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全

作品数:136 被引量:2,610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8篇矿床
  • 58篇成矿
  • 42篇地质
  • 25篇金矿
  • 24篇地球化
  • 24篇地球化学
  • 24篇铜矿
  • 20篇金矿床
  • 17篇找矿
  • 17篇同位素
  • 16篇斑岩
  • 15篇金属矿
  • 14篇东昆仑
  • 14篇多金属
  • 13篇造山型金矿
  • 12篇锌矿
  • 12篇花岗岩
  • 11篇多金属矿
  • 11篇铜矿床
  • 9篇造山型金矿床

机构

  • 126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0篇地质矿产部
  • 8篇西北有色地质...
  • 6篇国家地质实验...
  • 5篇成都地质矿产...
  • 5篇赣南地质调查...
  • 4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北京矿产地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北国土资源...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河南省地矿局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作者

  • 136篇张德全
  • 76篇丰成友
  • 69篇佘宏全
  • 58篇李大新
  • 35篇李进文
  • 29篇董英君
  • 19篇徐文艺
  • 15篇崔艳合
  • 15篇朱华平
  • 10篇闫升好
  • 9篇孙桂英
  • 7篇徐洪林
  • 7篇雷蕴芬
  • 7篇张斌
  • 6篇党兴彦
  • 6篇谭刚
  • 6篇屈文俊
  • 6篇曾载淋
  • 5篇杨郧城
  • 5篇阎升好

传媒

  • 41篇矿床地质
  • 10篇地球学报
  • 9篇地质学报
  • 8篇中国地质
  • 7篇第七届全国矿...
  • 6篇岩石矿物学杂...
  • 6篇地质论评
  • 5篇岩石学报
  • 3篇矿物学报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西北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火山地质与矿...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地球学报(中...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21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3
  • 2篇1992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冈底斯铜矿带甲马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驱龙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_4^(2-)、CO_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佘宏全丰成友张德全李光明刘波李进文
关键词:冈底斯铜铅锌多金属矿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矿地质演化被引量:5
2002年
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其矿体呈似层状等顺层产出。矿床既有同生成矿特征,又有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标志。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测试资料,通过对沉积、构造、岩浆以及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等分析,认为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相火山沉积预成矿期和斑岩矿化期两个阶段,晚志留世为成矿后变化期。矿床形成于中志留世,属典型层控矿床。
李进文裴荣富张德全王存贤卜银河
关键词:铜矿床层控矿床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及其在东昆仑的应用被引量:16
2005年
多元信息成矿预测是一种高效、高质量的找矿勘查方法,代表了当今找矿评价工作中的主流发展趋势,该方法是以 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物化遥异常理论为依托、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地物化遥异常中的各种与矿床有关的信息 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进行成矿预测的一种找矿勘查技术方法。本研究的重点是应用矿产资源评价系统,分析和运用研究区的 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信息,构造预测变量,将各种有利于矿床形成的变量进行成矿有利度得分和多源信息综合定量分 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东昆仑地区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根据已知矿床反映出的成矿规律、控矿条件及找 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对东昆仑地区进行了1:50万综合成矿预测,获得Sedex型矿床在东昆仑地区的成矿有利度分布,并圈 定出找矿远景区。为东昆仑地区找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董英君张德全徐文艺佘宏全
关键词:东昆仑矿产资源评价成矿预测地物找矿勘查
中国地质图集
马丽芳乔秀夫闵隆瑞范本贤丁孝忠许薇玲刘训姚冬生张德全顾澎涛江世俊赵如石王德华焦淑琴许绍忠
《中国地质图集》是一套8开本的桌面用图,由59幅图组成,分中、英文二种版本。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建国4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水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地学各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观点...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地区张家口组首次发现的碱性火山岩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笔者首次在张家口组火山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碱性火山岩。在最近成果整理过程中又补做了一些矿物学的测试工作,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套碱性火山岩的碱性矿物组合特征,其中碱性矿物有:霞石(?)、霓石、霓辉石、镁钠闪石、钠长石、透长石及歪长石等。该套碱性火山岩的发现不但丰富了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岩石类型,而且深刻地影响着该区大地构造环境的研究,可能反映了大陆裂谷构造背景。
刘妍黄增芳张德全李大新聂风军
关键词:碱性火山岩霓石张家口组
东昆仑古生代复合造山过程及金属成矿作用
东昆仑地区的古生代造山作用经历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印支两个构造旋回,这里的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造山过程有关.该地区的内生金属矿床可分为2个矿床组合和5种主要的矿床类型,即喷气矿床组合和造山矿床组合.其中,前者包...
张德全朱华平闫升好徐文艺佘宏全
关键词:成矿作用东昆仑内生金属矿床
文献传递
底侵作用与红花沟金矿田金成矿的动力学关系探讨
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及矿化特征表明内蒙古赤峰红花沟金矿田成矿具有明显的深源特征,作者根据矿田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早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辉石闪长岩体及堆晶岩捕虏体发育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成果,提出金成矿与早中生...
佘宏全张德全丰成友徐文艺闫升好李大新董英君
关键词:金矿床底侵作用成矿动力学
文献传递
东昆仑—柴北缘地区金矿资源多元信息定位预测
运用基于GIS的多元信息成矿预测系统MRAS软件对东昆仑—柴北缘地区的造山型金矿进行定位预测,共圈出17个找矿靶区,这些靶区基本沿着深大断裂及其旁侧密集分布,构成多条近东西向展布的金矿化远景区带.沿昆南断裂带两侧及北巴颜...
徐文艺张德全董英君佘宏全闫升好李大新丰成友崔艳合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床成矿预测
文献传递
紫金山地区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被引量:119
2003年
紫金山地区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和斑岩矿床是以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为中心的斑岩-浅成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其中,斑岩矿床与发育于花岗闪长斑岩顶部的高盐度岩浆流体有关;酸性硫酸盐型浅成热液矿床是近岩浆源的、从改造斑岩矿床后形成的含岩浆挥发份的热水中淀积形成的;而绢云母-冰长石型浅成热液矿床则是被侵入体侧向加热、侧向流动的中性—弱酸性热水淀积产物(相当于远成热液矿床)。
张德全佘宏全李大新丰成友
关键词:斑岩铜矿床金矿床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7
2007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张德全张慧丰成友佘宏全李进文李大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造山型金矿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