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明

作品数:194 被引量:2,406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夏季
  • 35篇环流
  • 35篇降水
  • 23篇气候
  • 22篇大气环流
  • 21篇热带
  • 20篇数值模拟
  • 20篇季风
  • 20篇暴雨
  • 20篇值模拟
  • 19篇中尺度
  • 18篇海温
  • 17篇年际
  • 15篇年际变化
  • 15篇春季
  • 13篇夏季风
  • 11篇卫星资料
  • 11篇梅雨
  • 11篇海温异常
  • 10篇台风

机构

  • 160篇南京信息工程...
  • 3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9篇中国气象科学...
  • 9篇教育部
  • 7篇中国气象局国...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上海市气象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夏威夷大学
  • 4篇黑龙江省气象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 3篇上海市气象科...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美国夏威夷大...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2篇武汉纺织大学
  • 2篇东台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94篇徐海明
  • 42篇何金海
  • 11篇周兵
  • 11篇马静
  • 10篇丁治英
  • 9篇胡景高
  • 8篇李永华
  • 8篇王黎娟
  • 8篇徐蜜蜜
  • 7篇朱素行
  • 7篇江志红
  • 6篇薛纪善
  • 5篇管兆勇
  • 5篇杜岩
  • 5篇沈桐立
  • 4篇任荣彩
  • 4篇马红云
  • 4篇施宁
  • 4篇王承伟
  • 4篇赵煊

