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

作品数:19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底泥
  • 4篇淮南段
  • 3篇阴极
  • 3篇阴极材料
  • 3篇陶瓷
  • 3篇纳米
  • 2篇电池
  • 2篇多孔
  • 2篇多孔陶瓷
  • 2篇营养化
  • 2篇热合成
  • 2篇热膨胀
  • 2篇淮河淮南段
  • 2篇硅藻
  • 2篇硅藻土
  • 2篇富营养化
  • 2篇ND
  • 2篇PR
  • 2篇
  • 2篇IT-SOF...

机构

  • 16篇淮南师范学院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淮南市环境科...
  • 3篇安徽省计量测...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徐俊
  • 11篇陈永红
  • 6篇田冬
  • 5篇陈军
  • 5篇卢肖永
  • 5篇高志康
  • 4篇魏亦军
  • 4篇王娟
  • 4篇孟广耀
  • 4篇刘杏芹
  • 3篇丁岩芝
  • 2篇储昭荣
  • 2篇张学斌
  • 2篇谢影
  • 1篇王晓芳
  • 1篇鲍霞
  • 1篇刘丽华
  • 1篇阮宜杰
  • 1篇崔明
  • 1篇徐海云

传媒

  • 3篇淮南师范学院...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国非金属矿...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分析仪器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淮南段底泥中酸性挥发硫与同步浸提金属的分布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氮载气冷法酸溶硫化物分析技术对淮河淮南段底泥中酸性挥发硫(AVS)以及同步浸提金属(SEM)的含量在河流沿程及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5个站点表层底泥中AVS的含量为0.14~0.87μmol·g-1,SEM(Zn、Cu、Ni、Cd、Pb)含量为0.5~1.1μmol·g-1;其中,峡山口站点AVS最低,姚家湾站点AVS及SEM均为最高;从入境到出境断面,[SEM]/[AVS]摩尔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数值都在1.0以上.不同站点AVS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较为复杂,峡山口25cm以上段随深度增加AVS逐渐增大,之后又逐渐降低,30cm以下段变化很小;姚家湾表层AVS含量较高,20cm以上段随深度增加AVS逐渐减小,之后又逐渐增大,30~35cm层含量最高;石头埠和胡大涧站点AVS随深度变化不大.胡大涧以上4个站点柱状底泥中SEM的含量在0.25~0.9μmo·lg-1之间.对[SEM]/[AVS]摩尔比的研究显示,淮河淮南段表层底泥存在轻微的重金属污染.
陈永红徐俊陈军田冬王娟高志康
关键词:底泥
用蛋壳制备丙酸钙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以鸡蛋壳为钙源,制备丙酸钙并考察了煅烧条件、原料配比、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时 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收率可达87%,纯度大于 98%。
徐俊
关键词:蛋壳氧化钙丙酸钙
硅藻土多孔陶瓷膜管的研制和性能表征被引量:10
2006年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用注浆成型工艺制备出管状硅藻土多孔陶瓷。该材料具有孔隙率高,孔径小,孔径分布狭窄等特点。当原料中淀粉含量从0增至50%时,样品的孔隙率由37%增至74%(其中,淀粉的贡献值由0增至56%)。平均孔径由0.54μm增至4.94μm,最大孔径则由0.91μm增至7.21μm。当原料中淀粉含量为10%和30%时,膜管的氮气通量分别为:58.68和127.74m3m-2h-1bar-1。
张学斌徐俊刘丽华刘杏芹孟广耀
关键词:多孔陶瓷硅藻土孔隙率渗透率
复合连接材料LCC/SDC的制备及低温烧结研究
2009年
采用微波辅助配合物燃烧法分别制备了La0.8Ca0.2CrO3-δ(LCC)与Sm0.2Ce0.8O2-δ(SDC)两种原料,并按设定比例将两种粉体混合以制备复合连接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粉体和烧结体的物相进行分析,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量体积密度并计算烧结品的相对密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烧结体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四端探针法测量电导率,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TEC)。结果显示,LCC/SDC为两相,其一是LCC的钙钛矿型结构,另一种是SDC的面心立方结构;1200℃烧结5h烧结体的相对密度达94.6%;电导率到达39.3S.cm-1;平均TEC为11.4×10-6K-1,预示着LCC/SDC是一种良好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复合连接材料。
卢肖永丁岩芝徐俊陈永红
关键词:IT-SOFC
含2,6-萘基的氯化聚芳醚酮酮的合成与性能
2003年
通过4,4′-二(β-萘氧基)二苯酮(DNOPK)、二苯醚(DPE)与对苯二甲酰氯(TPC)、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TPC)的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反应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量含2,6-萘基结构的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研究了含氯侧基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IR、DSC、TG、WAXD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随着DCTPC单体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变化不大,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当其含量超过40mol%时,Tm消失,聚合物呈现非晶态结构,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失重5%)Td及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但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徐海云田冬徐俊崔明
