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效双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1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细胞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树突细胞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体外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抗病毒
  • 2篇抗病毒作用
  • 2篇肝炎患者
  • 2篇病毒
  • 2篇病毒作用
  • 1篇亚群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25...

作者

  • 3篇彭建宇
  • 3篇马文平
  • 3篇邢利和
  • 3篇邵祥稳
  • 3篇丁秀丽
  • 3篇张效双
  • 2篇王友臣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Ⅱ型树突状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Ⅱ型树突状细胞(pDC2)的数量及其功能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外周血中pDC2数量的变化以及其产生α干扰素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同时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肝炎患者外周血pDC2的百分数(O.096±0.086)较正常人(0.304±0.093)明显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是慢性肝炎患者pDC2产生IL-12及IFNα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01);而CD4^+/CD8^+的比值则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同时发现在HBVDNA(+)的患者中其pDC2的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分别为0.087±0.054和1.95±0.562,均明显高于HBVDNA(-)患者(分别为0.043±0.031和1.44±0.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pDC2的数量和其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后者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进展以及血清中HBVDNA阳性有关。
邢利和马文平张效双邵祥稳丁秀丽彭建宇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树突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慢性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体外负载抗原后的抗病毒作用
2006年
近来在抗肿瘤免疫研究中发现,树突状细胞(DC)在抗原的提呈及激活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慢性肝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扩增,DC在未成熟阶段摄取纯的HBsAg后发育为成熟的DC,再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特异性CTL对2.2.15细胞培养液中HBeAg和HBsAg的表达抑制以及产生IFN-γ和IL-12的情况。
邢利和马文平王友臣彭建宇丁秀丽张效双邵祥稳
关键词: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慢性肝炎患者体外诱导扩增抗病毒作用细胞毒T淋巴细胞特异性CTL
HBsAg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用HBsAg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效应。方法从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DCs,在DCs成熟前加入纯的HBsAg刺激,将成熟后的DCs与自身T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5天后收集T细胞,分组加入2.2.15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收集第1、3、5和7天的培养上清液,检测其HBeAg和HBsAg的分泌情况以及其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产生的IFN-γ和IL-12的含量。结果经抗原刺激后的DCs刺激自身T淋巴细胞增殖可明显加强其细胞毒作用,同时其产生的IFN-γ和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未经抗原刺激的DCs组(P<0.05)和对照组PBMC(P<0.01)。经抗原激活的T细胞可有效地抑制HBeAg的表达,但未发现对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经HBsAg刺激后的DCs激活的自身T细胞可明显地增强细胞毒作用并可提高产生IFN-γ和IL-12的含量,从而显著地抑制2.2.15细胞上清中HBeAg的表达,致敏后的DCs疫苗体外可有效地起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
邢利和马文平王友臣彭建宇丁秀丽张效双邵祥稳
关键词:树突细胞抗病毒作用肝炎乙型细胞因子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