传媒

  • 24篇南京气象学院...
  • 23篇热带气象学报
  • 20篇大气科学
  • 19篇气象科学
  • 18篇大气科学学报
  • 13篇气象学报
  • 6篇高原气象
  • 6篇应用气象学报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气象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科技信息
  • 2篇2007年中...
  • 2篇第30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19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14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利用1951-2000年全国194站地面观测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对近50年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河套区和新疆区气温上升最为明显,其次为青藏高原区和河西区,西南区气温增幅最不明显,地表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基本同步,但地温变化要比气温变化更加剧烈一些。西南区的地温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回升,但始终未达到50年代初期的水平,因此从线性变化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除了河套区外,其他4个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增加,增加最明显的是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我国整个西部地区年平均总云量和低云量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是西南区和河套区。在辐射变化上,我国西部总辐射呈减少趋势,青藏高原区减少最多;西南区的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其他4个区减少,其中新疆区和青藏高原区散射辐射减幅明显。散射辐射的大小与天空中云量和气溶胶含量的多少成正比,西南区散射辐射呈增加趋势,而总云量和低云量呈下降趋势,可以推测是气溶胶含量增加导致了散射辐射的增加。
杨明李维亮刘煜徐海明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东北夏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1958—2007年全球海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64个测站的夏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近50a来中国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相变化型;(2)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与乌拉尔山高压,东亚大槽,阿留申低压,东北冷涡密切相关;(3)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存在遥相关关系。在1990s初期以前,在E1 Nino发生年或翌年基本都对应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年,但1990s初期开始,El Nino发生年与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对应关系遭到破坏;(4)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会影响东北地区上空的环流,致使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异常。
张霏燕徐海明
关键词:海温异常东北冷涡
阿拉伯海东南海域盐度收支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SODA海洋同化产品的月平均资料分析了阿拉伯海东南海域表层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发现局地海面淡水通量不能解释盐度的变化。两个典型区域的表层海水盐度收支分析表明,海洋的平流输送是造成阿拉伯海东南海域盐度冬季降低、夏季升高的主要原因,而淡水通量仅在夏季印度西侧沿岸区域造成盐度降低。冬季,东北季风环流将孟加拉湾北部的低盐水向西输送到阿拉伯海,然后向北输送,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夏季,西南季风环流把阿拉伯海西北部的高盐水向南、向东输送,使阿拉伯海东南海域盐度升高。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阿拉伯海东南海域表层盐度的变化冬季明显强于夏季。
张玉红徐海明杜岩王东晓
关键词:平流输送
一次东风波及其诱生低涡的螺旋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1°×1°再分析资料,详细阐述了2001年8月3~4日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的螺旋度的计算方法,并根据螺旋度(Helicity)和Q矢量(Q vector divergence)分析了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地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螺旋度计算较中尺度模式诱生低涡的初生位置、路径预报准确率高,两者集成可以提高诱生低涡的预报准确率。同时,螺旋度梯度大值区和Q矢量散度梯度大值区叠加区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诱生低涡的初生位置预示准确,说明该叠加区对降水和系统的诊断能力强,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郑峰徐海明丁一汇
关键词:中尺度低涡螺旋度Q矢量MM5模拟
0704号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的数值模拟诊断分析
2015年
通过对0704号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进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发现热带气旋(TC)、副热带高压以及中纬度远距离降水系统三者间可通过副高脊线附近两侧(副高与TC之间、副高与远距离降水之间)的散度风次级环流产生相互作用。结合去除台风的敏感性试验的诊断分析,发现除来自TC的水汽通道外,副高脊以北的散度风次级环流对远距离降水也有重要的影响,该次级环流的强弱与远距离降水的强弱呈正比。此外,通过分析还发现TC作为洋面上的对流性热源可以激发向东北方向传播的准静止波动,这种波动会影响位势高度场的分布,进而也会影响散度风的次级环流,并且当副高脊线向波动的正位相区运动时有利于次级环流与远距离暴雨的加强。
邢蕊丁治英徐海明
关键词:大气科学散度风副热带高压
2016年秋季中国南方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海温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台站观测降水、英国Hadley中心海温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等资料,研究了2016年秋季中国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环流特征及其海温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秋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强,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有利于产生上升运动;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位置偏北偏西,对应副高西南侧的东南风将热带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南方输送,有利于降水偏多。另外,2016年秋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异常偏多,频繁活动的台风给我国南方带来了大量降水,也是导致我国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2016年秋季南方降水异常偏多主要与同期赤道西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有关,上述海区的海温异常通过激发向下游传播的遥相关波列或通过Gill响应对东亚环流产生影响,进而有利于中国南方降水增多。通过CAM5.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3)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上述的结果。
蒋子瑶徐海明马静
关键词:秋季降水环流特征海温异常
江淮旱涝及旱涝并存年降水和对流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站点降水资料、NOAA全球逐日OLR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分析了江淮地区旱涝年及旱涝并存年夏季降水和对流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旱涝年及旱涝并存年夏季降水具有不同的振荡周期,旱年以8~16d的准双周振荡为主,涝年8-16d的准双周振荡与16-32d的周期振荡同时存在。旱涝并存年与旱涝均匀年均存在16-32d的振荡,同时还有较弱的8-16d振荡,并且旱涝并存年8-16d的振荡比旱涝均匀年更加突出,8~16d的准双周振荡可能是造成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因子;对流的振荡周期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典型旱、涝年,对流的传播特征不同,旱年准双周的低频对流以经向南传为主,涝年则主要是16~32d低频信号在纬向上的向西传播。
童金徐海明智海
关键词:旱涝并存低频振荡
黑潮地区海温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数值试验被引量:19
2000年
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季节转换时期 ( 4~ 6月 )黑潮地区海温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和西太平洋副高位置与强度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 ,该地区海温正异常将导致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 ,强度偏强 ,南海夏季风建立较晚 ,强度偏弱 ,江淮流域偏涝 ;反之亦然。
王黎娟何金海徐海明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
东亚季风环流变异及其与热带海洋强迫的联系
管兆勇江志红何金海王盘兴郭品文徐海明王黎娟闵锦忠
该项目研究发现季风环流结构和演变十分复杂,且受到热带海洋异常强迫等因素影响;南、北半球间存在全球尺度大气质量交换现象;还发现南海夏季风建立与赤道印度洋南北半球“气旋对”、亚洲低纬副高带断裂和孟加拉湾槽、以及苏门答腊对流的...
关键词:
关键词:热带对流
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北美地面气温的关系
2016年
利用1979—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特拉华大学地面气温资料,研究了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成因及其与北美地表气温的联系。结果表明,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主要表现为准4 a和准5a的周期变化特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强度与同期北美东南地区地表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当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强度异常偏强(弱)时,洋中槽下游的北美东南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位势高度异常降低(升高),对应于控制该地区的高压减弱(增强),从而使得该地区地表气温降低(升高)。此外,夏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洋中槽的年际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时,通过调节大气边界层相当位温,加热对流层大气,在热带印度洋东侧激发出东传的开尔文波,同时也使得北太平洋中东部位势高度异常升高,导致洋中槽的异常减弱。反之亦然。
徐海明罗丹赵煊
关键词:年际变化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