淮河淮南段底泥氮磷垂直分布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对淮河淮南段国家控制断面柱状样底泥的岩性、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cm内底泥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3)。不同断面氮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差异较大,一般都在20cm处发生明显的转折,TN、NH4^-N、NO3^--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姚家湾;NW—N、NO3^--N含量总和占TN的比例极小,有机氮及地质氮可能是淮河底泥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底泥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相似,钙磷(Ca—P)含量在各层所占的比例约占该层TP的40%;闭蓄磷(O-P)在峡山口、石头埠、湖大涧3个断面所占的比例仅次于Ca—P;铁磷(Fe—P)在姚家湾、石头埠相对较高。最具释放潜力的水溶性磷、Al—P、Fe—P在4个柱状样底泥中都较低;三者之和约占TP的20%左右。研究结论为:淮河淮南段底泥磷的释放不会对淮河的富营养化起太大的作用,外源输入和底泥氮的释放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陈军徐俊陈永红田冬王娟高志康
关键词:底泥
硅藻土多孔陶瓷的烧结过程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本文采用注浆成型法获得了硅藻土多孔陶瓷的坯料,在不同的温度(800~1300℃)下烧结制备出硅藻土多孔陶瓷,测试了样品孔隙率和体积密度的变化,结合XRD、SEM、DTA/TG和DIL等手段,对硅藻土的烧结过程进行了研究。
张学斌胡晓翠徐俊刘杏芹孟广耀
关键词:硅藻土多孔陶瓷
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磷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为了探讨淮河水体N、P等营养元素超标的原因,在控制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模拟法,对淮河主河道底泥和城市排污口下游沉积物进行了50天时间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两类底泥释磷的影响特征基本一致,升高温度、减少溶解氧含量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的释放;厌氧条件下,底泥向上覆水释磷的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偏酸或偏碱条件下,底泥释磷量倍增,中性时(pH=7.5)底泥释磷量最小。t=25℃、DO<2.5mg·L-1、pH=9.5时,上覆水TP和PO4-P的最大浓度分别为1.516mg·L-1和0.445mg·L-1,是pH7.5时的5倍。研究还显示,淮河主河道底泥沉积层薄,内源释放不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徐俊陈永红王娟田冬陈军谢影高志康
关键词:底泥富营养化
多巴胺和3-甲基-2-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双试剂在环境水样NO_3^--N快速测定中的应用
2005年
研究了多巴胺和 3-甲基 - 2 -苯并噻唑啉酮腙盐酸盐双试剂与NO-3 显色反应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在H2 SO4介质中 ,双显色剂与NO-3 离子可形成稳定的红色复合物 (颜色可稳定 12h) ,NO-3 -N含量在 0 0 4~0 8mg·L-1范围内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 ,复合物的λmax =5 30nm ,表观摩尔消光系数ε53 0 =1 37× 10 4L·mol-1·cm-1。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NO-3 -N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与使用酚二磺酸法相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新方法具有快速。
陈永红徐俊魏亦军田冬陈军高志康
关键词:多巴胺
Pr_(0.6-x)Nd_xSr_(0.4)FeO_(3-δ)电极材料的光谱及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柠檬酸-硝酸盐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Pr0.6-xNdxSr0.4FeO3-δ(x=0.0~0.6)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激光共焦拉曼光谱(LRS)对产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TEC);TG-DTA记录材料的热稳定性;XRD研究阴极材料与中温电解质Sm0.2Ce0.8O1.9(SDC)及La0.8Sr0.2Ga0.8Mg0.2O3-δ(LSGM)的化学相容性;SEM观察阴极/电解质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在高、低温热循环过程中化学稳定、晶型稳定;在室温至1100℃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16×10-5K-1,与SDC及LSGM的热膨胀系数十分接近。阴极/电解质混合粉体1200℃煅烧10h,XRD未检测到新物质;SEM显示复合层断面界面清晰,没有相互扩散现象。该体系有望成为以SDC或LSGM为电解质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合适的阴极材料。
陈永红徐俊魏亦军刘杏芹孟广耀
关键词:阴极材料光谱热膨胀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