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韵
-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氧化应激致慢性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作用被引量:23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砷对小鼠脐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慢性砷暴露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染毒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肝功能;测定肝组织总砷含量;做病理检查;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浓度及纯度。逆转录PCR(RT-PCR)技术测定小鼠肝组织中GSH-Px和GST-Pi 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亚砷酸钠组在肝组织中的砷蓄积量〔(3992±250)ng/g组织〕高于砷酸钠组〔(2603±357)ng/g组织〕(P<0.05);砷暴露组的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明显组织损伤;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61.46±13.8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10.86±59.01)U/L〕、球蛋白(Glb)〔(26.94±3.73)g/C)〕L值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T-Pi mRNA的表达(163.3±11.6)降低,P<0.05。结论砷致小鼠肝损伤与砷在肝组织中的蓄积有关。氧化应激可能是慢性饮水砷中毒致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 蒋玲李玲吴君欧兵张韵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饮水砷暴露肝损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逆转录PCR
- 促肝纤维化因子在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表达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促肝纤维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在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给予普通饲料和砷溶液。10个月后处死小鼠,血清进行肝功能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部分肝组织;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浓度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肝组织中MMP-8、MMP-2、Col-Ⅰ、Col-Ⅲ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亚砷酸钠组、砷酸钠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LB)值均高于对照组;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再生和少许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肝组织Col-Ⅰ、Col-Ⅲ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ol-Ⅰ=5.49,tCol-Ⅲ=8.64,P<0.05);MMP-8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砷酸钠组TIMP-2、Col-Ⅰ、Col-ⅢmR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IMP-2=6.72,tCol-Ⅰ=13.59,tCol-Ⅲ=9.68,P<0.05);MMP-8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导致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TIMP-2、MMP-8基因在砷致小鼠纤维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欧兵吴君李玲张韵蒋玲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肝纤维化
- 慢性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饮水砷暴露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临床地砷病的防治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亚砷酸钠水(75、150、300 mg/L)连续10个月后处死,检测肝组织总砷含量和肝功能,H-E染色和M 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Ⅲ型胶原(Col-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肝组织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染砷大鼠肝组织中有明显的砷蓄积和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染砷大鼠病理检查示小鼠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炎细胞浸润、有明显的纤维条索形成,肝组织中TIMP-1、Col-3 mRNA表达增强、MMP-8 mRNA表达降低、TGF-β蛋白表达上调,以饮用高浓度大鼠为著(P均<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刺激肝组织TIMP-1、Col-3、TGF-β的表达,导致肝纤维化发生,各剂量亚硝酸钠水均可复制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尤其是300 mg/L。
- 李玲吴君蒋玲欧兵张韵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砷砷中毒亚砷酸盐类
- 砷与肝纤维化被引量:4
- 2007年
- 长期砷暴露引起的肝损伤,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对砷暴露人体和动物的肝组织病理研究发现,肝细胞呈广泛脂肪变性、坏死及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目前,砷致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尚少有报道,且迄今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砷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及有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 欧兵张韵吴君
- 关键词:砷肝脏纤维化
- 砷致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及凋亡被引量:4
- 2007年
- 砷致肝脏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砷可通过诱发活性氧自由基,促发脂质过氧化,刺激释放与肝损伤有关的各种促炎症因子在肝组织表达,并可通过激发caspase途径引起细胞凋亡,导致肝脏损伤.
