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 作品数:20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青年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氢干预盆腹腔手术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术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变 2018年 目的 构建并评价富氢环境在干预比格犬盆腹腔手术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的10只健康清洁幼年雌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在术中暴露并回纳回肠、空肠、回盲部、膀胱、子宫及附件,同时用电凝刀破坏回盲部、膀胱、子宫及附件;根据吸氢后血氢浓度变化、饮用水盆2000ml富氢水浓度衰减分析以及200ml腹腔富氢生理盐水灌洗液氢浓度衰减分析,构建出盆腹腔手术围术期富氢环境条件;对照组术后予以普通处理,实验组在富氢环境下饲养与护理。结果 吸入含2%氢的混合气体30min后,血氢浓度趋于稳定;新制饱和富氢水1h后,氢浓度下降为初始浓度的一半;腹腔灌注饱和富氢生理盐水后,氢浓度急剧下降,约至15min后,浓度下降一半。根据已构建的富氢环境,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第3天的WBC、MDA、SOD、IL-6以及TNF-α的水平。其中,术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实验组WBC、MDA、IL-6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实验组SO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富氢环境模型,利用该模型后,盆腹腔手术术后血清炎性指标及氧化应激代谢指标明显下调,提示该富氢环境能够有效控制盆腹腔手术带来的损伤、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 韩玮 朱志伟 李秦剑 张新事 康志敏 曹方 胡永伟 张聪 马俊 刘琴 顾星 丁厚中关键词:氢 炎症 氧化应激 小脑锌指结构1基因转染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小脑锌指结构1(ZIC1)基因转染对乳腺MDA-MB-23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ZIC1基因的慢病毒颗粒感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为实验组,用空载慢病毒颗粒感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的ZIC1 mRNA及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G1期细胞阻滞,细胞凋亡率增加(P均<0.01)。结论转染ZIC1基因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汪华兵 史春桃 于民 韩玮 曹方 丁厚中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增殖 右美托咪定对甲醛炎性疼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甲醛炎性疼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C57BL/6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NS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D1、D2和D3组腹腔内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0、20和30μg/kg。30min后,在小鼠右后掌皮下注射2%甲醛20μl(溶于生理盐水中)。评估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效靶比取80∶1、40∶1和20∶1)。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诱导的增殖水平。结果与NS组比较,D1、D2和D3组对急性疼痛和痛觉过敏两个阶段都有相似的镇痛作用(P<0.01)。与NS组相比,D3组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降低(P<0.05),D1、D2组NK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D1、D2和D3组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30μg/kg能降低NK细胞毒性,但对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林欣 罗昆仑 陆学芬 张丽 丁厚中 曹方关键词:疼痛 免疫功能 ZI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小脑锌指结构1(zinc finger of the cerebellum 1,ZIC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结肠癌HCT-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192例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ZIC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pc DNA3.1-ZIC1表达载体(实验组)和pc DNA3.1空载体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结肠癌HCT-8细胞,蛋白质印迹和RT-PCR法检测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无转染培养)细胞ZIC1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3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ZIC1的阳性表达率(41.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8%,χ2=29.550,P=0.000);ZIC1的表达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ZIC1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HCT-8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ZIC1基因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王杰锋 李鹏飞 曹方 陆伟杰 丁厚中关键词: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 GRP78和KIAA132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GRP78和KIAA132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GRP78和KIAA1324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胃癌组织中GRP78和KIAA132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9%(71/90)和35.56%(32/90)。GRP78和KIAA132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GRP78与KIAA13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9,P〈0.05)。GRP78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9.78个月(95%CI:44.09-55.46个月),较阴性患者的62.21个月(95%CI:53.29-71.14个月)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AA1324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0.66个月(95%CI:53.63-67.69个月),较阴性患者的47.85个月(95%CI:41.46-54.23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P78和KIAA1324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胡永伟 韩玮 朱荣 曹方 丁厚中关键词:GRP78 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 预后 Survivin与p-mTOR在人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首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表达;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对冰冻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肠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p-m TOR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也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Dukes分期无关(P>0.05)。不仅如此,Survivin与p-m TOR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密切正相关。在Western blot实验中,肠癌组织Survivin与p-m TO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进一步说明Survivin与p-m TOR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上升且呈正相关。结论: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pm TOR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并且两者表达也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肠癌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探索肠癌诊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陈在昌 胡永伟 朱荣 曹方 丁厚中关键词:SURVIVIN TOR 肠癌 肾癌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MGB1、MMP9的表达,采用Person法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肾癌组织中HMGB1、MMP9表达高于癌旁肾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肿瘤直径与HMGB1、MMP9表达相关,而不同性别、年龄间HMGB1、MMP9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GB1、MMP9低表达肾癌患者的生存期要高于中、高表达患者,HMGB1、MMP9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HMGB1、MMP9、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MGB1、MMP9可能在肾癌的浸润、转移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肾癌组织中HMGB1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肾癌的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 郑红芳 丁厚中 李巧星 曹方关键词:肾癌 HMGB1 MMP9 预后 AT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检测氨基酸转运体1(ATA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282例乳腺癌组织及45例癌旁乳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TA1蛋白在原发灶、癌旁乳腺组织(石蜡标本)的表达差异,并分析ATA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培养3株乳腺癌细胞株,同时收集新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各10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TA1在其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2例乳腺癌组织,ATA1阳性率为70.2%(198/282);45例癌旁乳腺组织(石蜡标本)ATA1阳性率为22.2%(10/45),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T-PCR及Western boltting方法检测出新鲜乳腺癌标本及3株乳腺癌细胞内ATA1呈高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TA1的阳性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提示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发生、侵袭及转移过程的调控。 王阔 曹方 丁厚中 胡永伟关键词:乳腺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小脑锌指结构1基因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小脑锌指结构1(zinc finger protein of the cerebellum 1,ZIC1)基因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3例,取肿瘤组织及相应的距原发灶边缘2 cm以上的癌旁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灶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ZIC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5年生存情况分析评价其预后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ZIC1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IC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72.1%(31/43),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5%(17/43)。ZIC1 m 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1或P<0.05)。ZIC1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66.7%vs 38.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ZIC1(高表达vs低表达)风险比(HR)为2.66,95%CI:1.07-5.89,P=0.047;经多因素分析调整后,HR=2.25,95%CI:1.36-3.71,P=0.002,说明高水平的ZIC1与子宫内膜癌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结论:ZIC1表达水平的升高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和预后测评的一个新的指标。 顾星 曹方 胡永伟 丁厚中 浦少锋 刘琴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预后 DR-NM2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DR-NM23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乳腺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DR-NM2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再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DR-NM23在25例新鲜冰冻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与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2例乳腺癌组织免疫组化显示DR-NM23蛋白在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 61%和85. 37%。乳腺癌组织中DR-NM2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TNM分期及雌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P <0. 05)。此外,DR-NM23蛋白与年龄、肿瘤大小、PR受体、Her-2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 0. 05)。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DR-NM23在癌组织中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 135 4±0. 024),癌旁组织相对表达量(0. 710 6±0. 091),癌组织中DR-NM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P <0. 001)。结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R-NM2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且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TNM分期及雌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其在乳癌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探索乳癌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袁建良 蒋晓波 曹方 丁厚中 胡永伟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 WESTERN BLOT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