰雄性白兔随机分为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组(12只),单纯钛网组(12只),正常对照家兔(1只).将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和单纯钛网分别埋植于家兔气管7~12环前,2周后全层切除7~12环气管前面及两侧面,大小为8 mm×6 mm,并用预先埋植的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和单纯钛网修复气管缺损;于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家兔,并行气管CT、内镜、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1只正常家兔切取7~12环气管作为对照.结果两实验组各有1只家兔死于腹泻.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组术后3只家兔并发颈部皮下气肿(25.0%),无窒息家兔;术后4周、8周、12周气管CT检查、内镜检查基本无管腔狭窄;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肉芽及瘢痕增生,黏膜组织及纤毛生长良好,重建12周后丝素未完全吸收,残余丝素生物相容性好;扫描电镜检查显示黏膜纤毛恢复快于单纯钛网重建组,术后12周纤毛基本恢复正常;气管管腔狭窄处增生组织的截面积为(±s,下同)为(3.15±1.58)mm2.单纯钛网重建组全部家兔术后并发颈部及全身皮下气肿(100.0%),5只(5/12,41.7%)家兔分别于术后4~60 d因窒息死亡;气管CT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7只有肉芽及瘢痕增生,气管狭窄;气管管腔狭窄处增生组织的截面积为(18.15±7.85)mm2.两组的术后窒息死亡率、皮下气肿发生率、管腔狭窄处增生组织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丝素及丝素蛋白涂覆的钛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用于家兔气管重建,可以促进气管黏膜的修复愈合,减少术后皮下气肿、气管狭窄,有望用于临床环行气管组织缺损的重建.
- 倪玉苏赵霞周梁严文洪邵正中陈新曹正兵
- 关键词:气管疾病气管缺损丝素蛋白
- 蚕丝蛋白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一种全新的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运用生物纳米技术,使蚕丝蛋白质在适当条件下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球,整个制备过程中无需加入任何引发剂、表面活性剂、交联剂等,从而彻底解决了现有传统载药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引入上...
- 邵正中曹正兵陈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