- 张韵欧兵吴君
- 关键词:砷炎症反应凋亡
- 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因子-1 mRNA在饮水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mRNA在饮水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50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iAs^(3+)组,300 mg/L)、砷酸钠组(iAs^(5+)组,300 mg/L)。10个月后处死小鼠,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部分肝组织进行HE染色;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IMP-1 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ALT在对照组(36.67±3.51)、iAs^(3+)组(61.46±13.85)和iAs^(5+)组(43.31±4.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9,P<0.05);iAs^(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5+)组与对照组、iA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在对照组(135.00±20.42)、iAs^(3+)组(510.86±59.01)和iAs^(5+)组(258.93±2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327,P<0.05);GLB在对照组(20.86±0.61)、iAs^(3+)组(26.94±3.73)和iAs^(5+)组(24.59±5.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00,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组织中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再生,TIMP-1 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37,P<0.05)。结论TIMP-1基因在水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损伤、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欧兵吴君李玲张韵蒋玲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肝损伤
- 促炎症因子基因表达与长期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的关系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促炎症因子在慢性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iAs孙组,300mg/L)、砷酸钠组(iAs鼻组,300mg/L)。10个月后处死小鼠,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部分肝组织做HE染色;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化酶2(COX-2)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ALT、AST、GLB在对照组[(38.0±5.6)U/L、(118.3±9.1)U/L、(20.9±0.6)g/L]、iAs^3+组[(61.5±5.5)U/L、(530.9±39.0)U/L、(27.2±4.1)g/L]和iAs^5+组[(48.3±2.6)U/L、(243.9±13.6)U/L、(23.2±2.1)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653、164.326、9.639,P〈0.05);ALT、AST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B仅在iAs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示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TNF-α、IL-6、COX-2mRNA的表达在对照组(11.84±3.21、41.08±22.98、26.60±5.84)、iAs^3+组(48.59±19.65、218.87±70.05、207.86±155.39)、iAs^5+组(35.56±10.84、84.15±28.38、18.88±6.3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317、49.611、8.499,P〈0.05)。结论长期砷暴露可导致肝脏的炎症反应、慢性肝损伤。TNF-α、IL-6、COX-2在iAs卦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中均起作用,其中TNF-α、IL-6炎症因子基因在iAs孙组肝组织的表达较iAss+组更明显。COX-2在iAs鼻组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中可能无明显作用。
- 张韵吴君李玲欧兵蒋玲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砷中毒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环氧化酶2肝损伤
- 金属硫蛋白基因在长期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MT)-1、2在慢性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暴露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和自来水(可自由饮用);暴露组给予普通饲料和300mg/L的亚砷酸钠溶液(可自由饮用)。在暴露前,采用150mg/L亚砷酸钠溶液以自由饮用的方式喂养暴露组小鼠,17周后小鼠未出现死亡。染毒10个月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和球蛋白(Glb)的含量。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在波长为260和280nm时的吸光度值(A260、A280),以A260/A280鉴定RNA的纯度。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T)技术测定小鼠肝组织中MT-1和MT-2mRNA。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小鼠状态良好,毛发光泽;暴露组小鼠毛发粗糙,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进食、进水量明显减少。对照组小鼠体重为(39.10±3.48)g,高于暴露组[(14.00±1.4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力和Glb含量较高,肝组织中MT-1和MT-2mRNA的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检查结果可见,对照组肝组织正常;暴露组肝细胞水样变性,脂肪样变性,气球样变性,肝细胞点状、灶状、碎片状坏死,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少许纤维增生。结论MT表达的降低可能是亚砷酸钠肝毒性的一个易感因素。
- 张韵吴君李玲欧兵蒋玲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砷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
- HO-1mRNA在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mRNA(HO-1mRNA)在砷暴露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4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亚砷酸钠组(iAs3+组).10mo后处死小鼠,肝功能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部分肝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HO-1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iAs3+组小鼠血清ALT、AST、GLB值高于对照组(61.5±5.5U/L vs38.0±5.6U/L,530.9±39.0U/L vs118.3±9.1U/L,27.15±4.1g/L vs20.9±0.6g/L,均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小鼠肝组织HO-1mRNA基因表达在iAs3+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393,P<0.05).结论:小鼠亚砷酸钠长期暴露诱导的HO-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肝损伤肝纤维化发生机制.
- 罗天永吴君张韵欧兵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砷暴露肝损伤血红素氧化酶-1
- 不同价态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被引量:26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300 mg/LiAs^(3+)暴露组(iAs^(3+)组)和300 mg/LiAs^(5+)暴露组(iAs^(5+)组),饮水砷暴露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组织总砷含量,H—E染色及胶原特殊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PCR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6、GSH-Px、MMP-8、ColⅠ和ColⅢmRNA的表达。结果:iAs^(3+)组小鼠肝组织中砷蓄积量高于iAs^(5+)组(P<0.05);iAs^(3+)组小鼠肝功能差于iAs^(5+)组(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表明iAs^(3+)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重于iAs^(5+)组。与对照组相比,iAs^(3+)、iAs^(5+)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MP-8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iAs^(5+)组相比,iAs^(3+)组小鼠肝组织TNF-α、IL-6、ColⅠ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能通过促进肝脏炎症介质及ECM分泌诱导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损伤程度与砷的价态及蓄积量有关,且iAs^(3+)损伤作用强于iAs^(5+)。
- 李玲吴君蒋玲欧兵张韵李诚秀程明亮杨勤
- 关键词: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