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玉
- 作品数:43 被引量:2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大洋协会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哲学宗教更多>>
- 鲻鱼精子发生和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31
- 2001年
-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鲻鱼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 ,鲻鱼早期精巢有两种类型的精原细胞 ,即A型和B型 ,在B型精原细胞可见核旁有类核周体 (nuage) ,可视为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发育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 ,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着间桥联系 .鲻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呈马蹄形 ,核凹较浅 ,核前端无顶体 ,核内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核膜与质膜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中段较短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互相垂直 .精子尾部细长 ,横切面为典型的“9+ 2”双联微管结构 。
- 洪万树翁幼竹林君卓方永强戴燕玉
- 关键词:鲻鱼精子发生精子形成精子形成超微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
- 甲状腺激素在鲻鱼人工育苗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翁幼竹方永强戴燕玉胡晓霞刘丽丽
- 该项目用组织学方法完成鲻鱼甲状腺滤泡在鳃弓分布与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同时首次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特异性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来鉴别定位甲状腺滤泡,验证了组织学研究结果;采用电镜技术详细观察研究在扁平形和立万形两种形态的滤...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鲻鱼人工育苗
- 鲻鱼脑垂体组织生理学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0年
- 本文应用多种脑垂体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鲻鱼脑垂体各部分的组织结构进行较详细观察。结果表明 ,鲻鱼脑垂体可分为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 ,腺垂体中外侧部的体积随性腺发育成熟而增大。嗜碱性细胞 (促性腺激素细胞 )的分布从中外侧部扩展至前外侧部 ,同时还可区分促甲状腺细胞与促性腺激素细胞在中外侧部的形态和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脑垂体染色技术所鉴定各种类型细胞的正确性。这项研究对调控鲻鱼性腺发育成熟的生殖生理学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 翁幼竹林君卓洪万树戴燕玉方永强
- 关键词:鲻鱼脑垂体免疫组织化学
- 大菱鲆引进驯化和养殖
- 方永强翁幼竹戴燕玉杨加东叶德赞顾海峰杨尧
- 该项目根据大菱鲆生活习性和适于冷水养殖以及集群的特点,并且可以用颗粒饲料饲养的特性,我们在室内养殖池和海水网箱进行人工养殖均获得成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养殖水温在20~22℃;每日投喂二次;定期防病;在室内最好进行流水养...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菱鲆养殖
- 厦门西港浮游动物生态研究被引量:9
- 1998年
- 本文根据1994年7月和12月于厦门西港所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讨论了浮游动物的物种和生态类群多样性。结果表明,7月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月均值约为12月的2.56倍,与历史资料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7月和12月在西港共记录浮游动物55种和多种浮游幼体,它们分别隶属于5个生态类群。文中还分析了潮汐对浮游动物分布的影响。
- 陈瑞祥林景宏林茂戴燕玉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
-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殖和幼虫发育及其变态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5年
- 用组织学和胚胎学方法对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生殖季节、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生殖季节可分为两个繁殖时期,从6月初开始至7月初为繁殖高峰期,8和9月为繁殖小产期.观察人工繁殖得出,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产卵时间在傍晚19:00前后,可以观察到雌、雄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行为:雄性文昌鱼先离开沙,并跃出水面快速游动和排精,接着雌鱼也跃出水面,所有的卵通过破裂的性腺壁进入到围鳃腔并通过围鳃孔到水中受精,受精率在98.5%以上,还观察了文昌鱼幼虫发育并变态为幼鱼(长度为1.05~13.5mm)的全过程.
- 方永强翁幼竹戴燕玉吕小梅方少华张跃平
- 关键词:文昌鱼生殖季节人工繁殖
-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毛颚类的分布
- 2002年
- 根据 1 997年 7─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分别在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进行海洋综合调查的资料 ,分析了这两区毛颚类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的特征、丰度的水平分布、层状分布和昼夜垂直分布。同时还就其数量分布与某些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 :( 1 )两区共记录毛颚类 7种 ,可分为 3个类群 ,在数量上 ,白令海的个体数明显高于楚科奇海 ;其平面分布的状况主要由优势种所左右 ,并且都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 2 )在楚科奇海 ,毛颚类的层状分布以 5 0─ 2 0 0m层数量较高 ,5 0 0─ 80 0m层最低。白令海毛颚类的昼夜垂直分布的趋势是 ,白天总个体数最高比值均出现在 2 0 0─ 5 0 0m层 ,而晚上─凌晨则密集于 1 0 0m以浅水域 ,尤以 0─ 5 0m层数量最高 ,表现出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分布规律。
- 戴燕玉
- 关键词:楚科奇海白令海毛颚类海洋浮游生物
- 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年际变化
- 2006年7-8月、2006年12月 2007年2月、2007年4 5月、10-11月对南海北部海区(107°00′-120°00′E,15°00′-25°00′N)进行了4个航次...
- 王雨陈兴群连光山陈瑞祥林景宏戴燕玉林茂
- 关键词:南海北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
- 中国海毛颚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6
- 1995年
- 中国海已记录毛颚类有37种,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暖水性、暖温性和深水类群。种数是由北往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中国海毛颚类可划分暖温带区系、热带一暖温带混合区系和热带大洋区系。大多数种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等水域。
- 戴燕玉
- 关键词:毛颚类物种多样性中国海
- 夏季楚科奇海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15
- 2001年
- 根据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资料 ,分析了楚科奇海浮游动物的物种和生态类群以及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报道了浮游动物不同群落的地理位置 ,生态属性及其主要种的差异 ,阐述了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各主要类别的百分组成 ,探讨了本区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同时还就本区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等指标与相关海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在已记录的 84种浮游动物中 ,4种生态类群同时共存 ,它们以差异悬殊的数量比分别在测区 70°N以南和以北浅水区以及东北部深水区形成 3个生态属性各异的群落结构 ,其分布状况可与测区内不同海流、水团的动态相互佐证。在平面分布上 ,总生物量呈深水区低、浅水区高 ,尤以浅水区南端最高的分布格局 ,在垂直方向上 ,傍晚深水区总生物量高值层出现于 2 0 0 m以浅 ,尤以 5 0 - 0 m层最高 ,2 0 0 m以深逐层下降 ,而物种多样性则由浅到深逐层增加 ,但 80 0 -5 0 0 m层略有减少。与相邻的中、低纬度的海域相比 ,本区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明显较高 ,但物种多样性却明显贫乏 ,此外 。
- 林景宏戴燕玉张金标林茂杨清良林更铭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夏季楚科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