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鹏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桥本氏病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桥本氏病(HD)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02年1月至2011年7月间共手术治疗桥本氏病66例,经术后石蜡病检证实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者41例,回顾性分析这4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同期随机抽选的30例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相比,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多见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早,常伴有血清自身免疫抗体的升高,因此临床上应重视桥本氏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在此期间若高度怀疑有癌变,应及时手术治疗。
- 张志鹏周娜黄鹏廖辉军孔繁晶常实
- 关键词:桥本氏病甲状腺癌
- 3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总结
- 2017年
-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3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03例,女117例;年龄15~82岁。入院时42.2%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8分,37.2%的患者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Ranson)评分≥3分,92.2%的患者Balthazar CT评分在D级以上,90.6%的患者改良Marshall评分≥2分。痊愈者292例(91.25%),死亡28例(8.75%)。死亡原因包括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7例死于严重感染,5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4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适时调整,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曹丽平张志鹏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干预
- 3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简称甲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365例甲亢中30例合并甲癌(甲亢并甲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一时段随机抽取的30例无甲亢的甲癌(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8.22%(30/365);甲亢并甲癌组与对照组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875.00d和120.00d(z=-2.501,P〈0.05);甲亢并甲癌组、对照组术前甲癌诊断率分别为40.0%(12/30)和66.7%(20/30)(X^2=4.286,P〈0.05);甲亢并甲癌组、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0%(6/30)和46.7%(14/30)(X^2=4.800,P〈0.05)。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5年(1个月~9年半),甲亢并甲癌组1例(3.3%)术后5年甲亢复发,对照组1例(3.3%)术后1年甲癌复发再次手术切除,1例(3.3%)术后半年死于甲癌肺转移呼吸衰竭。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具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高、病程长、术前误诊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等特点。
- 廖辉军常实董超张志鹏黄鹏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
-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诊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6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是在对右下腹囊性包块或手术切除的炎性阑尾病检时发现,手术治疗效果良好。6例中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而以体检发现右下腹囊性肿块入院;2例以突发右下腹痛,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入院;1例以右中下腹隐痛不适伴大便习惯改变,误诊为结肠肿瘤入院。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术后病检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行回盲部切除术及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检均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例因阑尾切除后病检示阑尾黏液腺癌,累积全层,而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名患者随访2~6年,均情况良好。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发病隐蔽,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完整切除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志鹏唐科廖辉军董超常实
- CD147检测对细针穿刺细胞学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CD147检测在细针穿刺活检未能明确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对术后手术标本进行细针穿刺涂片,用Bethesda甲状腺细胞学报告系统评价腺细胞病理学,选择36例"可疑恶性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CD147染色分析。CD147阳性者作恶性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石蜡病理结果比较。结果:CD147检测诊断良性病变19例(52.78%),恶性病变17例(47.22%),术后病理检查诊断良性病变16例(44.44%),恶性病变20例(55.56%);甲状腺恶性标本中CD1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标本(P<0.05)。CD147的表达与甲状腺结节是否钙化(CD147阳性率89.47%)及淋巴转移(CD147阳性率100%)有关(P<0.05)。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CD147免疫组化染色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分别为91.67%和85.0%。结论:CD147可以作为甲状腺肿瘤细胞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CD147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术前检出率。
- 黄鹏常实江小林刘序袁正泰张志鹏廖辉军董超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活组织检查细针CD147
- 儿童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体会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2例甲状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儿中,女性23例,男性9例。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6例,恶性26例。良性病例均诊断为腺瘤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B超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高达100%。14例患儿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44%)。22例患儿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69%)。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10岁以上者高(94%vs 56%,P<0.05)。32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对6例良性病变患儿实施肿块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对26例恶性病变患儿根据肿瘤不同进展阶段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17例)或患侧甲状腺全切(9例)。经随访3个月至9年,无复发、死亡病例,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儿童甲状腺肿瘤女性多见,恶性病变比例高;常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年龄在10岁以下者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 常实邓桢翰董超张志鹏廖辉军王志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桥本氏甲状腺炎儿童
- 三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应用于鉴别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研究
- 目的:探索3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ALDH-1(乙醛脱氢酶1)、CD133及TITF-1(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55例甲状腺癌(其中包括2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FT...
- 黄鹏常实董超廖辉军张志鹏孔繁晶冯雪萍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甲状腺癌CD133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十二指肠乳头癌临床分析:附80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资料,其中16例行局部切除术,6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主要首发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进行性黄疸60例(75.0%),腹痛不适40例(50.0%),畏寒、发热4例(5.0%),食欲不振、消瘦3例(3.75%),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物2例(2.5%)。术前B超、CT、MRI、胃镜/十二指肠镜、ERCP阳性率分别为82.26%、89.66%、91.3%、93.75%、94.29%。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6例中,13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2例为十二肠乳头腺瘤局部癌变;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共64例中,6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癌变。与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比较,局部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镜及ERCP是相对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应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局部切除术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确保切缘阴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夏华陆晔斌周军张志鹏陈泓西孙维佳
- 关键词:肝胰管壶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胰腺导管腺癌预后风险标志物筛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胰腺导管腺癌的预后风险标志物。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miRNA和基因表达谱数据。然后应用弹性网络Cox比例风险回归(EN-Cox)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生存分析筛选出与胰腺导管腺癌预后风险明显相关的miRNA和基因。最后,对筛选到的预后风险基因与miRNA的潜在靶基因进行文献挖掘及功能分析。结果:经过数据预处理,共得到137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及797个miRNA和19 969个基因表达谱数据。基于λ=0.107的参数值,EN-Cox分析筛选出了包括54个基因和5个miRNA在内的59个潜在的预后风险因素;根据ROC曲线确定病例分组的截断值,并绘制Kaplan-Meier曲线,最后共筛选出17个胰腺导管腺癌预后风险标志物(均P<0.05),包括16个基因和1个miRNA(miRNA-125a)。在16个预后风险基因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μ4(GSTM4)、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G)、精子发生相关2(SPATA2)同时又是miRNA-125a的靶基因;只有GATA结合蛋白1(GATA1)为转录因子编码基因。结论:所筛选的因子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还有待阐明,并有望成为判断胰腺导管腺癌预后的指标及治疗靶点。
- 张志鹏陆晔斌陈泓西夏华孙维佳
- 关键词:胰腺肿瘤生物标记肿瘤计算生物学
- 1例Castleman病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诊治被引量:5
- 2016年
-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由潜在肿瘤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以Castleman病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尤为常见,临床上很容易误诊。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了1例表现为顽固性皮肤黏膜糜烂的患者,起初以"寻常型天疱疮"治疗,效果不佳,进一步检查发现潜在的腹膜后肿瘤,考虑可能为Castleman病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予以手术切除联合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病检提示为Castleman病,后来患者皮肤黏膜病变明显好转。当皮肤黏膜病变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时,应考虑Castleman病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可能,尽早完整切除肿瘤联合免疫治疗可明显改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预后。
- 张志鹏周茂松郭进冯铁诚李新营陈欢李劲东
-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CASTLEMAN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