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块
  • 2篇血小板输注
  • 2篇血小板输注无...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检验
  • 2篇试管
  • 2篇输注
  • 2篇输注无效
  • 2篇扰流
  • 2篇扰流板
  • 2篇内侧壁
  • 2篇抗体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交叉配...
  • 1篇血小板抗体
  • 1篇血型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苏州市中心血...

作者

  • 7篇成婧
  • 4篇蒋敏
  • 3篇林春艳
  • 2篇王雪明
  • 2篇张伟丽
  • 1篇张光波
  • 1篇顾国浩
  • 1篇左元玲
  • 1篇李勇
  • 1篇郑元
  • 1篇崔大伟
  • 1篇张险峰
  • 1篇汤龙海
  • 1篇陆荣
  • 1篇张健
  • 1篇林春艳

传媒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血液检验试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检验试管,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三组沿管体周向间隔分布的第一曲线扰流板,每个第一曲线扰流板为由上至下弯曲延伸的第一长条结构,每个第一长条结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固定在管体内...
成婧林春艳
文献传递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1年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和2011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K-B)法对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判断并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年共分离细菌12 9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 100株(24.0%),革兰阴性菌9 891株(76.0%)。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65.3%(581/889)和89.7%(979/1 091),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5%和4.3%。2010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产ESBLs率分别为67.0%、49.0%和30.0%,2011年则分别为66.1%、54.6%和37.6%。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6%)。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为36.7%,亚胺培南耐药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16.8%,其次是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0.3%和20.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9.7%。结论 2010~2011年我院分离的细菌以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
成婧张伟丽崔大伟蒋敏张险峰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BO血型鉴定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BO血型鉴定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7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标本,用Immucor Galileo NEO全自动血型仪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采用试管法、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等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17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81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其中抗体减弱72例(88.89%),抗体缺失6例(7.41%),白球比倒置2例(2.47%),抗原减弱1例(1.23%)。抗体减弱采用试管法反定型血浆适当加量,抗体缺失和抗原减弱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试验和基因检测,白球比倒置采用试管法生理盐水重悬可准确鉴定ABO血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型鉴定异常的原因主要是抗体减弱,其次是抗体缺失、白球比倒置、抗原减弱。不同原因导致的血型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必要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成婧蒋敏林春艳孙灵迪张靖南王雪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血型
可溶性b7-h3在菌血症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研究可溶性b7-h3分子(sb7-h3)在菌血症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50例菌血症患者、78例chb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sb7-h3水平,分析其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量变的相关性.结果 菌血症患者血清中sb7-h13的浓度为(50.69±26.43)μg/l,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的(16.89±5.15)μg/l(p<0.01),而chb患者血清中sb7-h3的浓度为(18.07 ±7.28)μg/l,与健康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血症患者血清中sb7-143的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b7-h3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协助诊断菌血症的一项新参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ruln levels of solubl b7-h3(sb7-h3)in patients withbacteremia and in thos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serumlevels of sb7-h3 from 50 bacteremia patients,78 chb patients and 50 healthy individuals wero detected byeusa,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the quantities of leucocytes,neutrophils,lymphocytes and monocytes wereanalyzed.results the average level of sb7-h3 in serum of bacteremia patients was(50.69±26.43)μg/ml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y group(p<0.01);serum sb7-h3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hb was(18.07±7.28)μg/ml,and i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p>0.05).besides,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crum sb7-h3 level in and the quantities of leucocytesand granulocytes were observed in bacteremia patients.conclusions it suggests that sb7-h3 misht bepotentially used as a new paramet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bacteremia.
成婧顾国浩张光波张伟丽
血液检验试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检验试管,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包括三组螺旋扰流板,每个螺旋扰流板为螺旋状板结构,自管体的底部区域向上沿管体内侧壁周向连续盘旋延伸,每个螺旋状板结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固定在管...
林春艳成婧
文献传递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Ⅰ类抗体产生率及其eplets的分析
2023年
目的:筛选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的患者体内高免疫原性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子(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抗体出现的频率并分析该基因型的eplets情况,以避免HLA-Ⅰ类抗体产生,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LUMINEX单抗原微珠包被法对133例PTR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HLA-Ⅰ类抗体进行检测,利用HLA eplet网站(https://www.epregistry.com.br/)分析经抗体验证的eplets。结果:HLA-Ⅰ类抗体在PTR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4.66%。其中,A*68:02、A*23:01、A*25:01、A*24:03、A*32:01、A*34:02、A*68:01等和B*57:01、B*15:12、B*49:01、B*08:01、B*15:16、B*56:01等基因型在人群中出现频率很低但抗体产生率较高。分析发现这些高免疫原性HLA分子大多含有一个或多个高免疫原性的eplets。结论:HLA-Ⅰ类的eplets个体间免疫原性相差较大,错配的eplets并不等价,血小板配型时应该避免这些高风险的eplets错配。
黄晶晶何红红王仪含陆荣左元玲成婧蒋敏汤龙海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原性
血小板交叉配型在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后的输注效果。方法用全自动血型仪,采用固相抗体检测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史、输血史相关,对产生抗体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24h CCI>4.5者为86.7%。结论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在保证同型输注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极大的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郑元蒋敏李勇张健林春艳胡佩璐成婧王雪明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无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