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凝
  • 4篇术后
  • 4篇综合征
  • 4篇高频电
  • 4篇高频电凝
  • 3篇塞来昔布
  • 3篇息肉
  • 3篇PEUTZ-...
  • 3篇肠镜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电切
  • 2篇电子结肠镜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抑制剂
  • 2篇造影
  • 2篇制剂

机构

  • 9篇武警安徽省总...

作者

  • 9篇彭辉
  • 8篇杨红旗
  • 7篇洪丽莉
  • 6篇郭艳芳
  • 4篇方道连
  • 1篇孙登群
  • 1篇史劲飞

传媒

  • 3篇武警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OX-2抑制剂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结合胃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的效果。方法将42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和胃镜治疗组,每组2l例。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于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口服塞来昔布800mg/d,疗程为12个月;胃镜治疗组行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切除术,疗程为12个月。两组均每4个月复查胃镜1次,观察息肉的数目、病理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胃镜治疗组于治疗后4、8、12个月胃息肉消退率分别为94.5%、91.8%和89.8%,而胃镜治疗组分别为83.0%、63.7%和4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息肉的异型增生较单纯的电凝电切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胃息肉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胃镜下息肉切除的治疗方法。
洪丽莉杨红旗彭辉方道连郭艳芳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塞来昔布胃镜
吲哚美辛栓纳肛降低高风险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估吲哚美辛栓术前纳肛,对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高风险因素患者PE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需要行ERCP手术的患者,进行与其相关联的PEP风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风险患者共计2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6例)和对照组(147例),分别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和安慰剂栓剂纳肛。比较各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EP发生率为4.11%(6/146),对照组PEP发生率为18.37%(27/147)(P<0.01)。观察组6例PEP中1例为重度胰腺炎,对照组27例PEP中6例为重度胰腺炎。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结果,绝对危险度减少率(ARR)为14%,相对危险度减少率(RRR)为78%,两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和高淀粉酶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PEP高风险患者,术前吲哚美辛栓纳肛能够显著减少PEP的发生。
杨红旗洪丽莉郭艳芳彭辉柯有利张学兰施俊超曹济凡
关键词:吲哚美辛栓高风险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
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PJS结肠息肉患者,先采取单纯的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年,随后2年给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塞来昔布胶囊(200 mg,2次/d)。观察息肉的数目、大小、病理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息肉平均数目和直径>1 cm息肉数目比较单纯的结肠镜治疗均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t=6.97,P<0.01)。息肉的异型增生比例较单纯的电凝电切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洪丽莉杨红旗彭辉郭艳芳方道连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塞来昔布电子结肠镜电凝电切
环泊酚、丙泊酚分别联合布托啡诺麻醉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比较环泊酚、丙泊酚分别联合布托啡诺麻醉在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60例,使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环泊酚组(80例)和丙泊酚组(80例)。环泊酚组采用环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0))、睫毛反射消失后(T_(1))和定向力恢复时(T_(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术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离开麻醉监测治疗室(PACU)即刻(T_(3))、离开PACU后1 h(T_(4))和离开PACU后2 h时(T_(5))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注射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环泊酚组T_(1)时间点MAP、HR和SpO_(2)高于丙泊酚组(均P<0.05)。环泊酚组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MMSE评分与丙泊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环泊酚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环泊酚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血压异常率、呼吸抑制率、恶心呕吐率与丙泊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使用环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患者苏醒迅速,且有助于维持循环呼吸稳定,减少不良反应。
史劲飞戴筱筱彭辉孙登群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布托啡诺丙泊酚麻醉苏醒
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26例PJS结肠息肉患者,先采取单纯的高频电凝电切治疗2年,随后2年给予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塞来昔布胶囊200 mg,每天2次。观察息肉的数目、大小、病理类型。结果塞来昔布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息肉平均数和直径大于1 cm的息肉数较单纯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6.97,P<0.01);息肉的异型增生比例较单纯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PJS综合征结肠息肉效果肯定,且优于单纯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洪丽莉杨红旗彭辉方道连郭艳芳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结肠息肉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
含多西环素、呋喃唑酮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初治失败的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治疗Hp初次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克拉霉素)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197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6)和治疗组(n=101)。治疗组予雷贝拉唑10mg+枸橼酸铋钾220mg+多西环素100mg+呋喃唑酮100mg;对照组予雷贝拉唑10mg+枸橼酸铋钾220mg+阿莫西林1000g+左氧氟沙星500mg,均2次·d-1,疗程10d。治疗结束4周后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est,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PP)。对2组进行疗效、安全性比较及成本-效果评估。结果治疗组PP根除率为92.63%、ITT根除率为87.12%,对照组PP根除率为79.34%、ITT根除率为76.04%,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值显示对照组<治疗组。结论对Hp初次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含多西环素和呋喃唑酮的四联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方案。
洪丽莉杨红旗彭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多西环素呋喃唑酮
治疗胆源性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68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胆囊切除手术数量的增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的病例也随之增多,PCS是指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症状发生的一种综合征,发病率为10%~30%。我院2008-02至2012-02确诊胆源性PCS 87例,其中68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效果良好。
杨红旗洪丽莉郭艳芳彭辉方道连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胃息肉患者内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息肉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氩离子凝固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息肉的一次性切除率(93.06%)明显比对照组(82.28%)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比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给胃息肉患者实施氩离子凝固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次性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张学兰杨红旗柯有利彭辉
关键词:胃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早期预切开时间对困难插管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预切开时间对困难插管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安徽总队医院从2014-03至2019-11行ERCP因困难插管而预切开符合条件患者临床资料,共187例,根据预切开时间分成两组,早期预切开(A组)85例,延迟预切开(B组)102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自身及手术操作相关的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高风险因素、预切开后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发生胰腺炎情况进行比较。两组均未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术后均未放置胰管支架。结果A组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为4.71%(4/85),B组PEP发生率为14.71%(15/102),A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PEP均为轻度胰腺炎;B组15例PEP中1例为重度胰腺炎,其余为轻度胰腺炎。两组预切开后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A组为92.94%(79/85),B组为85.29%(87/102)。两组术后出血、穿孔、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ERCP手术困难插管患者,早期预切开可降低PEP发生率,提高插管成功率,安全有效。
杨红旗郭艳芳彭辉洪丽莉施俊超曹济凡周婷婷
关键词:困难插管ERCP术后胰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